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2012408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姚鹏郭艳辉王维肖洪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三点突变体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脊髓损伤后只有尽早地在损伤局部构建有效的血管网络,才能为各种细胞的分化提供营养支持和代谢保证,加速损伤局部的愈合。目的:构建三点突变的低氧诱导因子1α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检测常氧条件下对脊髓损伤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方法定点突变人低氧诱导因子1α编码区的第402,564和803位氨基酸,将突变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重组入腺病毒pAdEasy-1系统,包装病毒并测定滴度,同理包装未突变组和空病毒组;以3种病毒液连同空白组共分4组进行后续实验。将病毒液转染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通过示踪因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观察病毒转染效率,通过RT-PCR方法检测4组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组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及其下游成血管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编码区第402,564和803位氨基酸均定点突变为丙氨酸;3种腺病毒重组体构建成功并包装鉴定完毕。含突变基因病毒液组、含未突变基因病毒液组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病毒液组、空白组(P<0.05)。含突变基因病毒液组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提示三点突变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不仅能够在常氧条件下大量且高效表达,还同时能够促进其下游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脊髓损伤疾病的血管新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向。
- 惠春影肖洪艳何欣玲王维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
-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15 min,观察组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室、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10 min、1 h时的OAA/S评分和拔管后1、4、6、12 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 min,观察组的SBP为(124.9±7.7)、(120.3±9.2)、(118.9±9.3)mm Hg,DBP为(73.8±5.9)、(71.8±8.1)、(69.5±8.0)mm Hg;对照组的SBP为(138.0±9.4)、(134.9±11.0)、(132.7±10.8)mm Hg,DBP为(82.3±8.5)、(80.6±9.6)、(79.8±8.5)mm Hg,观察组各时点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4、6、12 h,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0±0.8、1.4±0.7、2.2±1.0、2.8±0.6,对照组为2.7±1.0、3.5±1.1、4.1±1.0、3.2±1.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超前镇痛用于成人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镇痛效果良好。
- 李泓锡姚鹏郭艳辉
- 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术超前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