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WW009)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杜娟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同情的误导:论菲尔丁小说伦理的模糊性被引量:3
- 2016年
- 当菲尔丁的小说以其结构的精妙、意识明确的说教赢得读者广泛认可的时候,他其实以一种更为复杂的潜结构包容了诸多矛盾、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异质成分。同情即是这样一种带有矛盾性的道德情感。一方面,同情从本质上是善的,可以催生助人善行,也是世俗意义上善良者区分于恶人的根本属性;另一方面,同情心又会遮蔽事物的本来面貌,让发生者产生不合理的推断,从而影响人物的伦理选择。菲尔丁笔下的男性主人公因同情导致的善行和道德瑕疵并存的状态显现出作者对于同情这一道德情感的矛盾态度,总体上仍反映出菲尔丁对于18世纪道德情感哲学思想的认同。
- 杜娟
- 关键词:误导性菲尔丁
- 菲尔丁小说中道德的经济考量与财富伦理
- 2013年
- 菲尔丁小说中道德的经济考量,其实就是基于现实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一种伦理叙事;菲尔丁借由这一伦理叙事,充分讨论了自私与自利、'义'与'利'等富有争论性的问题。应该说,充分考虑但又不过度强调美德有报的现实物质收益,不仅可以补正人们对于财产的偏执看法,而且亦能唤起18世纪读者对于美德修养的真心向往。事实上,在考量人们的道德行为时,菲尔丁之所以将财产问题放到一个醒目地位,主要还是出于反映资产阶级道德修养的需要。更具体地说,菲尔丁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倘若人们能以仁善之心面对财产问题,使之服务于个人的道德完善,那么就会成为高尚美德形成的有效助推器。由此看来,虽然菲尔丁美德有报的伦理思想看似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但因其在义利之辩中强调了以利效义的道德观,故而仍与他最为关注的伦理正义问题并行不悖。
- 杜娟
- 关键词:亨利·菲尔丁伦理叙事经济考量
- 论菲尔丁小说中的合理利己主义思想被引量:2
- 2009年
- 作为一位富有道德诉求的小说家,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和《阿米莉亚》三部主要小说中明确提出了"美德有报"的伦理思想,其中蕴涵的道德奖励意味,深刻反映了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利己主义特征。与注重观念推演的伦理学家不同的是,菲尔丁充分关注利己主义道德行为展开的具体情境:他强调主人公的仁善动机源于自然的感性冲动,并通过助人美德客观效果的讲述,提出了助人才能助己、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相结合的基本模式。而其中有关强调情感而非物质的现实报偿及荣誉问题的描写,也充分反映了菲尔丁为主人公道德成长寻求价值回馈的叙事意图。
- 杜娟
- 关键词:合理利己主义
- 性格悖论与道德选择——论亨利·菲尔丁小说中的女性解救者形象被引量:1
- 2011年
- 在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中,女性人物主要以男性主人公的解救者形象出现。她们不仅纯洁美丽、道德高尚,而且还以恩主的身份促进了男性英雄的道德成长。论文即从探讨菲尔丁小说中女性解救者的人物形象出发,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在具体伦理处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道德选择,试图揭示那些被女性解救者的主动行为所遮蔽的被动动机,进而就这一复杂的性格悖论展开讨论。如果就作家对女性人物的书写方式而言,菲尔丁笔下女性解救者形象的性格悖论特征,其实能够折射出作家真正的叙事意图,即菲尔丁塑造这些女主人公的道德英雄形象,并非是为了突出她们高于男主人公的道德优势,而是通过强调其帮助男性成长的功能性价值,描画男性英雄美德有报的命运结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女性人物性格悖论的描写,菲尔丁大大突破了此前传奇文学常见的女性书写方式,并在考量女性人物具体道德处境的基础上,表达了反映现实和为道德主题服务的叙事意图。
- 杜娟
- 关键词:亨利·菲尔丁行为动机
- 滑稽戏拟:《约瑟夫·安德鲁斯》中的反帕梅拉因素
- 2017年
- 菲尔丁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历程》与之前他写过的《莎梅拉》相比,在形式技巧上更加成熟,但构思的出发点依旧是反帕梅拉的,滑稽戏拟仍是菲尔丁的创作初衷。因此从人物关系设定及人物形象对比中全方位分析《约瑟夫·安德鲁斯》与《帕梅拉》的创作关联,可以看出:反帕梅拉的创作冲动乃是菲尔丁小说道德建构的逻辑起点。
-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