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B2009-043)
-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晓艳沈守荣李楠唐五良肖定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对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对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52例肝肾综合征合并腹水的患者,根据是否行腹腔置管分为两组。其中腹腔置管进行持续腹水引流者28例;未行腹水引流,仅使用药物治疗组24例。两组患者均限制钠水摄入,给以护肝、输注蛋白、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腹胀、食欲减退、尿量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静脉白蛋白用量、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组患者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增加了688mL/24h(P(0.01),血液中尿素氮、肌酐水平、血钠水平较治疗前得到了改善(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尿量增加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稍有下降,低血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组患者尿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白蛋白用量和住院费用亦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白蛋白及电解质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辅以基础治疗能有效增加肝肾综合征患者的尿量,减少腹水,改善患者症状及生化指标;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治疗肝肾综合症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 李楠王晓艳沈守荣唐岸柳
- 关键词:腹腔置管持续引流肝肾综合征临床疗效
- 熊去氧胆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茵栀黄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两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复常率和Child-pugh-Turcotte(CPT)评分改变。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8周后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和球蛋白(GLO)下降明显(P<0.05);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治疗4周时下降程度无差别(P>0.05),治疗8周时仍持续下降(16.3±7.2)U/L,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4周时2组肝功能各指标复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8周时治疗组γ-GT,AKP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时CPT评分变化无差别(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γ-GT,AKP和GLO水平,可能与其改善胆道损伤、解除淤胆而保护肝细胞有关。
- 王晓艳沈守荣李楠李予
-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81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腹痛患者行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9例胶囊内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1例胶囊内镜未进入小肠,其余71例共发现小肠病变132处,小肠病变检出率88.75%。这些小肠病变包括炎症36例,血管病变24例,隆起性病变16例,息肉15例,小肠内血液覆盖12例,溃疡11例,小肠蛔虫6例,憩室5例,克罗恩病5例,钩虫病1例,小肠发育不良畸形并内瘘1例。胶囊内镜诊断的5例间质细胞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而克罗恩病、淋巴瘤、血管瘤等隆起性病变在胶囊内镜均未能正确诊断。胶囊内镜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安全性好,但定性诊断能力有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的筛查方法。
- 王晓艳沈守荣肖定华王芬唐五良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