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8025)

作品数:27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作者:蔡继业王小平吴扬哲胡明铅杨培慧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原子力显微镜
  • 11篇细胞
  • 5篇壳聚糖
  • 4篇AFM
  • 4篇超微
  • 4篇超微结构
  • 3篇蛋白
  • 3篇杀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红细胞
  • 3篇超激光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血卟啉
  • 2篇血卟啉单甲醚
  • 2篇药物
  • 2篇载药
  • 2篇载药纳米微球
  • 2篇生物毒性
  • 2篇铁蛋白

机构

  • 25篇暨南大学
  • 9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6篇蔡继业
  • 10篇王小平
  • 6篇吴扬哲
  • 4篇李雅兰
  • 4篇杨培慧
  • 4篇胡明铅
  • 3篇吴飞鹏
  • 2篇董世松
  • 2篇刘媚
  • 2篇李国有
  • 2篇王云起
  • 2篇胡怡
  • 2篇龚超群
  • 2篇任雅清
  • 2篇蔡小芳
  • 2篇金花
  • 2篇马淑媛
  • 2篇廖问陶
  • 2篇张建莹
  • 2篇赵宏霞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广东医学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激光杂志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BAH-Tf靶向药物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以转铁蛋白(Tf)为靶向载体,与双氢青蒿素(DHA)化学偶联制备一种新的双氢青蒿素衍生物-转铁蛋白靶向药物。以DHA为原料先合成了12β-对甲酰肼苯基双氢青蒿素(DBAH),并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及电化学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高碘酸钠氧化Tf的C端的N-糖链上的邻位羟基,其氧化产物和DBAH通过希夫碱偶联合成了DBAH-Tf靶向药物,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进行表征。四甲基氮唑蓝法(MTT)分析了DBAH-Tf及DH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正常乳腺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表明,DBAH-Tf对MCF-7的杀伤作用是正常乳腺癌细胞的286倍,体现出良好的靶向性。
谢伟玲杨培慧曾鑫蔡继业
关键词:转铁蛋白乳腺癌细胞
溶菌酶活性的AFM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溶壁微球菌为底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microscope,AFM)观察到了不同浓度的溶菌酶与溶壁微球菌相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发现,在溶菌酶浓度为0.01mg/mL的情况下,反应菌液逐渐变澄清,溶壁微球菌的裂解程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剧;而在酶浓度增大为1mg/mL时,反应菌液反而不再变清,AFM观察到溶壁微球菌仅发生变形,但未裂解。AFM是观测酶活生理过程的有力工具,同时还为酶活测定开辟了新思路,是传统酶活测定方法的有力补充。
廖问陶刘源岗王云起王小平李国有蔡继业
关键词:溶菌酶AFM酶活
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被引量:5
2009年
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及相关技术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然而,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应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纳米材料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科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综述了纳米微粒侵染生物体的途径及其毒性的影响因素,并详细阐述了近几年来关于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纳米工业生产中应加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董世松黎秀玲龚超群蔡继业
关键词:纳米材料细胞毒性生物毒性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血卟啉单甲醚对细菌光动力杀伤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对革兰氏阳性(G+)、阴性(G-)菌的光动力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菌与HMME作用前后形貌的变化。【结论】当HMME浓度为50μg/mL,可见光(光功密度为200mW/cm2)光照30min时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能被杀死,无光照时对S.aureus杀灭效果显著。同等条件下,无论光照还是无光照,HMME对大肠杆菌(E.coli)无明显的杀伤作用。AFM图像显示,S.aureus细菌表面破坏严重,完全碎裂成鱼鳞状的片状堆积。对HMME作用后的E.coli扫描可见,菌体原来光滑的表面变成网格状的裂纹排列。【讨论】HMME对G+有明显的光失活效应,而对G-效果不明显。AFM的超微图像显示HMME对细菌细胞的攻击位点主要在细胞膜上。AFM为我们研究光敏剂对细菌的光动力损伤作用机制的可视化提供了依据。
金花赵宏霞任雅清吴扬哲蔡继业
关键词:血卟啉单甲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原子力显微镜
E-cadherin基因稳定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及其对分化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转染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入小鼠胚胎干(Es)细胞,观察其对分化细胞间黏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构建E-cadherin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E-cadherin,转染小鼠ES细胞并进行体外分化。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测E-cadherin在分化系统中的动态表达,同时观察分化细胞问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基因转染的ES细胞分化后第1~17天稳定表达E-cadherin,而普通ES细胞分化后则表达逐渐降低。稳定表达E-cadherin的分化细胞问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在19d时仍能保持致密的细胞连接和多层生长状态,普通ES细胞则由拟胚体(EB)结构逐渐分化为松散的细胞群落。结论稳定表达E—cadherin的ES细胞分化后,细胞间黏附能力明显增强并保持多层细胞生长状态,这对于将ES细胞分化研究提升到组织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胡安斌何晓顺黄冰蔡继业谈雅莉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E-CADHERIN细胞黏附
