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资金

作品数:124 被引量:1,561H指数:21
相关作者:张庆蔡绍曦凌敏赵海金王少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1篇慢性
  • 54篇阻塞性
  • 53篇慢性阻塞性
  • 52篇肺疾病
  • 50篇阻塞性肺疾病
  • 50篇慢性阻塞性肺...
  • 47篇疾病
  • 32篇哮喘
  • 23篇支气管
  • 21篇气管
  • 15篇细胞
  • 15篇肺功
  • 15篇肺功能
  • 13篇慢性阻塞性肺...
  • 12篇支气管哮喘
  • 11篇蛋白
  • 10篇多态
  • 10篇多态性
  • 10篇咳嗽
  • 9篇儿童

机构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7篇新疆维吾尔自...
  • 16篇承德医学院附...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7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石河子大学
  • 5篇海阳市第三人...
  • 4篇上海市肺科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成都市第二人...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上海市儿童医...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蔡绍曦
  • 17篇凌敏
  • 16篇张庆
  • 14篇赵海金
  • 11篇王少飞
  • 9篇何权瀛
  • 9篇刘来昱
  • 8篇张勃
  • 8篇佟万成
  • 7篇吕燕华
  • 6篇朱佳
  • 6篇荣艳
  • 6篇陈亚红
  • 6篇邵金莲
  • 6篇王聪颖
  • 6篇李文军
  • 6篇苟安栓
  • 5篇张学顺
  • 5篇杨林瀛
  • 5篇汪海涛

传媒

  • 16篇中华结核和呼...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国际呼吸杂志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华全科医师...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重庆医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华哮喘杂志...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19篇2014
  • 14篇2013
  • 22篇2012
  • 14篇2011
  • 21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小鼠肺组织HMGB1、RAG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表达及分布,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哮喘+NAC处理组,每组7只。建立哮喘模型,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两者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HMGB1mRNA表达在3组中分别为0.88±0.02,0.86±0.05,0.98±0.05;晚期糖基化终产物mRNA表达在3组中分别为1.20±0.20,1.21±0.08,1.58±0.21。相对于对照组,哮喘组的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表达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相对于对照组和哮喘组,两者在NAC组表达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核、胞浆及胞膜均可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主要分布于肺泡上皮,表达于胞膜上。结论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哮喘气道氧化应激,但其确切的调控机制及在哮喘中的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付亮蔡绍曦赵海金李文军佟万成
关键词:哮喘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N-乙酰半胱氨酸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被引量:57
2014年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为其规范合理治疗提供证据.方法 根据儿科呼吸学组2008年《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间,对19个省市29所医院诊断慢性咳嗽的4 582例门诊患儿分别在入选后半个月、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药物治疗信息.所有数据均通过Epidata3.0软件输入,通过SPSS19.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取方差分析和非参数分析,以P值<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合格病例4 529例,合格率98.8%.慢性咳嗽前3位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合格病例首诊即给予药物治疗者3 537例(77.2%),仅随诊观察而未予用药者1 044例(22.8%).随访期遵循医嘱坚持用药者2 524例(55.1%),未能坚持者2 057例(44.9%).CVA首诊用药的前3位频数排序依次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81.68%)、抗组胺药(50.53%)和β2受体激动剂(37.77%);随访时间的延续,显示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在上升,至3个月时已列第2位(10.74%);各类药物单独使用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2 >0.05),联合用药之间存在差异(P =0.006 <0.05),β2受体激动剂在CVA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首诊49.80%病例使用抗菌药物,随访期抗菌药物使用迅速下降,而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所上升;联合用药疗效分析:以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最好(P=0.036<0.05).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61.35%在入选前已使用抗菌药物,与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0.01),抗菌药物使用率随诊断明确而下降,选择β内酰胺类抑或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差异统计学上并无显著意义(P=0.052 >0.05).结论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治疗用药的选择存在多样性,与病因构成比的重叠、多病
关键词:咳嗽中国儿童
