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作品数:1,261 被引量:10,721H指数:47
相关作者:朱光有倪云燕鲁雪松罗健辉宋子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5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78篇天文地球
  • 88篇化学工程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5篇理学
  • 32篇经济管理
  • 2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生物学
  • 9篇建筑科学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机械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矿业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85篇盆地
  • 123篇储层
  • 117篇油气
  • 104篇勘探
  • 76篇成藏
  • 73篇气藏
  • 66篇油藏
  • 66篇油田
  • 58篇地质
  • 52篇天然气
  • 51篇四川盆地
  • 49篇气田
  • 47篇页岩
  • 46篇塔里木盆地
  • 44篇凹陷
  • 43篇低渗
  • 41篇压裂
  • 41篇测井
  • 38篇催化
  • 35篇盐岩

机构

  • 74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43篇中国石油
  • 91篇中国石油大学...
  • 59篇中国石油大学...
  • 51篇西安石油大学
  • 51篇中国石油勘探...
  • 4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43篇中国石油天然...
  • 42篇东北石油大学
  • 3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8篇中国石油天然...
  • 27篇长江大学
  • 26篇西南石油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中国石油西南...
  • 21篇低渗透油气田...
  • 20篇北京大学
  • 15篇吉林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国际...

作者

  • 30篇朱光有
  • 17篇倪云燕
  • 16篇宋子齐
  • 16篇罗健辉
  • 16篇鲁雪松
  • 15篇柳少波
  • 15篇陈建平
  • 13篇李婷婷
  • 13篇李剑
  • 12篇庞玉东
  • 11篇张水昌
  • 11篇马世忠
  • 11篇戴金星
  • 10篇赵孟军
  • 10篇陈志勇
  • 10篇公言杰
  • 9篇张年春
  • 9篇崔海峰
  • 7篇袁选俊
  • 7篇姜林

传媒

  • 86篇石油学报
  • 71篇天然气工业
  • 56篇石油勘探与开...
  • 56篇中国石油勘探
  • 49篇天然气地球科...
  • 31篇油气储运
  • 22篇石油科技论坛
  • 21篇石油机械
  • 19篇石油钻采工艺
  • 18篇大庆石油地质...
  • 17篇地质学报
  • 17篇岩性油气藏
  • 16篇油田化学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石油地球物理...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焊管
  • 14篇合成橡胶工业
  • 14篇石油天然气学...
  • 13篇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

