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60116)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吴锡南武慧欣李宏玲周浩刘松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海马
  • 2篇细胞
  • 2篇DNA损伤
  • 1篇电磁
  • 1篇电磁波
  • 1篇血细胞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时程
  • 1篇子代
  • 1篇子代大鼠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细胞
  • 1篇脑片
  • 1篇海马脑片
  • 1篇海马细胞
  • 1篇LTP
  • 1篇长时程增强
  • 1篇超微

机构

  • 4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4篇武慧欣
  • 4篇吴锡南
  • 3篇李宏玲
  • 2篇刘松
  • 2篇周浩
  • 1篇刘毅
  • 1篇靳大力
  • 1篇刘苹
  • 1篇宋精玲
  • 1篇黄春桃
  • 1篇张媛

传媒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800MHz电磁波辐射出生前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1800MHz电磁波辐射出生前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雌∶雄为2∶1)合笼,怀孕后孕鼠暴露,并设置相同数量的对照。暴露组大鼠在功率密度分别为0.5和1.0mW/cm2的1800MHz连续电磁场条件下照射;对照组进行虚拟暴露,每天12h,连续照射21d。随机抽取各组出生后3、72d仔鼠3只,制备大脑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仔鼠海马脑区神经细胞和毛细血管未见异常,有些暴露组仔鼠海马脑区毛细血管周围轻微水肿,但也见于对照组的部分大鼠。全部切片未见神经细胞凋亡、坏死等病变。结论1800MHz电磁波辐射出生前暴露未对子代大鼠海马脑区超微结构产生异常影响。
张媛武慧欣李宏玲周浩刘松吴锡南宋精玲
关键词:超微结构海马
1800MHz电磁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细胞DNA的损伤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1800MHz电磁波照射大鼠后对其海马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2个暴露组及各自的平行对照组)。暴露组大鼠在功率密度分别为0.5和1.0mW/cm2的1800MHz连续电磁场条件下照射;对照组进行虚拟暴露,每天12h,连续21d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大鼠海马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照射后,1.0mW/cm2组大鼠海马细胞拖尾率高于对照组(P<0.05);0.5、1.0mW/m2组大鼠海马细胞拖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1.0mW/cm2组大鼠海马细胞拖尾率和拖尾面积均高于0.5mW/cm2组(均P<0.05)。结论大鼠经模拟手机辐射强度的1800MHz电磁波辐射后,海马细胞DNA有一定的损伤。
武慧欣刘苹黄春桃靳大力吴锡南
关键词:DNA损伤神经系统海马细胞
1800MHz电磁波辐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2009年
目的探测1800MHz电磁波照射大鼠后对其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2个实验组和各自的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在功率密度分别为0.5mW/cm2(实验Ⅰ组)和1.0mW/cm2(实验Ⅱ组)的1800MHz连续电磁场条件下照射,对照组进行虚拟暴露,每天12h,连续21d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大鼠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照射后,两个实验组大鼠外周血细胞拖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经模拟手机辐射强度1800MHz辐射后,大鼠外周血细胞DNA有一定的损伤.
武慧欣李宏玲吴锡南
关键词:DNA损伤外周血细胞
电磁波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1800MHz电磁波照射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2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在功率密度分别为0.5和1.0mW/cm2的1800MHz连续电磁场条件下照射;对照组进行虚拟暴露,每天12h,连续21d后,制备脑片并记录相关电位。结果高频刺激后突触后群峰电位(PS)峰幅度或潜伏期,不同组间PS斜率变化和高频刺激后长时程增强(LT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条件下,经过强度1800MHz辐射后,海马脑片LTP无明显变化。
武慧欣刘毅李宏玲刘松周浩吴锡南
关键词:海马脑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