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8B0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8B02)

作品数:50 被引量:489H指数:11
相关作者:潘亚萍孟焕新闫福华谭丽思陈智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牙周
  • 30篇牙周炎
  • 15篇慢性
  • 13篇细胞
  • 13篇慢性牙周炎
  • 10篇牙龈
  • 8篇单胞菌
  • 8篇卟啉单胞菌
  • 7篇动脉
  • 7篇牙周炎患者
  • 7篇牙龈卟啉单胞...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龈沟液
  • 6篇反应蛋白
  • 5篇蛋白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多态
  • 5篇牙周状况
  • 5篇白细胞

机构

  • 1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口腔...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口腔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浙江医院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沈阳市口腔医...

作者

  • 17篇潘亚萍
  • 9篇孟焕新
  • 7篇闫福华
  • 6篇陈智滨
  • 6篇谭丽思
  • 5篇钟慧敏
  • 5篇和璐
  • 5篇沙月琴
  • 5篇林莉
  • 5篇张建全
  • 4篇马丽
  • 4篇徐菁玲
  • 4篇赵戬
  • 4篇束蓉
  • 4篇常春荣
  • 4篇李琛
  • 3篇黄萍
  • 3篇骆凯
  • 3篇张冬梅
  • 3篇吴赟

传媒

  • 9篇中华口腔医学...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实用口腔...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tis,PS)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Pg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Pg侵入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甲基噻唑基四唑(Mar)法观察细胞增殖,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Arm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gATCC33277侵入后72h细胞增殖活性降低12.46%,PgW83侵入后72h细胞增殖活性降低10.47%(F=786.68,P〈0.01);PgW83侵入后24h使G。期细胞增加(F=43.23,P〈0.01),ATCC33277侵入后48h使G1期细胞增加(F=66.72,P〈0.01);Pg侵入后24hR~诱导细胞凋亡(F=1074.56,P〈0.01)。结论Pg可能通过细胞毒性及诱导凋亡作用,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局部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炎性病理反应中有重要意义。
张冬梅潘亚萍赵戬林莉李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被引量:27
2009年
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牙周感染的特点,牙周医学的概念及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阐述。
骆凯闫福华
关键词:牙周病系统疾病全身健康
P. gingivalis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ATCC33277和W83感染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转录和翻译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P.gingivalis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VCAM-1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VCAM-1膜蛋白表达变化。采用SAS8.12软件包,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P.gingivalis感染后4h即诱导VCAM-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8h达高峰,24h有持续的高表达;P.gingivalis感染后4h即诱导VCAM-1蛋白表达(P<0.05),8h有持续的高表达,24h表达到达高峰(P<0.05)。P.gingivalisW83诱导VCAM-1表达的能力强于ATCC33277(P<0.05)。结论:P.gingivalis感染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VCAM-1高表达,提示P.gingivalis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病理反应中有重要的意义。
张冬梅赵戬潘亚萍林莉李琛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的检测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 了解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菌毛蛋白A(fimbria protein A,FimA)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糖尿病加重牙周破坏的可能机制.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中老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80例,其中伴2型糖尿病40例(伴糖尿病牙周炎组),无系统性疾病者40例(单纯牙周炎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全口牙周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滤纸条法取前牙和后牙各一个位点的龈下菌斑形成集合菌斑样本,PCR法检测样本内Pg及其FimA基因型,比较两组受试者Pg及其FimA基因型的检出差异.结果 伴糖尿病牙周炎组菌斑指数[2.35(0.58)]显著高于单纯牙周炎组[1.64(0.76)](P<0.05),其他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牙周炎组龈下菌斑Pg检出率[50%(20/40)]与单纯牙周炎组[60% (24/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mAⅡ型检出百分比[80%(16/20)]显著高于后者[42%(10/24)] (P<0.05).结论 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较无系统性疾病牙周炎患者更易感染毒力较强的FimA Ⅱ型Pg.
杨炳涛徐菁玲和璐孟焕新徐莉
关键词:牙周炎基因型
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检查,探讨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第四医院和沈阳市第八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确诊为COPD的患者266例,其中稳定期COPD患者160例,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106例,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6颗指数牙(61 6、6 16)的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检查,并进行口腔问卷调查。结果 (1)AE-COPD组的吸烟率为47.2%,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P<0.01);(2)AE-COPD组的SBI、PD及CAL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P<0.01);(3)AE-COPD组的OHI-S、SBI、PD及CAL均与FEV1%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9、-0.333、-0.395、-0.702,均P<0.01),其中CAL与FEV1%的相关性最强;稳定期COPD组CAL与FEV1%呈负相关(r=-0.657,P<0.01)。结论(1)吸烟作为牙周炎和COPD的共同危险因素,在牙周炎和COP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AE-COPD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均随着肺功能的减弱而加重,提示牙周炎与COPD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谭丽思赵雪王宏岩潘亚萍
