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575)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炯项莹杨旭堃段小燕杨春亮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肾缺血
  • 2篇肾缺血再灌注
  • 2篇肾缺血再灌注...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凋亡
  • 1篇调脂
  • 1篇调脂作用
  • 1篇脂代谢
  • 1篇脂代谢紊乱
  • 1篇人脐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篇张炯
  • 2篇项莹
  • 1篇王芳
  • 1篇李鹏杰
  • 1篇田卫群
  • 1篇王佳
  • 1篇李贵森
  • 1篇刘莹
  • 1篇崔美静
  • 1篇杨春亮
  • 1篇段小燕
  • 1篇杨旭堃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具有调脂作用的控糖药物的研究
2017年
2型糖尿病是21世纪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表明,4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加速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促进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调查显示,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基础上调节异常的脂代谢对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及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阐述脂代谢紊乱对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机制,并着重探讨兼具糖脂代谢调节作用的控糖药物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菅明明项莹崔美静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罗格列酮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罗格列酮10 mg/kg组、罗格列酮20 mg/kg组、罗格列酮40 mg/kg组和罗格列酮80 mg/kg组,每组各10只。利用血管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p-PPAR-γ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肾脏IL-8、TNF-α和IL-6信使核酸序列(mRN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p-PPAR-γ以及MD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以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罗格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少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以及MDA表达水平,但可明显增加CAT、GPX和SOD活性以及p-PPAR-γ表达水平,但对PPAR-γ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γ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
李昌联张炯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罗格列酮
PPAR-α受体激动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FEN)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PPAR-α激动剂FEN组(FEN组)和PPAR-α抑制剂GW6471组(GW组),每组10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乙酰化FOXO1(AceFOXOI)、裂解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caspase3)和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PAR-α激动剂FEN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减少肝脏AceFOXO1、C-caspase3、TUNEL和细胞质CytC的表达水平及增加肝脏SIRT1表达水平。而FEN组血清中AST[(90.15±11.21)U/L],ALT[(135.18±20.46)U/L]和ALP[(211.12±22.75)U/L]水平较模型组血清中AST[(189.37±21.55)U/L],ALT[(378.15±36.78)U/L]和ALP[(495.93±31.14)U/L]水平明显降低。而予以PPAR-α抑制剂GW6471预处理可明显增加肝脏病理损伤,上调肝脏AceFOXO1、C-caspase3、TUNEL和细胞质CytC的表达水平及减少肝脏SIRT1表达水平。GW组血清中AST[(177.21±18.54)U/L],ALT[(199.46±28.54)U/L]和ALP[(286.12±24.51)U/L]水平较FEN组血清中AST,ALT和ALP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PPAR-ɑ受体激动剂FEN对大鼠HI/R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FEN能促进SIRT1去乙酰化修饰FOXO1,减少FOXO1介导线粒体凋亡,改善肝功能有关。
杨旭堃申芹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非诺贝特肝脏缺血再灌注叉头转录因子
辣椒素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相关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线粒体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辣椒素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肾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收集肾脏和血清。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和细胞凋亡,测定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2+-ATP酶、Na+-K+-ATP酶、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辣椒素干预可减少SCr和BUN含量,降低肾组织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增加线粒体Ca2+-ATP酶、Na+-K+-ATP酶、CAT、GPx和SOD酶活性以及ATP的含量,但减少MDA的水平。结论 辣椒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呈浓度效应,机制与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相关。
张炯王佳王芳李贵森
关键词:辣椒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
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与尿白蛋白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和尿蛋白的相关性,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PTX3临床上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白蛋白的排泄率进行测定,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对三组患者的血糖、血脂、γ-谷氨酰转移酶、PTX3以及HS-CRP进行测量。结果:对PTX3水平测量时,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比正常白蛋白尿组高(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各组患者的年龄、TG、HS-CRP、FPG、GGT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白蛋白尿和PTX3关系密切,因此测定PTX3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PTX3的水平尤其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
段小燕田卫群吴钢张敏杨春亮
关键词: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
胃生长素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观察胃生长素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及培养HUVEC细胞株,制备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处理细胞时AGE-BSA终浓度为200 mg/L,胃生长素预作用时间为24h.将细胞分为无血清组、不同浓度胃生长素组(0.01,0.1,1和10 μmol/L)、AGE-BSA组和不同浓度胃生长素(0.01,0.1,1和10 μmol/L)+ AGE-BSA组,AGE-BSA处理48 h后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无血清组、AGE-BSA组和不同浓度胃生长素(0.01,0.1,1和10 μmol/L)+ AGE-BSA组,AGE-BSA处理48 h后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细胞分为无血清组、AGE-BSA组和胃生长素(1μmol/L)+AGE-BSA组,AGE-BSA处理24 h后,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将细胞分为无血清组、胃生长素组(1 μmol/L),AGE-BSA组和胃生长素(1μmol/L)+AGE-BSA组,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胃生长素组中,胃生长素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增殖,0.1,1和10 μmol/L胃生长素组与无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18)%、(113±15)%、(115±14)%比(100±11)%,P<0.05];胃生长素预处理抑制AGE-BSA所致HUVEC存活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1和10 μmol/L胃生长素+AGE-BSA组与AGE-B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18)%、(97±19)%比(45±10)%,P<0.05].胃生长素剂量依赖性抑制AGE-BSA所致细胞凋亡,0.1,1和10 μmol/L胃生长素+AGE-BSA组细胞凋亡数量与AGE-B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9.5)%、(5.2±1.9)%、(4.5±2.1)%比(19.4±5.3)%,P<0.05].电镜下见AGE-BSA组凋亡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线粒体呈絮状变;胃生长素+ AGE-BSA组细胞凋亡明显减轻.无血清组、胃生长素组、AGE-BSA组和胃生长素+AGE-BSA组ROS水平分别为(1.00±0.10)、(0.75±0.07)、(1.50±0.17)、(1.10±0.14
李鹏杰项莹刘莹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活性氧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