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716501)

作品数:29 被引量:243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泽明刘勇胜宗克清游振东石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变质
  • 13篇榴辉岩
  • 13篇辉岩
  • 13篇高压变质
  • 13篇超高压变质
  • 12篇中国大陆科学...
  • 12篇大陆科学钻探
  • 11篇主孔
  • 9篇流体
  • 6篇造山带
  • 6篇俯冲
  • 6篇包裹体
  • 6篇变质作用
  • 5篇深俯冲
  • 5篇同位素
  • 5篇流体包裹
  • 5篇流体包裹体
  • 5篇矿物
  • 5篇CCSD
  • 5篇CCSD主孔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张泽明
  • 10篇刘勇胜
  • 7篇游振东
  • 7篇宗克清
  • 5篇石超
  • 4篇郑永飞
  • 4篇高山
  • 4篇梁凤华
  • 4篇苏尚国
  • 3篇陈海红
  • 3篇孙晓明
  • 3篇柳小明
  • 3篇梁业恒
  • 3篇张斌辉
  • 3篇赵旭东
  • 2篇赵子福
  • 2篇胡圣虹
  • 2篇袁洪林
  • 2篇梁金龙
  • 2篇翟伟

传媒

  • 17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诺坝大麻坪低εNd中性麻粒岩包体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LA-ICPMS对采集自汉诺坝大麻坪玄武岩中的两个143Nd/144Nd比值最低[εNd(0)=-26.8~-29.5]的中性麻粒岩包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444Ma和2494Ma的上交点年龄和88Ma的下交点年龄,反映它们是新太古代形成的受到中生代岩浆底侵-热变质作用影响的下地壳麻粒岩。这些包体与周坝玄武岩中~1.9Ga的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共同确证了华北克拉通北缘目前的下地壳中仍然残留有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和DMP-70的层状堆晶特征,推断其原岩形成于~2.5Ga岩浆底侵事件。
刘勇胜高山柳小明袁洪林周炼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地壳生长汉诺坝
太古宙-元古宙界限基性火山岩Nb/Ta比值变化及其对地球Nb/Ta平衡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2
2004年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HFSE和REE具有明显的A(太古宙)-P(元古宙)界限变化.新太古代基性火山岩HFSE与TiO2相关性较弱,Nb/Ta比值高(18.8±1.2),可能形成于正常橄榄岩在石榴石稳定域内的部分熔融作用.古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的HFSE含量明显高于新太古代基性火山岩,且HFSE含量与TiO2高度正相关,Nb和Ta发生分异(平均Nb/Ta=15.6±2.9).古元古代基性火山岩显著增高的HFSE和REE含量及其与TiO2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指示其地幔源区发生了富Ti矿物参与的交代富集作用.统计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HFSE所表现的A-P界限具有全球性.全球2.5Ga以前的基性火山岩总体具有高于或接近于原始地幔的Nb/Ta比值(17.8±1.9),而元古宙基性火山岩的Nb/Ta比值仅为14.7±4.1,与大陆总地壳估值(11-17.5)接近.因此,Nb/Ta在亏损地幔和大陆地壳中的非补偿特征应主要形成于后太古宙.太古宙基性火山岩可能是平衡后太古宙大陆地壳和亏损地幔低Nb/Ta比值的地球化学储库之一.
