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Q1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孙润广郝长春杨静何光晓张蕾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单层膜
  • 5篇原子力显微镜
  • 4篇相互作用
  • 4篇分子
  • 4篇DPPC
  • 3篇单分子
  • 2篇单分子膜
  • 2篇胆固醇
  • 2篇多糖
  • 2篇修饰
  • 2篇生物膜
  • 2篇鞘磷脂
  • 2篇细胞
  • 2篇两性霉素
  • 2篇两性霉素B
  • 2篇化学修饰
  • 2篇活性
  • 2篇固醇
  • 2篇分子膜
  • 2篇LANGMU...

机构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郝长春
  • 12篇孙润广
  • 7篇杨静
  • 6篇何光晓
  • 3篇张蕾
  • 2篇乔进京
  • 2篇王佳静
  • 1篇王小梅
  • 1篇李晋
  • 1篇马秀梓
  • 1篇邹增慧
  • 1篇王娟
  • 1篇张静
  • 1篇李俊花
  • 1篇南征
  • 1篇梁涛
  • 1篇陈琳
  • 1篇王清辉
  • 1篇姚丽娜
  • 1篇韩晶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化...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M1/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2012年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是生物膜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病变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GM1/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混合脂单层膜等温线数据研究了脂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DPPC在混合脂中的比例含量XDPPC=0.2时,GM1与DP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吸引力,膜较稳定;其它比例混合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排斥力,且在XDPPC=0.6时,分子间相互排斥力最大,单层膜出现了明显的富含DPPC的微区和GM1网状共存的结构。AFM形态观测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该研究为了解GM1在不同的膜脂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郝长春孙润广张静何光晓杨静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单层膜热力学分析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计算Langmuir单层膜中二元聚集参数的数学模型及实验研究
2013年
建立了一种新的对Langmuir膜中二元组分聚集有关参数定量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实现对平衡常数、二聚物的平均分子面积、未聚集组分的平均分子面积、发生聚集的物质占总物质的比例等参数的计算,并首次导出两种组分中发生聚集的物质占总物质的比例与两种组分比例的函数关系。选用硬脂酸(stearic acid,SA)和二棕榈酸磷酸酰胆碱(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为原料制成Langmuir膜,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SA与DPPC的平均分子面积分别为24.0魡2/molecule和63.7魡2/molecule,其二聚物的平均分子面积为81.3魡2/molecule,室温下聚集常数为1.86×107m2/mol。并得出SA所占比例约为49.73%时,发生聚集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膜中加入组分的总物质的量的比值最大,约有84.96%的分子发生了聚集反应。
邹增慧孙润广郝长春何光晓
关键词:生物膜LANGMUIR膜
β-谷甾醇、豆甾醇与DPPC相互作用的单分子膜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植物甾醇对生物膜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甾醇尾部的饱和程度对生物膜性质的影响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通过LB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尾部是单键的β-谷甾醇(β-sito)和尾部是双键的豆甾醇(stig)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的相互作用,深入分析了β-谷甾醇、豆甾醇对DPPC单分子膜液态扩张-液态聚集(LE-LC)相变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谷甾醇、豆甾醇添加到DPPC单分子膜中,膜的压缩性以及分子的排列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当植物甾醇含量Xsterols=0.8时,β-谷甾醇、豆甾醇与DPPC相互作用具有相同的规律,过量分子面积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均为负值,说明分子间的吸引力比排斥力更强;在低浓度下,Xsterols=0.2,0.4时,两种系统的过量分子面积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尾部是单键的β-谷甾醇和DPPC混合单分子膜的排斥力更强烈,而尾部是双键的豆甾醇和DPPC混合单分子膜的吸引力更强烈,说明尾部是双键的豆甾醇比尾部是单键的β-谷甾醇更容易和DPPC发生凝聚,AFM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果.
杨静孙润广郝长春乔进京何光晓
关键词:植物甾醇相互作用
DOPC/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形态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压力下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摩尔比为1∶1)和DOPC/DPPC/Chol(摩尔比为2∶2∶1)单层膜,对单层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用荧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热力学分析表明,DOPC与DPPC分子在单层膜结构中相互作用为排斥力,诱导单层膜出现相变;DOPC,DPPC与胆固醇(Chol)间的相互作用均为吸引力,当表面压力(π)大于18 mN/m时,DPPC与胆固醇的作用力大于DOPC.荧光显微镜观测表明,DOPC/DPPC单层膜出现明显相分离现象,富含DPPC微区成"花形"结构,且随着表面压力的升高微区逐渐增大,"花瓣"增多;当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时,单层膜相态由液相与凝胶相共存转变为液态无序相与液态有序相共存结构,富含DPPC的微区形状从"花形"转变成"圆形".原子力显微镜对单层膜的表征验证了荧光显微镜的观测结果,表明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中对单层膜排列具有明显的影响,压力和溶液状态等是影响脂膜结构的重要因素.
