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3C34002)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立新张世浩靳安民黄锐王九现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层状修复体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培养方法的作用和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trical cium phosphate,TCP)层状梯度修复体作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并扩增,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模拟微重力和普通环境下三维立体分别培养3周,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微重力对软骨细胞培养的影响和支架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软骨细胞/修复体体外培养3周,软骨细胞模拟微重力培养组明显比普通培养组在层状修复体上分布均匀,修复体中心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多,并分泌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有利于软骨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的均匀增殖,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培养方法;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细胞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张世浩朱立新靳安民严乐平王九现黄锐朱书涛
- 关键词:微重力软骨细胞
- 模拟微重力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复合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模拟微重力培养系统通过模拟细胞生存的体内微重力环境,使细胞承受较低的剪切力,提高细胞内外、细胞间物质传递效率,从而提高细胞分化质量。目的:观察微重力培养环境在构建组织工程模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实验采用自身对照;体内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比较,于2007-12/2008-06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及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材料:3周普通级龄新西兰兔1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月龄新西兰兔48只用于体内验证实验。方法:以纤维蛋白胶粉、凝血酶、氯化钙、抑肽酶、氨甲环酸制备纤维蛋白原支架。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周,使之吸附于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上在微重力环境下三维立体培养3周。48只兔做软骨钻孔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每只兔4孔。实验分为4组,每组48孔,微重力培养组在孔内植入微重力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普通培养组在孔内植入普通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单纯支架组在孔内植入空白支架;空白组孔内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2,6,12周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检测微重力培养环境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以及用组织工程学评分检测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软骨模块对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模拟微重力培养条件下构建的模块体外培养3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分泌较多的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组织工程学评分显示微重力培养组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组。结论:模拟微重力培养环境对三维立体培养软骨细胞模块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 黄锐朱立新张世浩王九现朱书涛
- 关键词:模拟微重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纤维蛋白原
- 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综述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将成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主要来源,与支架利用和培养环境改善构成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条件。结论充分利用细胞因子和转基因技术,改良三维支架和培养条件,将推动关节软骨组织技术的进展。
- 张世浩朱立新
- 关键词:种子细胞细胞培养
- 模拟微重力培养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主要致力于骨和软骨的形成和再生,通过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复合物,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进而对受损的骨和软骨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以求达到永久性替代。目前模拟微重力条件下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表明,微重力培养环境有利于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并维持细胞的表型;有利于细胞和材料的三维立体复合;有利于构建的组织更接近于活体。因此微重力细胞培养为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 朱书涛朱立新
- 关键词:微重力生物反应器软骨
- 模拟微重力对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细胞复合物培养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条件对体外构建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将兔软骨细胞种植到经抑肽酶和氨甲环酸改良的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上;设旋转培养组和静态对照组,体外培养3周,对复合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采用改良支架的复合物经体外培养3周,软骨基本保持了原有塑形;相对于静态培养组,旋转培养组DNA、GAG的合成量增加,并在第3周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改良的纤维蛋白胶支架能较长时间支持体外软骨组织的形成;旋转培养仪提供的模拟微重力环境可提高工程化软骨的质量,为实现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提供有效途径。
- 吴华吴纪饶朱立新宇丽余磊
-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模拟微重力
- 抑肽酶/氨甲环酸改良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实验被引量:6
- 2008年
- 背景: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为软骨缺损组织工程完全再生修复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方向,其降解速度的调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的:在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中引入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观察其对纤维蛋白凝胶支架降解速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实验,于2008-02/08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材料: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及氯化钙制备纤维蛋白凝胶。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幼兔的关节软骨制取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扩增后植于标准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和改良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加入抑肽酶7500,12500,17500MIU/L及氨甲环酸15,20,25g/L复合液)上,进行体外培养、扩增6周。主要观察指标:支架降解情况。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体外培养3周时,标准组已完全崩解,改良各组体积尚不到原来1/2。培养6周时仍能保持其一定的外形,具有一定的厚度及弹性。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体外环境下均显著地减缓了纤维蛋白胶的降解速度,低于12500MIU/L的抑肽酶和20g/L氨甲环酸对软骨细胞的繁殖、表型的维持、基质的分泌无明显不良影响,而高于此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加入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表型的维持和基质的分泌。结论:通过调节纤维蛋白凝胶中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含量,可实现对纤维蛋白凝胶降解速度的调控。
- 王九现朱立新靳安民张世浩黄锐兰小勇
- 关键词:关节软骨缺损纤维蛋白胶
- 多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作用软骨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和骨诱导形成蛋白-6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构建改良纤维蛋白胶支架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及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9只,其中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余均为3个月龄左右。取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自体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移植于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上进行体外培养,分成生长因子培养组、单纯支架细胞组、单纯支架组及空白组;并将所培养的软骨细胞模块随机分布种植于48只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缺损模型内,12只/组,进行动物体内培养2~12周;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体内培养2、6、12周处死大白兔,对软骨膜块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工程学评分。结果:48只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培养:单纯细胞支架组细胞倍增时间为5.0d,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培养系统组为3.8d,两组细胞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别。②体内培养:细胞生长因子组修复软骨与邻近软骨整合紧密、厚度较一致、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良好的分泌基质能力;单纯细胞支架组细胞软骨与邻近软骨整合欠佳、厚度稍差、细胞数量较正常少,具有一定的分泌基质能力;单纯支架组为纤维组织覆盖;完全空白组内为一松散的纤维疤痕组织敷盖及部分炎性细胞的存在。组织工程学评分细胞生长因子组明显好于单纯细胞支架组[空白组(10.94±1.77)分,单纯支架组(9.38±1.89)分,细胞支架组(7.31±1.54)分,生长因子组(3.81±1.10)分,各组之间相比P<0.01]。多细胞生长因子用于构建软骨膜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可促进种子细胞增殖和组织工程软骨膜块的形成。结论:多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膜块中可明显促进组织工程软骨膜块构建以及关�
- 朱立新靳安民李奇林荔军池达智闵少雄
- 关键词: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