刘勇胜高山王选策胡圣虹王建其
关键词:基性火山岩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幔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岩芯矿物的氧同位素和羟基含量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县毛北村。本文主要研究深度分别为734.21m~737.16m(Ⅰ)和929.67m~932.86m(Ⅱ)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主孔岩芯,利用激光氟化法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别进行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和结构羟基含量分析。氧同位素分析表明,两段岩芯的榴辉岩中石榴石的δ^(18)O分别为+1.0‰~+3.8‰和-4.1‰~-3.3‰,两段岩芯的片麻岩中石榴石的δ^(18)O均低达-4‰,表明片麻岩和榴辉岩的原岩均在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一同遭受过古大气降水的高温热液蚀变作用。在第Ⅰ段岩芯的榴辉岩和片麻岩接触界线附近发现氧同位素交换前锋,指示板块折返过程中靠近片麻岩的榴辉岩与主要来自片麻岩的退变质流体发生流体-岩石交换,且其退变质程度主要受流体的迁移距离控制。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所有石榴石都含有以OH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很大,为50~776ppm;绿辉石中OH含量范围为321~636ppm;石英中含有以3596cm^(-1)为特征峰的结构水,但是含量很少。将剖面氧同位素和结构羟基含量的分析结果相结合,我们发现石榴石和绿辉石等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随着深度的变化与对应矿物的OH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证明板块折返过程中的高压退变质作用及其伴生的局部流体活动可能是造成超高压变质矿物之间氧同位素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且氧同位素不平衡的程度主要受退变质作用发生时的局部水/岩比控制。因此,在深俯冲板块折返过程中,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水的出溶可以是退变质流体的重要来源。
陈斌郑永飞吴元保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岩氧同位素结构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超高压榴辉岩金红石中高场强元素变化的控制因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LA-ICP-MS对CCSD-MH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进行了详细的原位微区微量元素组成分析.金红石中高场强元素Nb和Ta含量主要受全岩Nb、Ta和TiO2含量控制,Zr、Hf含量比较稳定基本不受全岩含量影响.粒间金红石中,同一颗粒金红石核部Zr含量系统高于边部,而边部则出现了明显的Pb和Sr富集特征.CCSD-MH榴辉岩中金红石与全岩的Nb/Ta比值呈现明显的不一致性.全岩Nb/Ta比值明显低于金红石且与全岩TiO2含量负相关,而金红石的Nb/Ta比值与全岩Nb、Ta含量和Nb/Ta比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金红石和全岩之间非完全耦合的Nb/Ta组成表明,金红石并非形成于原岩的结晶过程中而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尽管金红石是榴辉岩中Nb、Ta含量的主要载体矿物,但金红石的Nb/Ta比值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全岩的特征,而与全岩Nb、Ta和TiO2的含量有关.粒间金红石核部Zr含量所记录的温度与粒径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反映金红石中的Zr在其形成后没有封闭.粒间金红石所表现出的明显的边部富集Pb和Sr的特征,反映了后期流体活动对金红石组成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金红石中Zr在高温下的扩散作用和后期流体活动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证据,这可能是利用金红石Zr含量地质温度计计算的苏鲁-大别榴辉岩变质温度(598~827℃)偏低的主要原因.
高长贵刘勇胜宗克清陈海红胡兆初
关键词:榴辉岩金红石微量元素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被引量:21
2005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位于大别—苏鲁这条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上,孔内0~2000m的岩心中,各种榴辉岩占到50%以上。榴辉岩大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依据榴辉岩中主要矿物绿辉石和石榴石的退变质程度,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可分为2个大阶段,4个亚阶段:第一大阶段(又分为轻微退变质、部分退变质)、第二大阶段(又分为退变质和强退变质)。总的退变质趋势是:石榴石逐渐被韭角闪石或黑云母+绿帘石替代;绿辉石逐渐被角闪石+钠长石后成合晶替代,硬玉(Jd)含量逐渐减少,并部分转化为霓辉石。榴辉岩在退变质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压条件为:峰期变质温度为697~831℃,压力3.0Gpa左右;部分退变质阶段温度为629~776℃,压力1.2~1.6Gpa;退变质阶段温度为550~650℃,压力0.5~0.7Gpa;强退变质阶段温度为300~400℃,压力0.30~0.35Gpa。综合岩石、矿物及形成温压条件等特征,推断榴辉岩的折返过程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大阶段是近等温降压的快速折返(榴辉岩在此期间经历了第一大阶段的退变质),第二大阶段是降温降压的缓慢抬升(榴辉岩继而经历了第二大阶段的退变质)。绿辉石的完全退变质,既是划分榴辉岩两大退变质阶段的标志,同时也是区分两大折返阶段的标志。