关键词:牙周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维护期牙周炎患者龈下微生物影响的初探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维护期牙周炎患者龈下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复诊病例中纳人无系统性疾病、进入维护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1例,采用自身左右侧分口对照设计,试验侧使用65μm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试验组,共248颗牙,1488个位点),对照侧采用超声洁治+抛光膏抛光进行维护治疗(对照组,共249颗牙,1494个位点),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两组各项牙周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在每位患者的第一或第二磨牙近中颊侧位点取龈下菌斑,进行刚果红染色,分类计数球菌、杆菌和螺旋体,并比较各时间点两组各项临床牙周指标(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菌斑指数)及微生物百分含量。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各项临床牙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探诊深度[分别为(2.33±0.90)和(2.37±1.18)mm]、出血指数(分别为0.96±0.70和0.98±0.78)和菌斑指数[分别为0.00(1.00)和0.00(1.00)】均较治疗前[探诊深度分别为(2.48±1.17)和(2.46±0.99)mm、出血指数分别为(1.07±0.72)和(1.08±0.75)、菌斑指数分别为0.00(1.00)和0.00(1.00)1显著改善(P〈O.05);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仅对照组治疗后12周[(17.25±2.21)%]较治疗前[(25.23±2.83)%]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球菌、杆菌和螺旋体的百分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进行牙周维护治疗与超声维护治疗效果类似,其龈下微生物构成比例无明显变化,螺旋体均维持在低水平。对维护期的牙周炎患者,使用65μm�
赵亦兵靳东思奇和璐孟焕新
关键词:甘氨酸牙菌斑
牙龈卟啉单胞菌侵入对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ATCC33277和W83侵入对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转录和翻译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P.g侵入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选择素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E选择素膜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SAS8.12软件包,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gATCC33277和W83侵入后4h即上调E选择素基因表达(P<0.05),8h显著回落(P<0.05),24h恢复至基线水平;E选择素基因在P.gATCC33277/W83侵入后4h、8h、24h和TNFα处理0.5h后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94.0%/326.4%、179.3%/224.6%、126.7%/128.3%和365.5%。P.g侵入后4h即诱导E选择素蛋白表达(P<0.05),8h达高峰(P<0.05),24h有持续高表达(P<0.05);E选择素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95.4%/343.6%、386.3%/394.3%、238.7%/296.4%和413.8%。P.gW83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能力强于ATCC33277(P<0.05)。结论:P.g侵入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高表达的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病理反应中有重要意义。
张冬梅潘亚萍林莉赵戬李琛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动脉粥样硬化E选择素
IL-12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预刺激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ingivalisLPS)促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将人THP-1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诱导48 h形成泡沫细胞。在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2作用2 h后,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oxLDL和P.gingivalisLPS,泡沫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gingivalisLPS。使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IL-1β、IL-10、IL-12和IL-18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在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IL-12预刺激可以降低培养液上清内TNF-α水平,降低细胞内IL-10和IL-12 mRNA转录水平;泡沫细胞受P.gingivalisLPS刺激过程中,IL-12预刺激可以增加培养液上清IL-1β水平,减少细胞内IL-18 mRNA的转录水平,增加IL-10 mRNA的转录水平。结论IL-12预刺激影响P.gingivalisLPS促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和分泌。
闫福华吴春芳李厚轩雷浪骆凯孔宁静
关键词:脂多糖类卟啉单胞菌白细胞介素12低密度脂蛋白类
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和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及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PCR)检测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时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比例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各项指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g占总菌的比例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a占总菌的比例与基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慢性牙周炎,并能降低致病菌P.g的比例。
束蓉宋忠臣葛琳华顾晶晶程岚谢玉峰李超伦刘晓峰刘大力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
母亲牙周炎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比较早产低体重儿(PLBW)和正常新生儿(NBW)母亲间牙周状况及其龈沟液和唾液中弹性蛋白酶(EA)水平,以探讨母亲牙周炎与PLBW发生的关系。方法选自北京城区、郊区产后1年的PLBW母亲80人,NBW母亲44人,采集其唾液和龈沟液样本测定EA水平,全口牙周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比较PLBW与NBW两母亲组之间的各牙周指标和唾液、龈沟液EA的水平。结果 PLBW母亲组的CAL和唾液EA水平显著高于NBW母亲组(P<0.05);PLBW组的中、重度牙周炎症和破坏的位点数显著多于NBW组(P<0.05);龈沟液和唾液EA水平与PlI、PD、CAL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龈沟液EA水平与BI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LBW母亲牙周炎症和破坏状况重于NBW母体,母体的牙周感染可能是PLBW发生的原因之一。
和璐黄振康军沙月琴陈智滨苗江霞王艳荣徐菁玲
关键词:牙周炎婴儿出生时低体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