壳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Fenton体系模拟了体内羟基自由基,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通过荧光实验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了壳聚糖(CS)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AFM对红细胞成像来观察细胞的整体表面结构和微观结构,根据平均粗糙度和细胞微观结构的有序性来说明CS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由荧光实验中荧光强度的改变来说明不同浓度和不同分子量的CS清除自由基的效率。两种测量手段都一致地表明了CS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而且清除效率随着CS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随着CS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
吴飞鹏龚超群蔡继业马淑媛王小平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红细胞羟基自由基
抗-转铁蛋白-纳米金探针的制备及对转铁蛋白免疫识别的光谱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碳二亚胺(EDC)将抗-转铁蛋白化学偶联到已修饰了半胱胺的纳米金表面,制备了抗-转铁蛋白-纳米金免疫探针,应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和激光散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由于抗-转铁蛋白对转铁蛋白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借助免疫纳米探针在470nm处共振瑞利散射信号的放大作用,对转铁蛋白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及免疫分析。转铁蛋白浓度在0.85~33.9×10-10mol.L-1范围内,470nm处共振瑞利散射相对强度与转铁蛋白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8.5×10-11mol.L-1。
杨培慧韦炜蔡怀鸿冯竟蔡继业
关键词: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免疫识别
壳聚糖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壳聚糖(CS)作为一种药物载体,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其本身的分子性质使得它可以配合药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研究CS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也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该文扼要地叙述CS的各种修饰,CS作为载体在各种药物输送中的应用,以及影响装载效率和药物释放动力学的各种因素,展望CS作为药物载体的发展趋势。
吴飞鹏蔡继业
关键词:壳聚糖药物载体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刺激活化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本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经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活化的淋巴细胞形态和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巴细胞在受刺激后形貌发生明显变化,尺寸变大,同时细胞表面超微结构也趋复杂,出现免疫突触。这些形态变化是与淋巴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AFM是研究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结构功能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廖问陶钟丽云查庆兵王云起李国有王小平何贤辉蔡继业
关键词:AFM淋巴细胞超微结构
纳米金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纳米金能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96孔板内,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24h,分别加入预先孵育过夜的纳米金(1000nmol/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10μg/L)、VEGF165各100μl,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纳米金对HUVEC增殖的影响。取3种浓度(250、500、1000nmol/L)纳米金各0.5m1,分别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mg/L)0.5ml,4℃孵育24h;再加入过饱和浓度的肝素-琼脂糖凝胶,离心后用bFGF抗体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bFGF含量变化。无血清培养HUVEC5孔,每孔加入VEGF165(10M/L)100μl;再加入不同浓度纳米金(125、250、500nmol/L),100μl,作用5min,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PLC-γ1蛋白。用AFM(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纳米金与VEGF165作用后粒径大小。结果纳米金+VEGF165组与VEGF165组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75和4.25,表明纳米金抑制HUVEC的增殖(t=14.421,P〈0.01)。纳米金能够与具有肝素结合位点的bFGF结合。VEGF165浓度不变(10μg/L),随着纳米金溶液浓度的增加,从125、250到500nmol/L,纳米金抑制PLC-γ1磷酸化越来越明显。AFM观察到纳米金与VEGF165作用后,粒径普遍大于30nm。结论纳米金与具有肝素结合位点的VEGF165结合,抑制了VEGF165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潘运龙覃莉蔡继业孙加升邱思远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纳米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