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B11071)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松青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群体性
  • 3篇群体性事件
  • 1篇动员
  • 1篇学术界
  • 1篇乙肝
  • 1篇乙肝歧视
  • 1篇中国梦
  • 1篇少年犯
  • 1篇少年犯罪
  • 1篇社会动员
  • 1篇身份社会
  • 1篇司法
  • 1篇排斥
  • 1篇青少年犯罪
  • 1篇中西
  • 1篇西方媒体
  • 1篇西方学术界
  • 1篇媒体
  • 1篇民社
  • 1篇雷锋

机构

  • 6篇上海政法学院

作者

  • 5篇周松青

传媒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时间、阶段与选择性攻击
在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群体性事件缺乏组织和纲领,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渲泻的特点,在发生的时间上急促迅猛。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言,时间站在公权力一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由两个动员过程决定,即前置动员和运动动员,并形成三种具有复杂...
周松青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文献传递
西方青少年犯罪干预路径及其范式转换被引量:2
2015年
青少年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在干预路径上更多地强调预防和疏堵,其干预的重心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综括西方司法界的干预实践,主要集中在营养补充、父母控制、行为家庭疗法、课外行动、综合干预等几个方面,司法干预范式实现了三个转换,监狱和矫治中心在干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学校、家庭和社区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周松青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范式转换
西方学术界过去十年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2年
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西方学术界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形成了以Le Bon为代表的心理学传统和以Olson为代表的经济理性人传统。文章对过去10年西方学术界关于此一主题的研究作了细致梳理,分析了西方群体性事件的三种主要类型和区分标准,对西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的发展脉络作了简要回顾,探讨了西方学术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测量方法和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
周松青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西方学术界
西方媒体中的雷锋形象解读
2014年
五十多年来,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符号和信仰,不断地被唤起和植入。受此影响,西方媒体亦形成了较深的雷锋情结。它们认为中国的新生代对雷锋存在记忆断层,真实性受到质疑,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信仰面临困境,中国政府对雷锋精神所作的新的意义阐释,是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象征。西方媒体把中国的思想传统当作客体放在西方价值本位中,以是否拟合西方本位而做出价值判断,体现了中西观念的冲突。
周松青
关键词:西方媒体
身份社会、公民社会和中国梦:就业中的乙肝歧视被引量:7
2013年
乙肝歧视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它以血清阳性标志物为指标,在中国社会划下了一道分割与拒斥的鸿沟,使十分之一的国民遭受入职的困扰。在本质上,乙肝歧视是中国在户籍之外另一种社会身份划分,从而将之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一种分割模型。体现了结构性不平等和程序非正义。只有打破户口排斥和乙肝排斥所造就的结构性不平等,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得以完成,也才能实现全民皆享的中国梦。
周松青
关键词:身份社会公民社会中国梦
选择性攻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干预的方法论探析
2012年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在本质上组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参与者可以区分为核心人群和边缘人群,他们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组成了虚拟网络、通讯网络和面对面人际网络,以之为平台组织和发动群体性事件,这三种网络表现出复杂网络的特征。为了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干预,需要通过网络测量建立这三种网络的聚类特征,找出群体性事件得以发起和展开的核心人物的关系链,以选择性攻击方法阻断这种关系链,最终实现引导、控制和瓦解群体性事件的目标。
周松青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方法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