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008)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陈芝国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3篇战时
  • 3篇抗战
  • 3篇抗战时期
  • 2篇诗歌
  • 2篇诗歌创作
  • 2篇文坛
  • 1篇奠基
  • 1篇奠基石
  • 1篇性意识
  • 1篇殖民
  • 1篇疏离
  • 1篇田园
  • 1篇田园诗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意识
  • 1篇现代主义
  • 1篇南星
  • 1篇基石
  • 1篇感时
  • 1篇感时忧国

机构

  • 5篇广东第二师范...

作者

  • 5篇陈芝国

传媒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广播电视...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战时期北平文坛的半殖民现代主义
2014年
中国现代文学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性质不仅在抗战以前的海派和京派文学以及抗战时期张爱玲的小说中广泛存在,也表现于抗战时期的北平文坛。除了中国人在正面和敌后战场的顽强抵抗使侵略者无法以彻底的文化殖民控制北平文坛之外,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的非官方京派文人也使半殖民现代主义在北平沦陷区得以继续存在。即使官方文人如周作人和沈启无等,也因其早已根深蒂固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文学立场而无法在文学层面跟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殖民节奏。
陈芝国
关键词:抗战时期
“思想战”与京派文学传统
2012年
日本"笔部队"成员意识到"思想战"在掌握北京沦陷区文化艺术领导权方面的重要性,他们通过邀请北京文人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颁发"大东亚文学赏",成立官方文学团体,压制和利诱具有进步倾向的校园文学社团,对北京文坛实行干预、控制和渗透。然而,由于北京文坛根深蒂固的依然是京派文学传统,"思想战"不仅被具有官方色彩的文人在审美层面疏离,更被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校园文学社团以各自不同的策略予以反抗。
陈芝国
关键词:北京文坛疏离
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论南星的诗歌创作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田园诗,在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渐加剧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似乎难以再获生机。南星虽然长期遭到新诗史的忽视,但他在中国古代田园诗歌传统和英美现代诗人崇尚自然观念影响下,以其亲近自然的独特心性、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杰出的语言表现能力,创作了大量"温情"的田园诗,为田园诗的现代性再生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可以视作中国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
陈芝国
关键词:南星田园诗奠基石
张秀亚抗战时期诗歌创作被引量:1
2011年
张秀亚作为台湾妇女写作的燃灯人,在抗战时期沦陷的京津地区,不仅坚持编辑纯文学期刊,也在自己的诗作中融合深沉的感时忧国精神和中国传统的女性意识。她在诗歌的美学营造方面,以象征女性气质的秀美与温婉为主,而她在爱伦.坡的《钟声》影响下用长诗讲述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不仅为新诗诗形建构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也引领了北京沦陷区的长诗创作潮流。
陈芝国
关键词:感时忧国女性意识长诗
抗战时期北京诗坛论争
2012年
伴随新诗而生的大众化与纯诗化论争已为许多新诗研究者关注和阐释,但学界对抗战时期北京诗坛论争的研究尚付阙如。通过梳理抗战时期在北京诗坛依旧持续的大众化与纯诗化论争,不难发现各方在"懂"与"不懂"或者明晰与晦涩诗学主张背后的文化政治,而大众化倡导者对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叙事长诗创作潮流的呼应不仅遭到了坚守纯诗理想者的回击,也因诗人无法直面沦陷区的现实而在转向史诗的途中被其他大众化倡导者质疑。
陈芝国
关键词:抗战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