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XB2-05-03)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国彬张健许明祥王兵齐智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丘陵区
  • 6篇黄土丘陵
  • 6篇黄土丘陵区
  • 4篇植被
  • 4篇土壤
  • 3篇演替
  • 3篇灌木
  • 3篇次生
  • 3篇次生演替
  • 2篇养分
  • 2篇生物结皮
  • 2篇土壤养分
  • 2篇群落
  • 2篇结皮
  • 1篇养分特征
  • 1篇养分效应
  • 1篇植被恢复
  • 1篇土壤腐殖质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质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张健
  • 6篇刘国彬
  • 5篇许明祥
  • 1篇张冠华
  • 1篇张超
  • 1篇薛萐
  • 1篇王玉霞
  • 1篇戴全厚
  • 1篇周萍
  • 1篇刘江华
  • 1篇李小利
  • 1篇王翼龙
  • 1篇温静
  • 1篇邢晓娈
  • 1篇齐智军
  • 1篇王兵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初期土壤物理性质特征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草灌过渡灌木初期的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当植被次生演替进展到草灌过渡灌木初期,除土壤含水量外,土壤容重、孔隙度、稳定入渗和水稳性团聚体都好于对照白羊草地,表明灌木树种定居的土壤物理条件一般要高于草本群落。植被演替的过程是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复杂变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互反馈也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标志。随着植物群落的变化土壤也发生着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土壤物理性质各个因子之间的变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团聚体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线性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极显著负相关。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李小利周萍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次生演替土壤物理性质灌木
黄土丘陵区影响生物结皮退化因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通过植被—枯落物—生物结皮的样方调查,分析植被、枯落物及结皮自身生长状况与结皮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和基盖度的变化对生物结皮退化影响较大,而对枯落物下结皮退化度和枯落物下结皮盖度的影响不明显,说明高等植物对植物间空地生物结皮退化的影响不明显;2)生物结皮的自身生长状况与其退化过程的关系不明显,其退化主要是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影响;3)枯落物的厚度和盖度是枯落物下结皮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影响结皮退化盖度的重要因素。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薛萐刘江华
关键词:生物结皮植被枯落物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沟谷地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对黄土丘陵区2个不同沟向沟谷地植被群落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沟谷地植物物种频度和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1种,隶属31个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9.75%、16.05%和14.81%;封禁20年左右的沟谷地植被演替表现出良性演替的趋势;目前该沟谷地植物群落生活型中草本植物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多年生草本,而灌乔生活型植物也已占有重要地位。灌乔木树种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沟谷地植被分布的斑块格局较为突出,不同沟向沟谷地的灌乔植物种的重要值构成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南北沟向较西东沟向分配均匀;沟向不同,沟谷地所形成的植被种群相似性具有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受到一些伴生种和罕见种的影响。此研究对掌握该地形植被演替方向,明确植被恢复任务和目标具有一定意义。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王兵王翼龙齐智军
关键词:植被恢复群落群落相似性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初期的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对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初期的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初期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表现出0~20cm土层明显高于20~60cm土层,而20~40cm和40~60cm间无显著差异。0~60cm土壤深度内,土壤养分因子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有机质4.66~9.83g·kg^-1,全氮0.33~0.61g·kg^-1,全磷0.49~0.52g·kg^-1,有效氮21.56~41.80mg·kg^-1,有效磷0.73~1.31mg·kg^-1,有效钾58.31~102.01mg·kg^-1。灌木初期的土壤养分条件略好于草本阶段,说明植被演替草本阶段对土壤的培肥作用为群落向灌丛演替阶段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土壤养分环境。灌木初期不同,灌木树种间的土壤养分条件存在一定差异,表明不同灌木树种定居所需适宜的土壤养分条件也不同;灌木初期除土壤全磷外,其他各养分因子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邢晓娈温静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次生演替灌木土壤养分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腐殖质分异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腐殖质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腐殖质组分HA、FA和HM含量均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土层间均表现出:结皮层>0~2cm土层>2~5cm土层;不同年限生物结皮土壤腐殖质含量总体表现出:16年>8年>32年>12年,表明退耕地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腐殖质含量随时间变化呈非线性变化趋势;HA/FA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34~0.70,低于1,该区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含量不高,腐殖酸以富啡酸为主;②结皮层土壤腐殖酸E4/E6值随时间变化总体上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而0~2cm和2~5cm土层土壤腐殖酸E4/E6值呈缓慢增长的趋势;③腐殖质组分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全N、NO3--N、NH4+-N和有效Z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④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变化与全N、NO3--N、NH4+-N和有效Zn含量间存在满足二项式的函数回归关系(p<0.01),表明生物结皮对土壤C素与N素和有效Zn的影响密切相关。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
关键词:生物结皮腐殖质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种群的土壤养分效应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群落形成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白羊草群落为对照,选取杠柳、狼牙刺、丁香、虎榛子和柠条5种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计算灌木群落形成变化过程中的土壤养分指数(Soil Nutrient Index,SNI),分析了各养分因子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灌木初期对土壤养分的适应能力大小顺序为:柠条(0.072)>狼牙刺(0.114)>杠柳(0.163)>丁香(0.172)>虎榛子(0.292)。不同植被物种群落土壤SNI值大小顺序为:虎榛子群落(0.979)>狼牙刺群落(0.535)>柠条群落(0.457)>丁香群落(0.341)>杠柳群落(0.333)>白羊草群落(0.145)。从不同灌木群落形成过程所产生的土壤养分改善效应来看,各参试群落相对于白羊草群落土壤养分的增幅分别为:虎榛子(4.740倍)、狼牙刺(2.909倍)、柠条(2.661倍)、杠柳(1.169倍)和丁香(1.168倍)。各土壤养分因子间除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和有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土壤养分因子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不同灌木种群所需的适宜土壤养分条件和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植被次生演替灌丛阶段的土壤养分明显优于草本阶段,植被次生演替过程土壤养分呈逐步改善的趋势。
戴全厚刘国彬张健张冠华王玉霞张超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灌木群落土壤养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