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40401)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进波李孙雄莫位明丁式江陈沐龙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及演化被引量:18
- 2005年
- 海南岛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根据沉积地层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海南岛存在元古代的古老变质基底,以九所-陵水断裂为界,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的三亚块体和中北部的五指山块体.二者的基底组成及特征明显不同,三亚块体的基底属南海-印支地块的一部分.五指山块体在早元古代末期地壳初步固结,形成古陆的雏形;中元古代大规模构造热事件(1.63Ga、1.4Ga)形成了海南岛中北部地区成型的、稳定的结晶基底;晚元古代(0.95Ga)构造活动相对和缓,已固结成型的古陆局部增生.此间深大断裂即开始活动并控制前寒纪基底构造格局和演化,五指山块体的空间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中北部地区.
- 龙文国丁式江马大铨林义华莫位明周进波
- 关键词:前寒武纪
- 海南岛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韧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被引量:1
- 2006年
-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李孙雄丁式江范渊吕嫦艳
- 关键词:韧性变形地质特征
- 海南岛中部古生代沉积盆地格局及其演化特征被引量:4
- 2007年
- 海南岛中部古生代盆地经历了多阶段、多旋回的演化发展,总体处于一个SN向伸展的区域性构造环境中,地壳由南至北发生裂解,形成了近EW向的早、晚古生代海盆。早古生代海盆自寒武纪地壳的裂解至志留纪的闭合,表现出多阶段或多幕次的早张晚压的环境背景中,地壳以差异升降运动为特点,并最终在志留纪末隆起为陆,缺失上、中泥盆统的沉积。晚古生代盆地具有盆地西浅东深的格局,经历了由西至东的剪刀式消减闭合过程,岩浆作用从西到东呈现出由老至新的演化,并形成了略向南面突出的EW向弧形展布的花岗岩带和构造带。
- 李孙雄陈沐龙周进波曾雁玲莫位明
- 关键词:盆地演化古生代
- 海南岛白垩纪千家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呈环套式产出的千家岩体生成于晚白垩世地壳由伸展期往扩张裂解期的转化阶段,属于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成分演化和结构演化。从早至晚,地幔物质参与减少,而地壳组分贡献增大,岩石由中酸性向酸、碱性方向演化。主要成矿元素在不同岩石中的分异能力强,含量离散度高,与钼、银、铅、锌等元素成矿作用有着明显密切的关系。后期近南北向断裂的多次构造热液活动,加剧了成矿元素的分馏,控制了岩体内钼多金属矿的产出。与钼矿有密切关系的晚期花岗斑岩体R b/S r值为0.48,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幔。
- 陈沐龙李孙雄曾雁玲周进波
- 关键词:地球化学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