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039)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5
相关作者:黄乘明王振兴武正军陈亮于仕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鳄蜥
  • 2篇饲养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静止代谢率
  • 2篇保护区
  • 1篇行为谱
  • 1篇选择体温
  • 1篇食物
  • 1篇视觉信息
  • 1篇饲养技术
  • 1篇体温调节
  • 1篇年龄
  • 1篇人工饲养
  • 1篇人工饲养技术
  • 1篇化学信息
  • 1篇RMO
  • 1篇SYRMAT...
  • 1篇METABO...
  • 1篇MRS

机构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作者

  • 6篇黄乘明
  • 5篇武正军
  • 5篇王振兴
  • 2篇于仕
  • 2篇蒋洁
  • 2篇陈亮
  • 1篇蔡凤金
  • 1篇何南
  • 1篇庾太林
  • 1篇李汉华
  • 1篇骆鹰
  • 1篇赵彤
  • 1篇李常健

传媒

  • 2篇Zoolog...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年龄和怀卵对鳄蜥选择体温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2008年8~9月在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对大竹园管护站和鳄蜥研究中心的部分人工饲养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进行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测定。实验鳄蜥共分为一龄幼蜥组、二龄幼蜥组、三龄亚成体蜥组、成年雄蜥组、非怀孕成年雌蜥组和怀孕雌蜥组6组。结果表明:怀孕雌蜥、一龄幼蜥和二龄幼蜥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而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间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差异不显著。从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年龄差异推测幼蜥发育成熟的时间跨度约为3年。建议在饲养怀卵雌体及幼体鳄蜥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热环境。
王振兴武正军陈亮于仕于海黄乘明蒋洁
关键词:年龄选择体温静止代谢率鳄蜥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饲养鳄蜥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被引量:7
2009年
半自然条件下,通过直接观察及影像分析法对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20种与鳄蜥求偶和交配有关的行为,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一般模式为:(1)炫耀;(2)接近;(3)舔舐;(4)咬颈;(5)环抱;(6)交媾;(7)分离。该行为过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57.29±33.81)s、(15.57±1.59)s、(10.86±3.05)s、(169.28±31.99)s、(66.14±16.08)s、(2 417.14±229.30)s和(26.86±9.15)s。鳄蜥的婚配制度可能是多雄多雌的婚配制,其求偶和交配模式与其近缘类群相似。
于仕武正军王振兴陈亮黄乘明于海
关键词:行为谱鳄蜥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被引量:5
2010年
鳄蜥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研究鳄蜥的饲养技术,对其保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人工饲养鳄蜥要求水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饵料丰富,并应按生长阶段和不同的饲养目的,掌握合理密度分池饲养,做好鳄蜥个体成长档案,科学投食,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王振兴武正军蔡凤金何南蒋洁于海黄乘明
关键词:鳄蜥人工饲养技术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的体温调节及静止代谢率的热依赖性被引量:17
2008年
为探讨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体温调节和静止代谢率及其热依赖性特征,测定了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的环境温度、鳄蜥体温以及静止代谢率(RMR)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鳄蜥的野外活动体温(Tb)稍高于基质温度(Tc)和空气温度(Td)并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b=11.65+0.47Tc,r2=0.34,F1,75=39.11,P<0.0001;Tb=11.61+0.46Td,r2=0.56,F1,75=96.56,P<0.0001)。鳄蜥在野外的活动体温存在明显的月份间差异,但无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环境温度为15℃-30℃的实验条件下,鳄蜥的静止体温(Tb)与环境温度(Ta)呈正相关关系:Tb=12.450+0.5641Ta(F1,110=11.34,r2=0.997,P<0.001);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环境中,尽管鳄蜥的体温、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都有显著的昼夜差异,但体温、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鳄蜥的RMR不存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并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鳄蜥的体温既有行为调节也有生理调节,其体温调节及RMR符合变温动物的热生物学特征,但是相对于其他活动较多的蜥蜴而言,鳄蜥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强,这可能与其活动时间分配中静栖占绝大部分的行为特点是相适应的。
王振兴武正军于海黄乘明钟移明
关键词:鳄蜥体温调节静止代谢率
Metabolism and thermoregulation between Mrs Hume's Pheasant(Syrmaticus humiae) and Elliot's Pheasant(S.ellioti)被引量:6
2011年
To understand metabolic adaptations,the basal metabolic rate(BMR) of Mrs Hume's Pheasant(Syrmaticus humiae) and Elliot's Pheasant(Syrmaticus ellioti) were investigated.Metabolic rate(MR),body temperature(Tb) and thermal conductance(C) were determined in both species at a temperatrue range of 5-35 ℃,respectively.Oxygen consumption was measured with a closed circuit respirometer.The thermal neutral zones(TNZ) were 24.5-31.6 ℃,and 23.0-29.2 ℃,respectively.With a temperature range of 5-35 ℃,Mrs Hume's Pheasant and Elliot's Pheasant could maintained stable Tb at a mean of(40.47±0.64) and(40.36±0.10) ℃,respectively.Mean BMRs within TNZs were(1.36±0.84) mLO2/(g.h) for Mrs Hume's Pheasant and(2.03±0.12) mLO2/(g.h) for Elliot's Pheasant,which were 77% and 86% of the expected value based on their body mass,respectively.Thermal conductance of Mrs Hume's Pheasant and Elliot's Pheasant were(0.12±0.01) and(0.17±0.01) mLO2/(g.h.℃),below the lower critical temperature,respectively,which were 119% and 124% of the expected value based on their body mass,respectively.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pecies were low metabolic rate,high body temperature,and high thermal conductance,which allow both specie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warmer climate 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骆鹰庾太林黄乘明赵彤李汉华李常健
鳄蜥的食物识别机制被引量:8
2009年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食物识别机制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鳄蜥的捕食行为和生态学习性有重要意义。使用棉棒分别沾上去离子水、香水、黄粉虫(Tene briomolitor L.)和蚯蚓(Pheretima sp.)的气味(蚯蚓和黄粉虫处死后绞碎以便于棉花棒蘸上),观察11只鳄蜥对4种化学刺激的反应,每个个体对每种刺激均进行24次实验重复。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对4种刺激均有反应,对黄粉虫和蚯蚓刺激的舔舌次数显著高于香水和去离子水的舔舌次数(Wilcoxon test,所有P<0.001),表明鳄蜥能检测以及识别控制刺激和食物刺激。再又对鳄蜥进行4种处理实验:(A)空白对照;(B)蚯蚓气味;(C)密封着的活蚯蚓;(D)活蚯蚓。每个个体每种处理均进行5次实验。结果显示:鳄蜥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有显著差异(Friedman test,所有P<0.001)。鳄蜥在仅有视觉刺激出现的处理C以及既有化学刺激又有视觉刺激的处理D比仅有化学刺激的处理B在持续时间、探究频次和攻击频次上都显著要高(所有P<0.001)。在无视觉刺激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B的行为持续时间以及探究频次均显著高于处理A的(所有P<0.001);而在视觉信息相同的条件下,鳄蜥在处理D中仅行为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处理C(Z=3.95,P<0.001),而探究频次以及攻击频次无显著差异(前者Z=1.53,P=0.13;后者Z=1.10,P=0.27)。结果表明,鳄蜥主要利用视觉捕食,化学感觉有辅助作用。鳄蜥这种食物识别机制可能与捕食模式和种系发生有关,也可能受食物的影响。
蒋洁武正军于海黄乘明王振兴
关键词:鳄蜥视觉信息化学信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