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49-1989)

作品数:28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庆祥武新军李朝霞吴珂屈波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艺术
  • 9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美术
  • 4篇新中国
  • 4篇新中国成立
  • 4篇文学
  • 3篇代文
  • 3篇新中国成立初...
  • 3篇艺术
  • 3篇意识形态
  • 3篇中国美术
  • 2篇当代文学
  • 2篇新中国美术
  • 2篇一朝
  • 2篇艺术家
  • 2篇油画
  • 2篇扎根
  • 2篇扎根生活
  • 2篇身份
  • 2篇生态
  • 2篇时代脉搏
  • 2篇术家

机构

  • 8篇南通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河南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四川美术学院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广西艺术学院
  • 1篇巢湖学院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惠州经济职业...

作者

  • 5篇杨庆祥
  • 4篇武新军
  • 3篇李朝霞
  • 1篇梁海霞
  • 1篇常贵翔
  • 1篇吴珂
  • 1篇汪俊
  • 1篇曹司胜
  • 1篇屈波
  • 1篇屈波

传媒

  • 4篇美术
  • 3篇四川戏剧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文艺研究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美术学报
  • 1篇天津美术学院...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美术(西...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扬子江文学评...

年份

  • 5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不逢时的《三家巷》被引量:2
2008年
在细读《三家巷》的基础上,从不合时宜的成长小说、爱情与政治的纠缠、五四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关系等三个角度,揭示十七年和新时期的意识形态结构与文学创作之间复杂的内在关系。
武新军
关键词:五四精神意识形态
“人民文艺”的传播网络与传播机制被引量:4
2011年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十七年中,国家以行政干预的方式,对各类旧文艺生产传播机构、传播者进行大规模改造,建立普及全国的组织严密的"人民文艺"传播网络。为推动"人民文艺"的传播,清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文艺,文艺界曾在"推陈出新"与"以新代旧"之间反复摇摆,由此产生政治意识形态与民间艺术趣味相互纠缠、博弈的复杂文艺景观。文艺界一方面通过控制传播网络规训文艺的生产与传播,另一方面又通过按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文艺生产,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相互配合、增强传播资源的流动性、各种艺术形式相互改编等,有效地拓展"人民文艺"的传播疆域,提高其传播效率与传播能量。
武新军
关键词:人民文艺传播网络政治意识形态文艺生产新中国成立行政干预
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也谈艺术家的扎根生活
2017年
扎根生活,是创作优秀作品的主要途径。中国美术自滥觞之际,就与扎根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件不朽作品的出现,都是因为扎根生活而被记入史册的。在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的新的生存方式时,出现了许多因缺少生活而格式化、重复、雷同的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上扎根生活创作出的优秀作品的梳理,及如何扎根生活的论述,唤起美术家扎根生活的情感,使之创作出真正触及时代脉搏的作品。
李朝霞
关键词:雷同扎根生活时代脉搏
当代油画人物创作审美趣味的文化身份书写
2019年
中国油画100多年的历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内化吸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艺术家自我觉醒程度的不断深入,关于作品文化身份的书写,成为当代油画人物创作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当代油画人物创作脉络,试图从中归纳出当代油画人物创作审美趣味中文化身份的整体构建模式。通过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油画人物创作审美趣味中的文化身份书写,经历了"他觉""自觉"等相关阶段,并最终走向了文化身份意义上的"觉他"。
常贵翔
关键词:当代油画文化身份
地域文化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的关系
2017年
地域文化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源泉,是影响重大历史题材美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发展的重要依靠。同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也是挖掘梳理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其作品更是传承发扬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处理好地域文化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对中国美术事业长远健康的发展,还是对促进地域文化的发掘、保护以及弘扬都是大有裨益的。
汪俊
关键词:地域文化
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也谈艺术家的扎根生活被引量:1
2018年
扎根生活,是创作优秀作品的主要途径。中国美术自滥觞之际,就与扎根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件不朽作品的出现,都是因为扎根生活而被记入史册的。在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的新的生存方式时,出现了许多因缺少生活而格式化、重复、雷同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上优秀作品扎根生活的梳理,及如何扎根生活的论述,唤起美术家扎根生活的情感,创作出真正触及时代脉搏的作品。
李朝霞
关键词:雷同扎根生活时代脉搏
得之桑隅,失之东隅——论西方美术史方法论视阈下的文人画研究
2016年
利用西方美术史研究的新颖视角与方法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许多隐而不发、讳莫如深的问题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但与此同时,其"科学"的论证方法与结论,又常常让人感觉到一种文化隔膜的存在。我认为,在利用西方美术史方法论进行中国文人画研究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文人精神的存在。文人画是文人精神的图像化,而文人精神又是理解文人画的思想语境;文人精神具有复杂丰富的思想性格,它既有儒家积极入世特征,又与老庄之思想、魏晋之玄学及佛教禅宗思想融汇贯通,很难简单地纳入西方艺术价值评价体系。因此,我们需要重提或呼唤文人精神,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构建中国艺术研究与评价话语系统,促进中国艺术的健康发展。
曹司胜
关键词:文人画文人精神视阈
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 破除艺术审美区隔——比较视阈下的艺术学科研究生审美教育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艺术实践有利于艺术的审美体验,却并非是提升主体审美能力的唯一途径,从文化艺术的历史谱系与脉落流变中找寻艺术发展、变化的线索,有可能比直接从事艺术实践的感性体验更具理性逻辑,从"知"、"识"的角度对于艺术与审美有所判断,可以更整体的对于艺术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有所把握。当代艺术现象纷繁复杂,多元的艺术观与价值追求,使得传统的艺术阐释"捉襟见肘",所谓艺术的"终结"说、"死亡"说等观点,充分反映了这种审美解释与评价上的危机与贫困,同时也体现艺术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而"比较"作为审美主体的意识存在,无论作为一种视角还是一种方法,体现了比较艺术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因此,比较艺术学的学科构建在当代文化交流与交融的潮流之中,其意义不言而喻,将"比较"研究的学术意识与研究方法贯彻于艺术学的研究生教育,使其具备比较艺术学的学科视角,可以使初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们更加理性、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坚定研究的信心与决心;在比较视阈下审视当代多元的审美关系,注意形象美、意象美、抽象美、观念美的在中西文化中的审美差异,认识到西方既丰富多彩又十分深刻的现代艺术与美学批判的理论谱系,又要对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美学进行理解与认识,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与意义,可以有效破除中西方艺术与审美"区隔",解决当代艺术与审美的诸多困惑。
曹司胜
关键词:形象美意象美抽象美区隔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集体创作与国家诉求被引量:3
2020年
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行业都由个体向集体转变,集体劳动、集体生活、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等都是国家弘扬和动员的导向。集体创作,作为新中国美术中的一种独特现象,是在机制、性质上有别于以往两人以上合作的美术创作形式。它是一种以组织化的形式,由国家意志所推动的,与党的美术观相适应的美术生产方式。以这种机制和方式推出的美术作品,在思想、内容、风格乃至美学特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也是前所未有的。
李朝霞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美术美术作品美术创作
对现代文学研究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讨论的是宽泛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现代文学研究是否已经变成了一种静态化的"学问"?第二,如何理解整体性和当下性;第三,现代文学研究的根本性观念论是什么?笔者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研究脉络的梳理,认为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重建消失的整体性,站在"世界史的中国时刻"这一高度来理解上述问题,才有可能激活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可能,拓展其历史生命。
杨庆祥
关键词:现代文学历史唯物主义整体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