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门诊初次诊断为哮喘的患者75例,以患者文化程度分为两组,包括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A组)46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B组)29例。所有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控制药物均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SM/FP)。按照全球哮喘防治推荐方案降阶梯治疗。在治疗第8、12及2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最大呼气流速日内变异率检测。根据病人对ACT问题的回答、体征及肺功能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估控制水平的情况。ACT评分>19分认为已达良好控制。分析文化程度在不同治疗时期自我评估情况及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在肺功能等基础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29例,其中11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24%,实际哮喘控制率为39.1%。B组中ACT评分>19为17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44.8%。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自我哮喘评估也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37例,其中17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7.0%,实际哮喘控制率为43.6%。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2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13.8%,实际哮喘控制率为62.0%。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B组(P<0.05)。经过24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42例,其中19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8.7%,实际哮喘控制率50.0%。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6例,其中5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为72.4%。B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病人病情评估和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致。
赵海金蔡绍曦佟万成李文军付亮
关键词:哮喘哮喘控制测试降阶梯治疗文化程度
甲苯二异氰酸盐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甲苯二异氰酸盐(TDI)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活性氧(ROS)生成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的Son氏等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DI-HSA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以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16HBE为对照组,20、60、100μg/ml的TDI-HSA处理16HBE 24 h,通过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DCFH-DA)细胞内ROS荧光染色,收集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选择对ROS水平影响较大的100μg/ml的TDI-HSA处理16HBE 24 h。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TDI-HSA诱导ROS生成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照相。采用跨上皮电阻(TEER)法检测上皮单层细胞的通透性。结果 120μg/ml以下浓度的TDI-HSA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ROS水平在对照组、20、60和100μg/ml组分别为:65.04±4.56,91.76±4.84,119.96±10.40,203.11±8.21。100μg/ml TDI-HSA组与对照组及20、60μg/ml组相比,16HBE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100μg/ml TDI-HSA处理组、50 mmol/L NAC预处理组的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69.02±2.14,246.47±18.55,102.50±4.60;而TEER分别为:280.75±11.93,92.25±11.44,207.25±7.41。NAC可显著降低TDI-HSA诱导的ROS生成(P<0.05),改善氧化应激对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P<0.05)。结论 TDI显著增加HBEROS的产生,其诱导的氧化应激部分参与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这可能是TDI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莫冠文蔡绍曦赵海金李文军佟万成刘来昱
关键词:活性氧氧化应激血清白蛋白N-乙酰半胱氨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通透性
不同因素对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病毒毒力鉴定;试验分6组:对照组、RSV组、RSV/anti-TLR3组、RSV/IFN-γ组、RSV/IL-4组、RSV/地塞米松组,感染复数(MOI)为2的RSV病毒液吸附感染1h,不同处理因素分别加入培养基共培养;培养6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变化,培养24h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TSL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经Hep-2细胞培养扩增获得足量RSV病毒;RSV感染16HBE细胞6h,可使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增高(是对照组的1.63±0.08倍)(P<0.001);加入anti-TLR3阻断TLR3受体,细胞TSLPmRNA表达量下降(P=0.034);加入重组人IFN-γ,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01);加入重组人IL-4,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25);加入地塞米松,细胞TSLP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01)。RSV感染后细胞TSLP蛋白表达量升高,约为对照组的1.9倍(P<0.001),TLR3抗体阻断TLR3受体可使TSLP表达降低,但与RSV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14),IFN-γ降低TSLP表达升高(P=0.020),IL-4协同RSV感染引起的TSLP表达升高(P=0.014),地塞米松显著抑制RSV感染细胞TSLP表达(P<0.001)。结论RSV感染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合成TSLP增加;IFN-γ、anti-TLR3和地塞米松能抑制RSV感染引起的16HBE细胞TSLP合成,而IL-4能协同RSV感染促进TSLP合成。
夏虎骆利敏于化鹏蔡绍曦
关键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呼吸道合胞病毒干扰素-Γ
临床资料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17例,通过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获得慢性咳嗽患儿详细的临床资料和病因,分析临床资料对病因诊断的作用。结果本组慢性咳嗽的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感染后咳嗽(PIC)、变应性咳嗽(AC)、多发性抽动(TS)和心因性咳嗽(PC)等。CVA以夜间晨起干咳为主,可伴活动后咳嗽增多;UACS以咳痰为主,多伴有鼻症状;感染后咳嗽病程多在2个月内;PC可为响亮的日间干咳;TS同时有抽动表现。性别、个人及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等在不同病因慢性咳嗽间无差异。UACS常见的上呼吸道异常为鼻窦炎、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CVA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皮肤变应原阳性。结论 CVA、UACS、PIC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临床资料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提示作用,年龄、病程、咳嗽特征可提供病因诊断线索;上呼吸道异常,特别是鼻窦炎患者要注意有无UACS;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皮肤变应原阳性可提示CVA的诊断。
