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291)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1H指数:4
- 相关作者:武剑宋晓微薛素芳黄镪马青峰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整合式精准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神经病学本身是融合多个学科来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是当今最活跃的临床医学学科,因此它的发展,必将和最新的理念以及技术结合在一起。神经病学数次里程碑式的进展都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交叉融合相关,如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透射并集合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使神经病学家第一次得以精确地观察到活体脑内不同部位的正常和异常形态结构。
- 武剑冯新红
-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病学家计算机断层扫描神经系统检查骨骼肌疾病
-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法布里病出现率的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调查法布里病及α-半乳糖苷酶基因( GLA基因)变异在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出现情况。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单元的年龄在18~55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提取DNA,进行PCR扩增GLA基因7个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并进行测序,在缺血性卒中人群中进行法布里病出现率的调查。结果(1)共连续纳入符合条件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269例,其中脑梗死239(8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后循环缺血30(11.2%)例,平均年龄(44±8)岁,男女比例为4∶1(男216例,占80.3%;女53例,占19.7%),TOAST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占55.4%;(2)在所检269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未检出一例明确法布里病致病突变。有12例患者出现c.-12G>A点突变,20例患者c.-10C>T点突变,这两个位点均位于外显子1的5′端非翻译区,该2个功能多态位点在不同TOAST分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法布里病在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出现率并不高,c.-10C>T位点突变在国人不同TOAST卒中亚型中存在差异,其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宋晓微薛素芳樊春秋李潇颖武剑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青年法布里病患病率
-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与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狭窄部位分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关系.方法 利用关键词系统检索截至2014年12月以来发表的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目标人群为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例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上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evMan5.2软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经异质性检验后对计数资料分别进行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的计算,对计量资料进行均数差(MD)及95% CI的计算.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72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1 239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前者高龄患者所占比例更小,合并OR(95%CI)值为0.48(0.28 ~0.80,P=0.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颅外组更小,合并MD(95% CI)值为-4.57(-8.22~-0.91,P=0.01).同时,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吸烟患者比例更高,合并OR (95% CI)值为0.08 (0.68 ~0.93,P=0.005),但单纯颅外狭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合并MD(95%CI)值分别为0.18(0.04 ~0.32,P=0.01)和0.13(0.01 ~0.25,P=0.03),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比较,仅年龄及吸烟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危险因素未见明显差异.
- 武剑赵璟妍黄镪宋晓微李青
- 关键词:脑动脉疾病脑梗死颅内动脉硬化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决策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 068例,均为发病12 h内。其中资料不全(7例)、存在绝对禁忌证(465例)者被排除,最终有596例无绝对禁忌证的静脉溶栓候选者被纳入研究。以有无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终点事件,根据是否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静脉溶栓候选者分为治疗组(133例)和对照组(463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TD)、发病日期、多模式影像检查和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的差异,分析年龄、性别、OTD和基线NIHSS评分对静脉溶栓决策的影响。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包括OTD超过6 h、卒中模拟病、影像学证据提示的出血性卒中、未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等。结果小卒中及症状快速恢复卒中(MRIS)是静脉溶栓候选者中最常见的相对禁忌证[47.5%(283/596)],其次为发病至评估结束时间超过4.5 h[34.7%(207/596)]。治疗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OTD低于对照组,MRIS比例低于对照组,多模式CT检查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9.0(5.5,12.0)分比2.0(1.0,5.0)分;OTD:120(74,170)min比210(120,285)min;MRIS:12.0%(16/133)比61.1%(283/463);多模式CT检查:33.1%(44/133)比21.8%(101/463),均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工作日发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有无静脉溶栓治疗为终点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OTD与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呈负相关(OR=0.97,95%CI:0.95-0.99,P〈0.05;OR=0.99,95%CI:0.98-0.99,P〈0.01),基线NIHSS评分及多模式CT检查与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呈正相关(OR=1.24,95%CI:1.17-1.31,P〈0.01;OR=17.55,95%CI:4.28-71.88,P〈0.01)。结论 MRIS�
- 黄镪马青峰冯娟张冬冬常红武剑
- 关键词:卒中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 microRNA表达谱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调控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micro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长21~ 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核糖核酸,其与靶基因特定结合后,可能通过脱腺苷化诱导靶mRNA降解、抑制蛋白翻译的起始或多肽链的延长、降解新生的蛋白等方式调节靶基因的作用.这种复杂的调节网络既可以通过一个miRNA来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也可以通过几个miRNAs的组合来精细调控某个基因的表达.miRNA的表达模式具有分化的位相性和时序性,即不同组织器官及生理时相miRNA表达谱均会有所不同.