  • 100篇2023
  • 166篇2022
  • 111篇2021
  • 80篇2020
  • 81篇2019
  • 62篇2018
  • 59篇2017
  • 76篇2016
  • 78篇2015
  • 96篇2014
  • 56篇2013
  • 66篇2012
  • 44篇2011
  • 48篇2010
  • 44篇2009
  • 22篇2008
  • 26篇2007
  • 27篇2006
  • 12篇2005
  • 13篇2004
1,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膨润土对采油泡沫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与磺酸盐型醇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P1688作为发泡剂,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作为稳泡剂进行泡沫性能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磺酸盐型醇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P1688的发泡性能优于十二烷基硫酸钠,钠基膨润土的稳泡性能优于钙基膨润土。当FP1688的浓度为0. 40%、钠基膨润土的浓度为5%时,稳泡时间大于6000s,发泡体积高于800mL。膨润土对泡沫稳定性影响研究对膨润土稳定泡沫配方体系的研制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指导,对在低油价下推广应用泡沫驱技术意义重大。
罗文利党辉邹新源方琦琦李文宏黄丽刘朝霞冯春艳
关键词:膨润土
地下储气库地应力模拟研究与地质完整性评估——以相国寺为例被引量:8
2022年
为保障国家调峰保供需求,目前相国寺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提出并正在进行扩压增量工程,为有效指导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优化,同时确保储气库长期安全运行,亟需对相国寺储气库开展地质体完整性评估。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动态监测资料以及各类室内岩芯实验数据,建立相国寺储气库三维静态及四维地质力学模型,分析了储气库地质体地质力学特征,分别对不同气藏孔隙压力特征下的盖层、底托层、断层稳定性进行应力应变模拟及评估。结果表明:梁山组盖层以及韩家店组底托层在储气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地层形变量小;5条控藏断层在储气库前期运行及现今注采条件下没有断层活化风险;模拟储气库注入压力高于原始气藏压力6 MPa时,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存在失稳风险。研究成果精细定量化评估了储气库在动态应力场影响下的运行安全,对优化储气库运行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昱超罗瑜李隆新周源李力民王霞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
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被引量:35
2014年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南二区东部聚合物驱后典型油藏开展了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通过优选由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磷酸氢二铵构成激活剂,与保护剂聚合物交替注入,并运用分子生态学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前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油藏驱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及代谢产物气体组分CH_4和CO_2的δ^(13)C同位素含量波动,验证了激活剂的加入促使油藏内源微生物微氧和无氧代谢交替进行;产出液的各项生化监测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激活后优势菌群为Pseudomonas、Thauera和Arcobacter,且丰度增高;试验区阶段累计增油3 068.13t,含水率下降2.2%,驱油增产效果明显。该试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采用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并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乐建君刘芳张继元柏璐璐王蕊刘晓波侯兆伟伍晓林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剂内源微生物菌群结构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现状、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深水勘探的启示被引量:49
2007年
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增至2015年的25%和12%。深水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成功率最高、效益最好的勘探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各种难题,如油藏规模越来越小、油藏流体越来越复杂、作业海域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四分量/四维(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我国深水区为浅水区的延伸,与已取得众多成功发现的浅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相似,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配套良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最新的荔湾3-1-1井取得的重大发现亦证实了此点,因此,应加快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深水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吕福亮贺训云武金云孙国忠王根海
关键词:深水油气深水勘探油气勘探勘探对策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砂岩储集层原油可动性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19年
以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高台子和扶余油层致密油为例,在核磁共振、高压压汞等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驱替和超临界萃取实验方法,对不同岩性、不同含油级别的致密砂岩储集层原油可动性开展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在模拟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储集层温度76~89℃、压力35~42 MPa地层条件下,可动油启动时的孔隙度下限为4.4%,渗透率下限为0.015×10^(-3)μm^2,平均孔喉半径下限为21 nm。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3种类型划分标准,Ⅰ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大于40%,可动油率(可动油量占总油量的比)大于30%,启动压力梯度为0.3~0.6 MPa/m;Ⅱ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10%~40%,可动油率为5%~30%,启动压力梯度为0.6~1.0 MPa/m;Ⅲ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一般小于10%,可动油率小于5%,启动压力大于1.0 MPa/m。致密砂岩储集层流体可动性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影响,埋深小于2 000 m时以Ⅰ类储集层为主,大于2 000 m时主要为Ⅰ类、Ⅱ类储集层;三角洲内前缘相Ⅰ类储集层发育,三角洲外前缘和滨浅湖相以Ⅱ、Ⅲ类储集层为主。
冯军张博为冯子辉王雅春冯子辉王雅春孙永河霍秋立张居和付晓飞曲斌孙永河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驱替实验
提高微藻培养过程的光能转化率:工程途径及研究进展
2013年
分析了光能转化率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光能转化率的工程因素,综述了提高光能转化率的工程途径及研究进展.从工程角度提高光能转化率的核心是改善光在反应器中的时空分布及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特征,具体方法包括优化入射光能量、根据培养阶段调整光源条件、人工导入光源、优化反应器几何形式和结构、流动内构件的设计和应用、通气量和通气区域优化等.进一步提高光能转化率,需结合光的时空分布和流体流动,将工程和工艺因素相结合,开发反应器和优化工艺条件.
何皓蒋国强齐泮仑李顶杰孙洪磊付兴国
关键词:光反应器
泥岩与页岩特征辨析被引量:5
2022年
细粒沉积岩类型复杂,原因是其定义基于结构粒度概念,缺乏对矿物成分的有效约束,加之,不同学者是在不同尺度下对构造现象进行描述,使得细粒沉积岩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为辨析泥岩与页岩的特征,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沉积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发现:细粒沉积物(粒径小于62.5μm)的概念自20世纪3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被广大研究人员广泛接受,且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可依据粒度大小,进一步将细粒沉积物划分为黏土级颗粒(粒径小于3.9μm)和粉砂级颗粒(粒径介于3.9~62.5μm之间)。但是,国、内外沉积学界对细粒沉积物“泥”(泥级颗粒)的粒径划分不同,欧美学者一般将“泥”界定为粒径小于62.5μm,包括黏土级颗粒与粉砂级颗粒。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沿用了前苏联的方案,“泥”的粒径对应黏土级颗粒即小于3.9μm,这一分歧是导致泥岩与页岩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本原因。概而言之,固结的泥岩具有与页岩相同的粒级结构和组分,但是不具备页岩的“纹层”或“页理”构造特征;辩证而言,“纹层”强调沉积过程所形成的垂向层理差异,而“页理”则是成岩过程受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的力学薄弱面。从泥岩和页岩的矿物组成看,存在石英和长石硅质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从沉积成因出发,结合构造特征,综合矿物类型、有机质丰度和颗粒来源等因素对泥岩和页岩进行岩性岩相分类。实践表明,页岩油气的开发动用需要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辨析泥岩和页岩的特征差异性对产层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蔡毅朱如凯吴松涛刘畅
关键词:泥岩页岩纹层页岩油气
基于危险程度分级的丙烯腈装置安全评价
2009年
采用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评价方法,对丙烯腈装置开展安全评价。确定该装置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物质指数并对该指数进行工艺、设备等系数修正后,得出丙烯腈装置的固有危险等级为二级,实际危险等级为中度。并根据修正系数提出了安全措施,对装置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意义。
宋文娟赵东风
关键词:安全评价丙烯腈装置
天然气总硫在线分析标准化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随着天然气产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天然气产品质量快速升级,关键指标总硫含量的分析测试技术水平也亟需提升,以满足在线监测的生产需求。在对天然气产业及技术指标发展动态的广泛调研和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已取得的总硫检测技术国际标准化研究成果,并开展了3种总硫在线检测方法(GC-μTCD、GC-IMS、GC-FPD)的检测限、重复性、相对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具备检测天然气中总硫(硫化合物加和)的能力,为未来总硫在线分析方法选择和优化奠定了基础。最后,提出实现天然气总硫在线检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步将继续深入开展在线总硫色谱法检测技术和国际标准化工作,为天然气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化保障。
周理周理邢鹏飞王伟杰王微微沈琳
关键词:天然气总硫
某井偏梯形螺纹接头脱扣原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某直井发生接箍工厂端偏梯形特殊螺纹套管滑脱,下部套管柱落井未能打捞出。针对此起脱扣事故,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脱扣接箍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对同批次两组套管试样螺纹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实物试验,另外对脱扣接箍工厂端和现场端以及同批次新接箍工厂端内螺纹承载面和导向面处显微组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箍工厂端上扣扭矩过小是导致套管脱扣失效的主要原因,同时文章也说明螺纹接触处的显微组织比较分析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潘志勇陈鹏王建军张华佳宋生印王新虎
关键词:脱扣接箍显微组织
共1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