梁凤华苏尚国游振东张泽明
关键词:榴辉岩退变质过程折返过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超高压变质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地球科学的新热点被引量:3
2007年
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变质压力达2.5Gpa以上的超深变质作用。以出现柯石英、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为标志。我国大别苏鲁是世界上出露最好、延伸最长的超高压变质带。代表中晚三叠纪扬子陆块向中朝陆块深俯冲过程中巨量陆壳物质曾经进入地幔深度达150km。超高压变质的形成和折返、隆升岩石记录的精细研究,可以获得变质的PT轨迹,进而重塑"先挤压、后拉张"的构造演化模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研究为板块构造理论在大陆的应用,展开新前景,已经成为地球科学的新热点之一。
游振东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碰撞造山带深俯冲大陆动力学
苏北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流体演化被引量:19
2005年
根据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矿物中的分布特征将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五类,即富N2包裹体、高盐度(22.4-略大于23.2wt%NaCl)的NaCl+CaCl2+H2O体系流体包裹体、中高盐度(12.6-16.0wt%NaCl)的含Mg2+或Fe2+的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中等盐度(6.4-10.5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和低盐度(3.3-0.2wt%NaCl)的水溶液包裹体。富N2包裹体形成于超高压变质峰期阶段,高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早期固体出溶体出溶阶段,中高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高压变质重结晶作用阶段,中等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角闪岩相变质重结晶作用阶段,低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折返晚期的绿片岩退变质作用阶段。超高压变质峰期阶段和折返早期的高盐度流体和中高盐度的流体主要来自继承原岩中的流体(如含NH4+矿物分解或片麻岩原岩中的有机质分解,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羧基水的出溶),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中等盐度的流体除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羟基水的出溶外还有外来流体的加入,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流体主要为外来流体。
翟伟孙晓明徐莉张泽明梁金龙梁业恒沈昆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流体包裹体
ICP-MS分析用地质样品制备过程中Nb、Ta等元素的特殊化学行为被引量:11
2009年
常规PTFE对瓶亚沸蒸馏HF时,Nb、Ta等部分高场强元素提纯效果较差,甚至适得其反,暗示Nb、Ta在HF蒸馏过程中存在"挥发"作用。然而,高温、高压酸溶法溶解岩石样品时,Nb、Ta等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挥发"作用。对Nb、Ta等在高温、高压酸溶法溶样过程不同实验阶段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样品中的Al、Fe、Mg、Ca等主元素基体会影响Nb、Ta等元素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稳定性。当基体元素与Ta含量比值达到1×104以上时,Nb、Ta在稀硝酸介质中可以稳定存在,Ta回收率达到100%。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HF中加入Al、Fe等基体,可以明显降低HF蒸出液中Ta浓度,增强HF中Ta等元素的提纯效果。在用于ICP-MS分析的样品化学制备过程中Nb、Ta表现出了不同的化学行为,在以稀硝酸为介质的Nb、Ta溶液中Ta的水解聚合程度和可能性远远大于Nb。因此,除了在样品提取前使样品溶液中保留足够的HF介质外,要获得准确的Nb/Ta比值应充分延长Ta的积分时间或者采用时间分辨分析信号平均值。
童春临刘勇胜胡圣虹胡兆初宗克清陈海红
中国大陆科学钻100-2000米岩心榴辉岩类岩石退变质过程:对超高压变质地体隆升的启示
<正> 引言中国大陆科学钻100—400米岩心,按自然岩性组合可分为5个岩性段:(1)金红石榴辉岩夹少量榴辉岩质片麻岩(100—608米);(2)石榴橄榄岩,石榴单斜辉石岩夹数层多硅白云母榴辉岩(608—704米);(3...
游振东苏尚国梁凤华张泽明
文献传递
CCSD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短时增温作用的微量元素记录被引量:8
2006年
利用LA-ICP-MS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部分榴辉岩进行的单矿物微区微量元素空间剖面研究,发现主量元素组成均一的石榴石和绿辉石具有明显的微量元素组成分带.石榴石边部表现出明显的中稀土元素(MREE)富集特征,绿辉石边部显著富集所有稀土元素(REE),磷灰石边部则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而低轻、中稀土元素.结合微量元素在榴辉岩各主要矿物中分配系数随温度、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石榴石、绿辉石和磷灰石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分带应反映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快速增温过程.
宗克清刘勇胜柳小明张斌辉
关键词:榴辉岩微区分析微量元素矿物分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