- 宋晓微薛素芳赵璟妍武剑
- 关键词:MICRORNA表达谱MIRNASRNA降解调节靶基因
- 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病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病(α-GalA,以下简称Fabry病)又称Anderson-Fabry病、法布里病,是一种十分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Xq22上的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其编码产物α-半乳糖苷酶部分或全部缺乏,导致其代谢底物三聚己糖神经酰胺(globotriao sylceramide,Gb3)不能降解,在肾脏、心脏、血管壁和神经系统等组织细胞中进行性病理性堆积,继而引起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1].
- 薛素芳宋晓微武剑
- 关键词:法布里病脑缺血卒中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后有临床意义再通(CM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并接受急性期静脉溶栓或动脉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67例。以CMR为主要终点事件,根据是否有CMR,将患者分为有CMR组(92例)和无CMR组(175例)。采用秩和检验及Pearson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67例患者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年龄为60(51,69)岁,女性69例(25.8%),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发病至治疗时间为250(195,305)mi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6,15)分。有CMR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无CMR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OR=0.93,95%CI:0.88~0.98;P=0.01)、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OR=0.35,95%CI:0.17~0.73;P=0.01)和基线血糖(OR=0.87,95%CI:0.77~0.97;P=0.02)是CMR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和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通治疗实现CMR的负性影响因素,提示急性期的血糖干预及进行动脉内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 黄镪马青峰冯娟张冬冬常红华扬焦力群武剑
- 关键词:卒中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影响因素
- 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和临床预后及血管改变的随访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卒中复发、临床预后及血管动态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症状性单纯MCA狭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管影像资料,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同侧卒中复发及血管动态改变情况。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16例(20.0%)随访期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56例(70.0%)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70例完成脑血管评估的患者中,27例(38.6%)随访期出现血管狭窄程度的动态改变,其中进展12例(17.1%),缓解15例(21.4%)。结论症状性单纯MCA狭窄患者首次缺血性卒中后有较高的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但相对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首次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内大部分患者血管状态稳定,但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管狭窄的进展或缓解。
- 薛素芳宋晓微任怡马青峰武剑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 以短暂性脑动脉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脑梗死一例
- 2014年
- 患儿女,14岁。入院前15h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伴不完全运动型失语、头痛、呕吐、嗜睡,于2014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既往身体健康,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格检查:血压120/70mmHg,嗜睡,构音障碍,高级皮质功能正常,无眼震及复视;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咽反射存在;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稍高;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左侧腱反射活跃,左侧巴宾斯基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1分,饮水实验Ⅰ级。内科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患儿入院后完善头部影像学检查:MRIT1加权像(图1a)、T2加权像(图1b)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其分支血流信号未见。右侧基底节、侧脑室旁长T1、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系列(FLAIR,图1c)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1d)高信号。提示新发梗死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双侧MCA、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ICA)终末段呈微弱、细小、不连续性血流信号;右侧MCA供血区域探及收缩期峰值流速16cm/s,ICA终末段收缩期峰值流速39cm/s;左侧MCA供血区域探及收缩期峰值流速16cm/s,ICA终末段收缩期峰值流速16cm/s,搏动指数明显减低。提示,双侧MCA、大脑前动脉慢性闭塞性改变(疑似烟雾病)。颈动脉超声示:右侧颈总动脉(CCA)远端后壁可探及5.6mm×1.6mm不规则的不均回声,无纤维帽结构,提示右CCA远端附壁血栓。患儿入院后行经食管超声及栓子监测,排除心源性及动脉源性栓塞,实验室抗核抗体谱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谱等免疫指标排除自身免疫病。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等凝血指标结果显示,蛋白C54%
- 宋晓微薛素芳武剑
- 关键词:脑梗死儿童
- 长程心电监测可指导隐源性卒中的诊断治疗
- 2016年
- 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是指用完善的检查手段仍无法明确病因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其病因假说基于远隔栓塞理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是栓塞并导致卒中的显著风险因素,以往报道隐源性卒中患者中房颤的发现率为4.9%~9.2%,随着设备的改进,检出率可高达25%。因此房颤的筛查十分关键,明确病因诊断不仅会改变治疗方向,由抗血小板治疗转为抗凝,也关乎该类人群卒中预防策略的制定。
- 武剑冯娟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隐源性心电监测心房颤动长程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