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508010313)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屈冬玉郭军康振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疫病菌
  • 2篇晚疫病
  • 2篇晚疫病菌
  • 2篇马铃薯
  • 2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病菌
  • 1篇生理小种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小种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交配
  • 1篇交配型
  • 1篇AFLP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康振生
  • 2篇郭军
  • 2篇屈冬玉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为了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3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交配型均为A1,A1交配型在被测菌株中占绝对优势;在38个内蒙古供试菌株中,共发现1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其中以小种3a.3b.4.7.10,1.2.3a.3b.4.5.6.7.8.9.10.11和3a.3b.4.6.7.10发生频率较高,分别占被测菌株的21.05%,13.16%和10.53%,并且发现能克服全部12个抗病基因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5株,占被测菌株的13.16%,但菌株中克服抗病基因R2的菌株比例很小,仅为15.8%。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生理小种与全世界的生理小种变化趋势一致,已越来越复杂化并出现了优势生理小种。
郭军屈冬玉巩秀峰姚裕琪梁德霖康振生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
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型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为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基因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4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线粒体DNA单倍型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均为Ⅱa型,说明Ⅱa型可能是目前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主要类型,同时病菌群体结构为新的群体结构;所有供试的4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可划分为17种AFLP基因型,平均每2个菌株为1个特有的基因型,17种基因型分布于3个组中,菌株的亲缘关系与病菌的地理来源、采集年份无相关性。
郭军屈冬玉巩秀峰姚裕琪梁德霖康振生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AFL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