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32060)

作品数:43 被引量:121H指数:6
相关作者:陈维毅罗向东苏踊跃吴文周陈建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0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7篇增殖
  • 7篇整合素
  • 7篇微管
  • 7篇微管吸吮
  • 7篇吸吮
  • 6篇软骨
  • 6篇软骨细胞
  • 6篇基因
  • 6篇骨细胞
  • 6篇RNA干扰
  • 5篇内皮
  • 5篇关节
  • 4篇粘弹性
  • 4篇整合素Β1
  • 4篇生物力学
  • 4篇腺癌
  • 4篇力学模型
  • 4篇内皮细胞
  • 4篇肺腺癌

机构

  • 20篇太原理工大学
  • 1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力...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创伤烧伤与复...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陈维毅
  • 14篇苏踊跃
  • 14篇罗向东
  • 11篇吴文周
  • 10篇陈建
  • 9篇梁光萍
  • 9篇曲华
  • 7篇杨宗城
  • 6篇李晓娜
  • 6篇孙荣距
  • 6篇唐红英
  • 6篇张全有
  • 4篇伍素华
  • 4篇滕维中
  • 4篇安美文
  • 4篇陈卫
  • 3篇刘月明
  • 3篇卫小春
  • 3篇陶祖莱
  • 3篇王小虎