张晓波农光民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儿童
动态肺功能测试与哮喘控制测试不同症状感知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动态肺功能测试与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对不同症状感知类型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进行研究,探讨ACT在临床使用的准确性。方法对42例不同症状感知类型哮喘患者在动态肺功能监测前和监测期间(第14天)各进行一次ACT问卷调查。同时每天用动态肺量记录仪测定肺功能,连续监测14天,对监测前和监测期间不同症状感知类型哮喘患者的ACT评分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ACT评分与FEV1%pred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监测前和监测期间两者均存在相关性(前:r=0.317,P<0.05;期间:r=0.360,P<0.05)。症状感知正常型哮喘患者在监测前和监测期间两次ACT评分与FEV1%pred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前:r=0.647,P<0.01;期间:r=0.698,P<0.01)。而迟钝型和敏感型ACT评分与FEV1%pred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其中迟钝型(前:r=-0.453,P>0.05;期间:r=0.468,P>0.05),敏感型(前:r=0.487,P>0.05;期间:r=0.253,P>0.05)。结论 ACT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评价哮喘控制的方法,与症状感知正常的哮喘患者肺功能具显著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ACT在症状感知迟钝型和敏感型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测试效能和准确性较低,容易出现偏差,使用前应考虑受试者的依从性及症状感知是否正常。
颜文森郑劲平高怡韩江娜安嘉颖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α-防御素1—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α-防御素10(HNP1-3)水平,以探讨HNP1-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集30例AECOPD患者(AECOPD组),21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2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和诱导痰,分别进行痰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USA法检测血清和诱导痰中HNP1-3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HNP1-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IL-8、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AECOPD组诱导痰HNP1-3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9652(4272—12576)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94(700—10505)ng/L]和COPD稳定期组[7011(658—7319)ng/L],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NP1-3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51(39—173)ng/L、135(113—241)ng/L和130(13—160)n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5.75,P〉0.05)。诱导痰中HNP1-3水平与IL-8、中性粒细胞数及比例呈正相关(r值为0.29—0.53,P均〈0.01),与FEV。占预计值%、FEVl/FVC和Pa02呈负相关(r值为-0.33--0.44,P均〈0.01)。结论HNP1-3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此过程与中性粒细胞和IL-8等炎性因子有关。痰中HNP1-3水平可以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
王卓姚婉贞夏国光孙德俊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
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慢阻肺患者诊治认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慢阻肺患者对诊治的认知。方法选取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77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mMRC评分分为轻度呼吸困难(mMRC=0~1)和中重度呼吸困难(mMRC=2~4),其中轻度呼吸困难129例(72.9%),中重度呼吸困难48例(27.1%)。研究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慢阻肺患者认知、态度和行为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影响。结果轻度呼吸困难和中重度呼吸困难患者年龄、BMI、医保和收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患者的吸烟包年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0.05);中重度患者肺功能较差,医生告知肺气肿和慢阻肺的比例较高(P<0.01);较多中重度患者知道吸入型激素有副作用(P<0.05),认为慢阻肺需要联合治疗(P<0.05)和长期治疗(P<0.01);与轻度患者相比,较多的中重度患者经常使用抗生素(P<0.05)。结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的慢阻肺患者在临床特征、诊治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对慢阻肺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需给予个体化治疗。
吴国霞米文君陈亚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4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其中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肺外表现之一。近年来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加,并成为COPD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探讨COPD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本文将着重介绍COPD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面的新进展,以期对其诱因和预防、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朱琳琳陈晓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