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R4090058)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唐为华王顺利姜平李培刚朱晖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BIFEO
  • 2篇SR
  • 2篇MNO
  • 1篇导电
  • 1篇导电机理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第一性原理计...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多层膜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整流
  • 1篇烧蚀
  • 1篇吸光度
  • 1篇相转变
  • 1篇脉冲
  • 1篇脉冲激光
  • 1篇脉冲激光烧蚀
  • 1篇纳米
  • 1篇晶格
  • 1篇晶格结构

机构

  • 5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唐为华
  • 3篇姜平
  • 3篇王顺利
  • 2篇朱晖文
  • 2篇李培刚
  • 1篇丁航晨
  • 1篇刘爱萍
  • 1篇施思齐
  • 1篇李立群
  • 1篇崔灿
  • 1篇安跃华
  • 1篇毛凌峰
  • 1篇司道伟
  • 1篇方合

传媒

  • 4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BiFeO_3)_(25)/(La_(0.7)Sr_(0.3)MnO_3)_(25)多层膜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2011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001)SrTiO3衬底上制备(001)取向的(BiFeO3)25/(La0.7Sr0.3MnO3)25多层膜.光学测试结果表明,1.3—2.1eV范围内,相对于衬底而言多层膜光吸收增强;BiFeO3的带隙为2.7eV.另外,结合绝缘介质导电模型分析了所测得的电流-电压数据,在所测试的温度及电压下,所制备的(BiFeO3)25/(La0.7Sr0.3MnO3)25多层膜的导电机理由空间电荷限制电导主导.
姜平司道伟朱晖文李培刚王顺利崔灿唐为华
关键词:多层膜吸光度
(La_(0.7)Sr_(0.3)MnO_3)_m(BiFeO_3)_n超晶格结构的导电机理
2010年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SrTiO3(001)基片上制备了(La0.7Sr0.3MnO3)m(BiFeO3)n超晶格结构.对所制备的超晶格结构进行了50—150℃温度范围内的电流-电压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BiFeO3薄膜的厚度减小,温度的升高,(La0.7Sr0.3MnO3)m(BiFeO3)n超晶格结构的电流变大.进一步根据介质导电模型对(La0.7Sr0.3MnO3)m(BiFeO3)n超晶格结构的导电特性做了分析.在温度较低或者电场较弱时,所制备的(La0.7Sr0.3MnO3)m(BiFeO3)n超晶格结构表现为欧姆导电,而在高温,高电场的情况下,其导电行为由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机理主导.
朱晖文姜平王顺利毛凌峰唐为华
关键词:超晶格薄膜
BiFeO_3结构性质与相转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BiFeO3的7种不同空间群(R3c,R3m,P4mm,Cm,Pm3m,R3m和R3c)结构及其转变关系.结果表明,铁电相R3c结构是基态,不同结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转变关系,其变化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在[111]方向上Bi3+相对FeO6八面体存在一定的位移和FeO6八面体绕[111]极化轴的反铁扭曲旋转.此外,还得出BiFeO3的薄膜结构受到衬底结构的作用会导致其从三方相(R3c)向四方相(P4mm)转变.
丁航晨施思齐姜平唐为华
关键词:BIFEO3第一性原理计算
La1.8Sr0.2CuO4/La1.9Sr0.1CuO4超导双层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掺杂分别为La1.8Sr0.2CuO4和La1.9Sr0.1CuO4的陶瓷激光靶材,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设备,通过对薄膜沉积工艺条件的探索,在SrTiO3(STO)衬底上成功制备了具有c轴取向的...
张媛安跃华孙钢杰沈静琴王顺利李培刚唐为华
关键词:靶材XRDSEM整流
文献传递
液相激光烧蚀合成ZnO及Zn/ZnO纳米颗粒及其光致发光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532nm脉冲激光对沉浸在去离子水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的金属锌靶进行液相激光烧蚀,合成了ZnO纳米颗粒和Zn/ZnO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应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度计表征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分别烧蚀2h和4h生成的ZnO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3nm和19nm.激光的长时间作用可以使纳米粒子粒径减小.在0.005mol/L的SDS水溶液中合成了Zn/ZnO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这是由于SDS的包裹作用而造成的.所得ZnO和Zn/ZnO纳米胶体溶液在蓝光区450nm(2.76eV)和绿光区558nm(2.22eV)处有发光峰.
方合王顺利李立群李培刚刘爱萍唐为华
关键词:脉冲激光烧蚀ZNO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光致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