传媒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医用生物力学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力学学报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Scienc...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力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Chines...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盘基网柄菌聚集图式的初值敏感性
<正>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因为其独特的生命周期成为发育生物学特别是生物学图式形成(biological pattern formation)广泛研究的模式生物。盘基网柄菌的聚集...
赵峰陶祖莱
文献传递
β_1整合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克隆β1整合素(CD29)启动子区基因全长序列,构建并鉴定β1整合素启动子全长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β1。方法以含β1整合素启动子基因全长序列的基因片段(2 735 bp)的重组pGEM-T easy载体为模板,用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整合素β1启动子基因全长序列1 756 bp,克隆至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构建含正确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GL3-β1,并NheⅠ、XhoⅠ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并以该质粒转染人表皮细胞株HaCaT进行活性检测。结果酶切、PCR及序列测定表明,克隆获得的1 756 bp与GenBank DNA序列数据库对比分析序列一致,插入方向正确;且pGL3-β1启动子在人表皮细胞株HaCaT中有明显转录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β1整合素启动子基因全长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下一步研究人β1整合素启动子的活性分析、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等研究奠定基础。
陈卫苏踊跃梁光萍陈建张曼辉罗向东
关键词:启动区
Quantifying cell binding kinetics mediated by surface-bound blood type B antigen to immobilized antibodies
2008年
Cell adhesion is crucial to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umor metastasis and thrombosis formation. Recently a commerci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based BIAcore biosensor has been extended to determine cell binding mediated by surface-bound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How such cell binding is quantitatively governed by kinetic rates and regulating factors, however, has been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developed a novel assay to determine the binding kinetics of surface-bound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using a commercial BIAcore 3000 bio-sensor. Human red blood cells (RBCs) presenting blood group B antigen and CM5 chip bearing immobilized anti-B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time courses of response unit, or sensorgrams, when flowing RBCs over the chip surface. A cellular kinetic model was proposed to correlate the sensorgrams with kinetic rates. Impacts of regulating factors, such as cell concentration, flow duration and rate, antibody-presenting level, as well as pH value and osmotic pressure of suspending medium were tested systematically, which imparted the confidence that the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kinetic measurements of cell adhesion mediated by surface-bound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new insight into quantifying cell binding using a commercial SPR-based BIAcore biosensor.
LI BaoXia CHEN Juan LONG Mian
关键词:细胞学
STUDY OF EFFECTS OF SUBSTRATE STRAIN O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正>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stimulus on stem cells intrigued many researchers.It was found that substrate st...
Sun ShJ TaoZL (National Microgravity Laboratory/CAS,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文献传递
IL-8刺激L-选择素水解断裂对细胞膜拓扑结构和刚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IL-8刺激所致的L-选择素水解断裂是否会引起细胞膜结构和刚度的变化,进而影响L-选择素-配体的反应动力学。方法分别用IL-8、TAPI-0+IL-8和TAPI-0处理本构表达L-选择素的Jurkat细胞,用以构建L-选择素水解断裂、阻断水解断裂和阻断剂对照的细胞-分子模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拓扑结构,采用微管吸吮方法测量其刚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水解断裂组和阻断水解断裂组细胞微绒毛减少、表面趋于光滑,而阻断剂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无论是水解断裂组,阻断水解断裂组还是阻断剂对照组,细胞膜刚度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8刺激所致L-选择素水解断裂会引发细胞膜拓扑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L-选择素-配体反应动力学的变化;而细胞膜刚度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载体刚度不是水解断裂引发L-选择素-配体反应动力学变化的因素。
贾潇凌王世骐陈娟龙勉
关键词:拓扑结构刚度动力学
小干扰RNA表达载体介导的EOLA1基因表达抑制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设计和构建EOLA1基因特异性的小干扰RNA质粒 ,并初步验证其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连接到经ApaⅠ EcoRⅠ酶切线性化的pBS/U6质粒 ,测序验证 ,阳性重组质粒转染ECV3 0 4细胞 ,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靶基因的表达 ,阳性重组质粒与pEGFP EOLA1共转染 ,观察外源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阳性重组质粒转染能够抑制靶基因EOLA1mRNA的表达 ,并能够显著抑制EOLA1 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EOLA1基因的siRNA质粒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苏踊跃梁光萍罗向东刘月明陈渝陈建杨宗城
关键词:RNA干扰ECV304EOLA1
整合素β1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构建针对整合素(intergrin)β1特异性的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表皮干细胞(KSC),探讨整合素β1对K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针对目的基因intergfinβ1,选择RNA干扰作用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序列,构建到siRNA表达质粒pSilencer3.1/H1中,并转染人KSC,转染分组为转染siIntegrinβ1组、非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转染siNegative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观察intergrinβ1及外皮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变化;挑选干细胞克隆传代培养14d后用1%罗丹蓝染色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重组载体siIntegrinβ1转染人KSC能够抑制intergrinβ1的蛋白表达,抑制效率达70%;KSC中外皮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50%;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G2期及S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5);干细胞克隆形成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重组载体转染人KSC能下调intergfinβ1的表达,下调intergrinβ1的表达可能是表皮干细胞走向分化的重要调控因素之一。
唐红英伍素华陈建梁光萍苏踊跃孙荣距罗向东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整合素Β1RNA干扰分化
细胞骨架生物力学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细胞骨架力学作为力学细胞生物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方法突破传统细胞力学思想,不再把活细胞简化为皮质膜包着的弹性、黏性或黏弹性连续介质体,而是基于在细胞变形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骨架离散网络结构,在微/纳米尺度建立一种集细胞形态和功能于一体的离散网络结构.这种细胞骨架模型作为细胞变形和生化事件调控的纽带,能从分子层次上阐述细胞运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等重大生命活动的潜在机制,同时也能解释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受体/配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大分子自装配、细胞及分子层次的力学- 化学耦合,为定量研究细胞-亚细胞-生物大分子等在多种力学刺激下的响应建立了良好的平台,对于理解生物模式形成、生物复杂性以及解决重大生物学难题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细胞骨架三维离散网络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背景,从生物力学角度详细阐述近几年国际上流行的细胞骨架模型理论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最新进展.
张全有陈维毅吴文周
关键词:细胞骨架力学模型预应力弹性模量
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对短期低氧的反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短期低氧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制作血管内皮细胞低氧应激模型,采用低细胞毒性的染料Almnar Blue染色法测定常氧和低氧培养条件下的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膜联蛋白V-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 V-fluorescein/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m blot),检测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短期低氧(1~3 h)应激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细胞周期显示细胞4倍体峰比例增高,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6~12 h),细胞4倍体峰回落至常氧水平。短暂低氧(3 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低氧后表达增高,与低氧反应呈时间效应依赖关系。结论短期低氧启动了以增殖和活力增高为特征的血管内皮细胞适应性反应,同时也诱导了以细胞凋亡为特征的细胞损伤性反应。
苏踊跃梁光萍刘友生陈建杨宗城罗向东
关键词:低氧内皮细胞增殖脱噬作用
用玫瑰花瓣实验定量测定选择素/配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
2004年
玫瑰花瓣实验作为考察细胞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简单实验,已被免疫学家广泛用于评价受体与配体间的功能性作用,以及区分白细胞亚型[1~6].早期实验是将人T淋巴细胞和羊红细胞混合而发生黏附现象,大的淋巴细胞表面会吸附上小的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瓣结构.由于该实验不能把玫瑰花瓣尺寸分布与分子性质定量地联系起来,故迄今只是一种定性方法.我们根据已建立的小系统概率动力学模型设计新的玫瑰花瓣实验,能够把玫瑰花瓣尺寸分布与受体/配体密度及它们的反应亲和性联系起来,从而为临床免疫检测提供定量依据和方法学基础.
陈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