郝长春张蕾孙润广张静何光晓杨静
关键词:单层膜荧光显微镜生物膜胆固醇
超声波提取的当归多糖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当归中提取水溶性当归粗多糖(ASP),经过4种化学修饰分别得到硫酸化当归多糖(S-ASP)、磷酸化当归多糖(P-ASP)、乙酰化当归多糖(Ac-ASP)、羧甲基化当归多糖(C-ASP)。通过红外光谱对化学修饰前后ASP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定,以获得一种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当归多糖。结果显示:经化学修饰后的ASP分别具有相应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当归多糖的4种化学修饰均已成功;经化学修饰的4种当归多糖总还原能力均弱于未修饰多糖,且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无明显变化,但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和抑制Fe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有所增强,其中P-ASP清除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能力最强;Ac-ASP抑制Fe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最强,且均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本实验结果为当归多糖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田苏阳郝长春孙润广梁涛王佳静
关键词:当归多糖超声波提取化学修饰红外光谱抗氧化活性
超声控释载药脂质体影响因素
利用超声热效应和机械效应来控制脂质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是近年热点问题之一。通过超声不仅可以使脂质体从微米级破裂为纳米级的脂质囊泡,而且可以诱导载药脂质体在机体组织局部释放达到靶向病灶部位的目的。本文阐释了超声与脂质体相互作...
郝长春王欣敏朱久玲杨静何光晓孙润广
关键词:超声空化脂质体
文献传递
细胞色素C/心磷脂相互作用的Langmuir-Blodgett膜界面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心磷脂(CL)是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中的主要磷脂之一.细胞色素C(Cyt c)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的必要成分,与许多疾病有关.本文采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量的Cyt c与CL单层膜相互作用的特性.结果表明,Cyt c在CL单层膜上吸附量存在阈值.单层膜在5、10 m N/m膜压时经历压缩扩张循环后,界面分子几乎无损失,但是在20 m N/m膜压时,界面分子出现损失.通过Volmer理论模型定量计算界面分子损失的数量,发现当Cyt c分别为0、2.5、5μL时,界面损失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1/1000,当Cyt c分别为10、15μL时,界面损失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1/100.线粒体内膜中Cyt c的缺失或释放会引起某些疾病.因此,探究不同量Cyt c和CL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可为线粒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
李俊花孙润广郝长春王娟张蕾逯晓龙
关键词:细胞色素C心磷脂单层膜原子力显微镜
鞘磷脂、胆固醇和两性霉素B混合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研究及AFM观测
2014年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可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引起患者免疫缺陷的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其药理作用对生物膜性质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关注热点。作者利用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分别研究了鞘磷脂/两性霉素B二元混合单层膜及鞘磷脂、胆固醇和两性霉素B三元混合单层膜体系的热力学特性和表面形貌。通过对二元混合系统和三元混合系统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曲线的测量,定量分析了固定膜压下的平均分子面积、过量分子面积和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等参量,并分别观测了二元混合单层膜和三元混合单层膜的形态。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胆固醇的加入可以促进鞘磷脂/两性霉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AFM观察结果表明,一定量的胆固醇可以提高混合单层膜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李晋郝长春杨静王清辉魁丽婷姚丽娜韩晶孙润广
关键词:两性霉素BLANGMUIR-BLODGETT膜原子力显微镜
髓鞘碱性蛋白对细胞膜脂质分子DPPC、DPPE单层膜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通过Langmuir单层膜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的测定与分析,分别对髓鞘碱性蛋白(MBP)与细胞膜中不同头部基团脂质分子二棕榈酰基磷脂胆碱(DPPC)和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在空气/液体界面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当界面上脂质含量一定时,亚相中随着MBP浓度的增大,DPPC、DPPE单层膜的等温线向平均分子面积较大的方向移动;(2)在单层膜表面压力为10 mN/m时,一个MBP分子分别结合140±3个DPPC分子和100±3个DPPE分子,随着表面压力增大,当MBP分子分别与两种磷脂分子相互作用时,MBP插入到磷脂单层界面的个数逐渐减少;(3)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脂分子形成的单层膜变得较为疏松,且MBP分子易于插入到分子头部较小的DPPE单层膜中;(4)蛋白质的存在使DPPC单层膜的表面压力逐渐减小,且蛋白质浓度越大表面压力降低越多,DPPC被MBP带入到亚相中越多;(5)对于DPPE单层膜,蛋白质通过与DPPE相互作用插入到界面膜中,引起表面压力增大,且蛋白质浓度越高,压力变化量越大.
张蕾孙润广郝长春杨静何光晓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单分子膜原子力显微镜
红细胞脂筏成分分离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被引量:2
2015年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红细胞,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在4℃下从人血红细胞中分离出不溶于去垢剂Triton X—100的脂筏成分。用红细胞脂筏成分制备Langmuir-Blodgett(LB)单层膜,并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为7.5μm。脂筏成分呈小的聚集体结构,大小约210nm。单层膜结构形态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加而变化。在较低表面压力时呈现出液态无序和液态有序共存相结构,当继续压缩单层膜时,液态有序相微区发生融合连接形成大的平台状结构,高度起伏约1.55nm。
郝长春王佳静朱玲青穆文宁孙润广
关键词:红细胞脂筏原子力显微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