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697)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赵玲辉张雅芳李晓冬李玉兰刘慧冬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解放军第211医院黑龙江省电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管
  • 6篇内皮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胚胎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内皮细胞
  • 2篇导管
  • 2篇胸导管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人胃癌
  • 2篇胚胎皮肤
  • 2篇皮肤
  • 2篇胃癌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解放军第21...
  • 1篇黑龙江省电力...

作者

  • 11篇赵玲辉
  • 10篇张雅芳
  • 6篇李晓冬
  • 5篇刘慧冬
  • 5篇杨树才
  • 5篇李玉兰
  • 4篇李益民
  • 4篇马晶
  • 3篇刘海明
  • 2篇刘宝全
  • 1篇毕彦忠
  • 1篇李呼伦
  • 1篇聂春生
  • 1篇高伟东
  • 1篇徐晶莹
  • 1篇李伟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胸导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体外培养大鼠胸导管内皮细胞 ,为研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以及分子水平调节等提供手段。方法 术前用脂肪喂食大鼠 ,标记胸导管 ,将胸导管两端结扎 ,取下胸导管后充分分离和剪碎 ,在RP MI16 4 0培养液中直接培养 ,观察胸导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结果 胸导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 ,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结论 此法简便易行 。
李益民张雅芳赵玲辉李呼伦徐晶莹
关键词:胸导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培养动物实验
小鼠肝癌细胞移植瘤内淋巴管的形态与亚细胞结构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小鼠肝癌细胞所致小鼠移植瘤内淋巴管形态学改变 ,探讨移植瘤内是否有淋巴管新生。方法 将小鼠肝癌 (H2 2 )腹水型瘤株细胞接种于昆明小鼠腋部皮下 ,2周时摘取肿瘤 ,采用HE染色观察癌肿的发展 ,光镜下用 5′ 核苷酸酶 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观察毛细淋巴管 ;半薄切片筛选毛细淋巴管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动物模型显示 2周时小鼠腋部可见明显肿块。 5′ 核苷酸酶 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可见中心区无毛细淋巴管 ,周边部可见稀疏的染成棕黄色的毛细淋巴管 ,染成蓝色的血管较为多见。透射电镜下 ,周边区可见毛细淋巴管 ,亚细胞结构发生损伤。 结论 小鼠肝癌细胞所致小鼠移植瘤内存在新生毛细淋巴管。
李晓冬赵玲辉张雅芳高伟东李玉兰刘慧冬
关键词:小鼠移植瘤淋巴管亚细胞结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马晶赵玲辉张雅芳杨树才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血管胚胎
Shiff反应在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在淋巴管的研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区分淋巴管与血管.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方法如5'-Nase-Alpase双重染色的酶组化法和Ⅳ型胶原蛋白及Laminin免疫组化法能区别,但条件限制较严格,试剂较贵.
刘慧冬李玉兰刘海明毕彦忠赵玲辉
关键词:淋巴管高碘酸
胃、结肠癌的癌组织周边区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英文)被引量:6
2005年
背景与目的:关于淋巴转移机制,大多数研究局限于淋巴管的分布。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癌组织周边区的淋巴管形态、分布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取人胃癌、大肠癌手术标本各10例,制作大鼠结肠癌模型20例。在光镜下观察淋巴管形态及其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使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癌组织周边区和正常区淋巴管的数密度和体密度,计算淋巴管开放率和破坏率。结果:癌周边区的淋巴管管腔扩张、管壁被破坏;淋巴管内皮细胞被溶解破坏,遗留断裂的碎片,细胞器出现病理变化。癌周边区淋巴管的密度高于正常区。人结肠癌癌周边区和正常区的淋巴管数密度分别为(10.2±1.7)/mm2和(5.1±0.8)/mm2(P<0.05),体密度分别为(1.5±0.2)%和(0.7±0.0)%(P<0.05)。人胃癌癌周边区和正常区的淋巴管数密度分别为(8.0±0.9)/m m 2和(3.4±0.6)/m m 2 (P <0.01),体密度分别为(1.6±0.3)%和(0.8±0.2)%(P <0.05)。鼠结肠癌模型、人胃癌和结肠癌的癌周边区淋巴管开放率(22.2%、35.0%、25.8%)明显高于正常区(7.8%、8.0%、5.0%)(P <0.05)。鼠结肠癌模型和人胃癌的癌周边区淋巴管破坏率(20.1%和35.3%)也明显高于正常区(0和2.0%)(P <0.05)。结论:与正常组织比较,癌组织周边区淋巴管管腔扩张,管壁破坏,内皮细胞被溶解破坏,淋巴管密度增大。
刘慧冬赵玲辉张雅芳李玉兰李晓冬杨树才李益民聂春生
关键词: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人胃癌淋巴管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组织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 ,探讨癌细胞淋巴道转移机理。 方法 取人胃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组织块 ,常规制作 ,树脂包埋 ,半薄切片 ,光镜下定位、检出淋巴管经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 结果 胃癌中心区未见淋巴管。胃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毛细淋巴管数量多 ,管腔较大 ,形态不规则 ;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破坏 ,细胞器有明显改变。正常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和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人胃癌周边区淋巴管的数量、形态及超微结构均有变化 ;胃癌细胞进入淋巴管的主要途径可能是经内皮细胞破坏处和连接开放处。
刘慧冬赵玲辉李玉兰李晓冬刘海明张雅芳
关键词: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胃癌
大鼠原发性大肠腺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转移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原发性大肠腺癌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并探讨癌的转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原发性大肠腺癌组织中ICAM-1蛋白。结果:正常大肠组织内未见ICAM-1表达;ICAM-1蛋白主要表达于腺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内,中晚期腺癌细胞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是47.1%,明显低于早期的83.3%;中晚期腺癌组织内淋巴管内皮ICAM-1的阳性表达率82.4%明显高于早期的41.7%。结论:大肠腺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阳性,随大肠腺癌进展腺癌细胞表达减少,淋巴管内皮阳性表达增多,ICAM-1可能与大肠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
杨树才李益民马晶张雅芳赵玲辉李晓冬
关键词:肠肿瘤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转移
大鼠胸导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探讨
2004年
目的 通过培养大鼠胸导管内皮细胞 ,探讨其生物学特性 ,为研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提供体外实验材料。方法 培养的胸导管内皮细胞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 胸导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 ,Ⅷ因子相关抗原和Flt 4 (VEGFR 3)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光镜和电镜下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 体外培养的大鼠胸导管内皮细胞具有体内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可作为研究大鼠淋巴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进一步研究癌转移机制的体外实验材料。
刘宝全张雅芳李晓冬李益民赵玲辉李伟
关键词:胸导管内皮细胞FLT-4
大鼠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
2006年
马晶董国刚赵玲辉张雅芳杨树才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血管胚胎
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
2005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和mRNA在大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皮肤淋巴管内皮的表达模式,明确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发生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61例大鼠胚胎第15 d和第21 d皮肤组织进行VEGFR-3蛋白和mRNA检测。结果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VEGFR-3蛋白和mRNA,在大鼠胚胎发育的第15 d和第21 d,VEGFR-3蛋白在淋巴管内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 d胚胎皮肤淋巴管内皮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淋巴管内皮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χ2=7.408P<0.01)。VEGFR-3 mRNA在淋巴管内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1.29%(19/31)和80.0%(24/30)。结论1.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阳性表达VEGFR-3蛋白和VEGFR-3mRNA。2.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和mRNA在皮肤淋巴管的阳性表达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3.VEGFR-3在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的发育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马晶赵玲辉刘宝全张雅芳杨树才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免疫组织化学皮肤胚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