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41007)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5
相关作者:余家阔郑卓肇王健张柳孙晓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半月板
  • 3篇信号
  • 3篇症状
  • 3篇症状性
  • 3篇韧带
  • 3篇盘状半月板
  • 3篇前交叉韧带
  • 3篇交叉韧带
  • 3篇关节
  • 3篇关节镜
  • 3篇磁共振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研究
  • 2篇术后
  • 2篇盘状半月板损...
  • 2篇外侧盘状半月...
  • 2篇镜检
  • 2篇关节镜检
  • 2篇关节镜检查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6篇余家阔
  • 5篇郑卓肇
  • 3篇王永健
  • 3篇敖英芳
  • 3篇苗羽
  • 3篇孙晓新
  • 3篇江东
  • 3篇张柳
  • 3篇王健
  • 2篇陈连旭
  • 2篇龚喜
  • 1篇张继英
  • 1篇陈继红
  • 1篇龚熹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半月板缝合术后磁共振成像三度信号特征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
目的比较半月板缝合术后愈合和不愈合半月板之间磁共振成像(MRI)3度信号的差别,探讨MRI3度信号对诊断半月板是否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有39例患者(41个半月板)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男29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25.8±6.8)岁。患者于术后平均(17.7±3.3)个月接受MRI检查及二次关节镜探查。根据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愈合组(27例29个半月板)和未愈合组(12例12个半月板),比较愈合组与未愈合组患者半月板MRI3度信号的深度、长度、宽度及强度。结果愈合组中79.3%(23/29)的半月板仍有3度信号。未愈合组患者半月板MRl3度信号深度比值(随访时/术前)明显高于愈合组(PD序列:81.0%4-41.3%m32.3%±33.3%;T2序列:62.8%±42.5%掷.21.3%±33.7%);随访时MRI3度信号宽度[(2.2±0.8)mmm(1.0±0.6)mm]和强度均明显大于愈合组,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组患者随访时半月板MRI3度信号强度较术前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半月板MRI3度信号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缝合术后MRI3度信号的宽度和强度变化对诊断半月板是否愈合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若MRI3度信号深度较浅、宽度较窄、强度较弱,则提示半月板已经愈合。
江东敖英芳苗羽郑卓肇余家阔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关节镜检查信号
不同MRI序列对半月板缝合术后愈合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不同MRI序列在判断半月板缝合术后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8年12月,118例患者(130个半月板)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男94例,女24例;年龄15-50岁,平均(25.7±7.5)岁。术前及术后平均(21.9±9.1)个月接受MR检查,记录不同序列上半月板愈合部位的信号等级和3度信号累及层面,并以二次关节镜探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各序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二次关节镜探查证实半月板愈合率为80.8%(105/130)。MRI各序列诊断的愈合率均低于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综合T2序列的诊断结果最佳,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O%、71.4%、72.3%、38.8%及92.6%。按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将所有缝合半月板分为愈合组和未愈合组,愈合组中28.6%(30/105)的半月板呈现3度信号,出现新增3度信号的比例为8.6%(9/105),3度信号累及层面数为0.8±1.0;未愈合组中76.O%(19,25)的半月板呈现3度信号,出现新增3度信号的比例为16.0%(4/25),3度信号累及层面数为3.0±2.0。结论MRI中的综合T2序列判断半月板愈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缝合后的半月板出现新增3度信号提示半月板未愈合。
江东苗羽敖英芳郑卓肇余家阔
关键词:半月板胫骨关节镜检查
FasT-Fix和半月板箭修复半月板术后磁共振成像的信号特点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比较FasT-Fix和可吸收半月板箭(Arrow)缝合半月板术后磁共振(MRI)的信号特点和差异.方法 2002年9月~ 2008年12月,112名患者(其中12例内外侧半月板均缝合,共124处半月板缝合)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FasT-Fix组73处,Arrow组51处.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MRI扫描,比较两种缝合方式的MRI信号特点和差异,并以二次关节镜探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对两种缝合方式术后愈合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 二次关节镜探查证实FasT-Fix组和半月板箭组的愈合率分别为74.0% (54/73)和88.2% (45/51) (Х^2 =3.794,P=0.051);MRI综合T2序列对Arrow组愈合情况诊断的准确性(80.4%,41/51)高于FasT-Fix修复组(65.8%,48/73),但差异无显著性(Х^2=3.176,P=0.075);在综合T2序列中,FasT-Fix组中未愈合半月板出现3度信号的比例[84.2% (16/19) vs.50.0% (3/6),Х^2=26.142,P=0.000]和累及层面[中位数4(1~6) vs.1(0~3),Z=3.060,P=0.002]均明显高于Arrow组.结论 MRI综合T2序列对半月板箭修复术后的愈合诊断更准确,FasT-Fix修复术后的半月板更易出现3度信号.
