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GG3202046)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平孙占胜王伯珉牟乐明李连欣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样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移植治疗
  • 1篇化学诱导
  • 1篇脊髓损伤大鼠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TOLL样受...
  • 1篇TOLL样受...
  • 1篇TOLL样受...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篇牟乐明
  • 2篇王伯珉
  • 2篇孙占胜
  • 2篇高平
  • 1篇王甫
  • 1篇初向全
  • 1篇李连欣

传媒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引量:16
2013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被证实有效,但不同诱导方法之间的差别尚无报道。目的:通过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行为对比及生化指标的检测,观察采用不同诱导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移植对脊髓损伤疗效的差别。方法: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进行化学诱导和生物因子诱导后,收集备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脊髓半横切法建立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1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损伤部位局部注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化学诱导组局部注射化学诱导成的神经元样细胞,生物诱导组局部注射生物诱导成的神经元样细胞,DMEM培养液组局部注射细胞培养液。对48只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2,3,4,6,8,10,12周进行BBB评分,并于第12周末对损伤部位进行取材做组织切片,观察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模型建立后12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化学诱导组和生物诱导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DMEM培养液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化学诱导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P=0.4363),生物诱导组恢复效果好于前2组(P<0.05)。生物诱导组大鼠运动功能持续恢复显著好于其他3组。脊髓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化学诱导组近似,脊髓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样细胞崩解、空洞形成少于DMEM培养液组,生物诱导组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最佳。提示化学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过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别;而经过生物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未经诱导和化学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高平孙占胜王伯珉李连欣王甫牟乐明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化学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对第3代BMSCs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收集备用。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30只,脊髓损伤组建立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建立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后行BMSCs静脉移植。分别于术后24 h、72 h、7 d处死大鼠,取损伤中心1 cm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分别检测TLR4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处TLR4表达脊髓损伤组比假手术对照组增加(P<0.01),细胞移植组比脊髓损伤组降低(P<0.01)。结论 BMSCs可能通过降低TLR4的表达抑制脊髓炎症反应。
牟乐明孙占胜王伯珉高平初向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TOLL样受体4细胞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