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SS004)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明兵胡天舒韩宾娜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日本江户初期的“异端”论说与“道统”诉求被引量:1
- 2012年
- 日本江户初期,无论是藤原惺窝、林罗山的"排佛",还是山鹿素行、伊藤仁斋的"批朱","异端"论均是其进行学术批评的一大"理论武器"。"异端"所指由佛教滑向"朱子学"的过程,本质上乃是日本近世学者借"朱子学"来提升日本本土宗教"神道"的过程。特别是该过程中,"神道"日本对中华"道统"的诉求,则体现出了日本在学术和思想层面上欲"与中华抗衡"进而寻求文化和精神自立的一种"去中国化"的"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文化心态。
- 王明兵
- 关键词:异端道统
- 藤原惺窝伦理思想探析
- 2015年
- 日本近世思想家藤原惺窝所主张和恪守的"五常五伦"原则和"德主刑辅"与"明刑弼教"思想,乃是前近代东亚儒家共同的精神纲领和践行指针。但是,从日本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观之,藤原惺窝将兄弟关系、朋友关系提至与"君臣、父子、夫妇"之"三纲"同等位置,应该说在近世日本儒者中,诚属凤毛麟角。
- 王明兵
- 关键词:伦理道德儒学女性
- 内藤湖南中国观的变与不变被引量:2
- 2013年
- 从甲午战争到民国前期,内藤湖南的中国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内藤湖南在甲午战争初期产生了"中国未必守旧"的模糊认识,但在第一次中国旅行时演变为"中国守成论",又在辛亥革命后正式形成了系统的"中国解体论",进而演变为"日本兴中论"。近代日本汉学的危机意识、中国的现实状况与日本文化的主体性选择是造成内藤湖南中国观变与不变的三大要素。
- 胡天舒
- 关键词:内藤湖南中国观
- 日本中世末期五山禅僧的“儒·释”论争与其内部分化被引量:2
- 2014年
- "儒释"论争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展开,与中世大批禅僧入华留学活动和宋学东传日本密不可分。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和出身建仁寺的林罗山"脱佛还俗"、形成"京师朱子学"一派,不仅是五山禅林内部分化与蜕变的转折点,还是日本"朱子学"兴起的重要标志。由于该过程还反映了中世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转变趋向,所以它同时也是儒学"日本化"的一个过程。
- 王明兵
- 关键词:朱子学
- 戴震反理学的“实学”方法论与其“权”论取向被引量:1
- 2012年
- 戴震是清代批判程朱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的内在发展脉络始终以解构和批判程朱理学为基本取向和最终旨归。戴震通过对文辞的训诂考据、历史事实的勾稽、社会实践批判之"实学化"的方法择向,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解构和抨击。《孟子字义疏证》末尾处"权"论的展开,乃是其反理学"实学"方法论的必然走向。这一过程,也反映了戴震重视知行的"智识"主义和行为主义思想特质。
- 王明兵
- 关键词:程朱理学实学
- 近代日本学人的中国观察——以小林爱雄的《中国印象记》为中心被引量:1
- 2013年
- 在近代日本学人的中国认知谱系中,小林爱雄对中国的观察和论述颇显特色。在其《中国印象记》中"残酷现实与美好梦幻"的概括反映了他对中国的总体认知。然而倘若仅用"蔑视中国论和侵略中国论"来统括小林爱雄的中国观,虽不乏简明,但却无法完整映射出其中国认识话语背后的深层意涵和潜在逻辑。事实上,小林以"文明论"为底色的中国观,既显现出了他"中国文明停滞论"的论调,亦遁涵着"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文明进化史观。
- 胡天舒韩宾娜
- 关键词:中国观文明论
- 松永尺五伦理思想之形成及其儒教实践被引量:1
- 2016年
- 松永尺五思想的形成,既拜其师藤原惺窝的授业所赐,又受到南宋儒者陈淳的深刻影响。从文献对接的角度察之,松永尺五在《彝伦抄》中对"命、性、心、情、意、诚、敬"概念的阐释明显来自陈淳《北溪字义》的解释。松永尺五所主张的儒释道三教调和与儒教"三纲五常"之伦理,贯穿于他践履儒者之"传道授业"的教书讲学的生命历程中。从开设春秋馆、招徒讲学、培养弟子,尤其是江户大批知识人都出自松永门下之史实观之,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儒者形象,才是松永尺五的历史本色。
- 王明兵
- 关键词:儒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