江东敖英芳苗羽郑卓肇余家阔
关键词:半月板缝合FAST-FIX磁共振
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前交叉韧带形态及信号变化的MRI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分析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前交叉韧带(ACL)形态及信号的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经关节镜及MRI确诊的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32膝(外侧盘状半月板组),和经关节镜和MRI证实外侧半月板形态正常无损伤的另外32膝(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应用GE Healthcare Centricity RIS/PACKS系统分别测量两组病例在MRI冠状面及矢状面上前交叉韧带长度、下止点宽度及体部宽度。比较两组病例前交叉韧带形态及信号的变化特征。结果:外侧盘状半月板组冠状面ACL体部宽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矢状面ACL长度、下止点及体部宽度及冠状面ACL长度、下止点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盘状半月板组冠状面及矢状面的ACL走行及形态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外侧盘状半月板组ACL信号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引发前交叉韧带走行、形态及信号异常,其发生可能与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移位并挤压前交叉韧带有关。
孙晓新余家阔张柳郑卓肇王健龚熹陈连旭王永健陈继红张继英
关键词: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前交叉韧带MRI
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前交叉韧带形态及信号变化的MRI影像学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报告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形态及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自2008年3月-2012年5月经关节镜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证实的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36膝(外侧盘状半月板组),以及经MRI证实的外侧半月板形态正常儿童35膝(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应用GE Healthcare Centricity RIS/PACKS系统分别测量两组病例在MRI冠状面及矢状面上ACL长度、下止点宽度及体部宽度。比较两组病例ACL形态及信号变化的特征。[结果]外侧盘状半月板组冠状面ACL体部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t=3.733,P=0.001);而矢状面ACL长度、下止点及体部宽度及冠状面ACL长度、下止点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侧盘状半月板组正常ACL走行及形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3.019,P=0.001);而外侧盘状半月板组在冠状面(x2=12.776,P=0.001)及矢状面(x2=10.271,P=0.001)异常ACL走行及形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外侧盘状半月板组ACL异常信号发生率增高(x2=5.418,P=0.020)。[结论]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可以引发ACL的MRI影像上的形态改变和信号异常。
孙晓新余家阔张柳郑卓肇王健龚喜陈连旭王永健
关键词: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前交叉韧带信号
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对前交叉韧带形态及信号影响的MRI影像学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报道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前交叉韧带(ACL)在MRI图像上的形态及信号特征。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经关节镜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26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和经MRI证实的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且无明显损伤的26膝(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应用GE Healthcare Centricity RIS/PACKS系统分别测量两组病例在MRI冠状面及矢状面上下止点宽度及体部宽度。比较两组病例ACL形态及信号变化的特征。结果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冠状面ACL体部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t=2.865,P<0.01);矢状面ACL下止点宽度、体部宽度及冠状面下止点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ACL正常走行及形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3.019,P<0.01);与对照组比较,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在冠状面(x2=10.035,P<0.01)及矢状面(x2=6.256,P<0.01)的ACL异常走行及形态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ACL异常信号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x2=3.900,P<0.05)。结论与无症状、无损伤的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相比,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引发ACL的MRI影像上的形态异常和信号改变,其发生可能与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移位并挤压ACL有关。
孙晓新余家阔张柳王健龚喜王永健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