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JC407-3)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白志辉金德才高莎彭霞薇赵志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泥
  • 1篇淀粉废水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折流板
  • 1篇厌氧折流板反...
  • 1篇折流板反应器
  • 1篇丝状细菌
  • 1篇污泥膨胀
  • 1篇链霉菌
  • 1篇颗粒污泥
  • 1篇反应器
  • 1篇反应器处理
  • 1篇废水
  • 1篇REP-PC...
  • 1篇A^2O工艺
  • 1篇常温条件
  • 1篇RDNA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白志辉
  • 1篇杨建州
  • 1篇庄国强
  • 1篇王斌科
  • 1篇齐嵘
  • 1篇赵志瑞
  • 1篇彭霞薇
  • 1篇高莎
  • 1篇金德才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常温条件下2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的启动实验
2012年
为了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常温下的启动情况,在22.5~30.2℃条件下,对不加填料的5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和加填料的4隔室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同步进行了启动实验。实验用水为高浓度淀粉废水,两反应器采用相同的启动策略,即梯度增加进水COD浓度与降低水力停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两反应器有效容积均为47.8 L,启动初始负荷为0.6 kg COD/(m3.d),逐渐增加到10 kg COD/(m3.d)。实验表明,经过6个阶段87 d的运行,反应器启动完成,并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5%以上。在启动过程中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相近。
王斌科杨建州白志辉庄国强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淀粉废水颗粒污泥
A^2O工艺活性污泥中可培养丝状细菌的多样性被引量:5
2013年
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但是由于丝状菌过度繁殖而引发的污泥膨胀是制约其发展的重大难题.本研究从A2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膨胀期活性污泥中分离培养出17株丝状细菌.对各菌株进行了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的可培养丝状细菌均属于链霉菌属;利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所得菌种属内多样性,显示出活性污泥中链霉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由于这些可培养丝状细菌与引起污泥膨胀的优势丝状菌(微丝菌)生理特征差别较大,不会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过度繁殖,本研究向活性污泥中投加一定量的链霉菌分离菌株,发现部分菌株对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为污泥膨胀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莎金德才赵志瑞齐嵘彭霞薇白志辉
关键词:污泥膨胀丝状细菌链霉菌RDNAREP-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