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4036)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5H指数:13
- 相关作者:郑永飞吴元保龚冰赵子福唐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苏鲁造山带五莲地区岩浆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对苏鲁造山带五莲地区新元古代和中生代岩浆岩分别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花岗岩具有显著的LR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负异常。εNd(t)为-12.6--6.9,可能与古元古代老地壳物质再循环有关。锆石δ18O值为-1.02-7.60‰,变化范围较大,近半数样品明显低于典型地幔锆石δ18O 值。新元古代辉长岩具有板内裂谷环境的特征,其εNd(t)在1.6-5.3之间,说明其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但是经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唯一一个辉长岩样品的锆石δ18O值与部分花岗岩锆石δ18O值一样,明显高于典型地幔值,可能是基性岩浆在沿裂谷喷发过程中经历了低温热液蚀变,随后又发生破火山口垮塌,导致蚀变玄武岩在岩浆房重熔而形成高δ18O岩浆。中生代花岗岩和闪长岩表现出明显的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负异常以及显著的LREE富集。εNd(t)值很低(-19.2 --15.3),同样是由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其锆石δ18O变化范围为3.19-6.43‰,大多数样品与典型地幔锆石一样。石英与锆石之间大都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分馏,而其它矿物(如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与锆石之间由于受到岩浆期后亚固相热液蚀变而大都表现出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元素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中生代闪长岩可能是基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并经过结晶分异形成的;花岗岩则可能是由中性下地壳的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与中生代花岗岩在微量元素配分模型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因此未经历强烈热液蚀变的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岩可能是中生代花岗岩的原岩。但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锆石δ18O变化范围较大,与中生代岩浆岩相比在流体活动性元素含量上也存在差别,这可能是由于新元古代岩浆岩侵位深�
- 黄洁郑永飞吴元保赵子福
- 关键词:氧同位素新元古代岩浆岩热液蚀变
- 大别造山带天柱山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4
- 2005年
- 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天柱山燕山期中酸性岩进行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放射成因同位素、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指示这些碰撞后岩浆岩是俯冲陆壳物质再循环的产物。研究发现,这些中酸性岩表现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负异常以及Pb正异常。它们都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062-0.7083)和较低的εNd(t)值(-17.1--19.7),与北大别杂岩的变化范围一致。单矿物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石英:7.48-9.16‰,钾长石:3.76-7.80‰,斜长石:2.06- 6.96‰,锆石:4.16-5.83‰),大多数样品锆石具有与正常地慢锆石(5.3±0.3‰)一致的δ18O值。大多数样品的石英-锆石之间达到并保存了岩浆结晶时的氧同位素平衡分馏,而其它矿物(如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与锆石之间大多表现为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表明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相互作用的扰动。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别山中生代中性岩可能是由加厚的扬子板块基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并经结晶分异形成的,花岗岩是由化学组成类似于北大别TTG片麻岩的中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
- 徐小军赵子福郑永飞魏春生
- 关键词:中酸性岩氧同位素
- 苏鲁地体胡家林和梭罗树三叠纪变质超基性岩U-Pb、Lu-Hf和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胡家林超基性岩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上接近正常地幔值(石榴石4.7‰~5.4‰)。梭罗树超基性岩及其共生榴辉岩具有氧同位素正异常(超基性岩中石榴石9.8‰~10.4‰;榴辉岩中石榴石9.0‰~12.1‰),指示超基性岩和...
- 龚冰郑永飞陈斌吴元保
- 关键词:超基性岩U-PBLU-HFO同位素
- 文献传递
-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被引量:56
- 2007年
-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在^(206)Pb/^(238)U年龄、初始Hf同位素组成、Th/U及Lu/Hf比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年龄较老的岩浆核部和幔部相比,年轻的变质增生边具有低的Th/U和Lu/Hf比值但高的ε_(Hf)(t)值。不同成因锆石的Th/U和Lu/Hf比值存在着正相关性,表明变质作用对锆石的U-Th-Pb和Lu-Hf同位素体系有着相似的影响。高级变质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岩浆锆石增生边^(176)Hf/^(177)Hf比值的显著升高,导致变质新生颗粒或增生边类似于新生地壳的高ε_(Hf)(t)值假象。对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核部的分析发现,镁铁质和长英质原岩在大约750Ma左右形成一个双峰式火山岩套,另外包含少量的年龄约为2.15Ga的陆壳。初始Hf同位素组成可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正的ε_(Hf)(t)值,为5.9±0.9~12.9±0.7;第二组ε_(Hf)(t)值在零左右,为-4.3±0.5-2.3±0.3。正的ε_(Hf)(t)值与较年轻的模式年龄相对应,负的ε_(Hf)(t)值与古元古代模式年龄相对应。前者表明,在扬子陆块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将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到大陆地壳中,同时在新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带中存在同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岩浆活动中,既有新生地壳生长和即时再造,也有古老地壳再造。
- 郑永飞陈仁旭张少兵唐俊赵子福吴元保
- 关键词:榴辉岩片麻岩锆石LU-HF同位素地壳生长
- 北淮阳新开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被引量:14
- 2005年
- 对大别造山带北麓的北淮阳新开岭地区岩浆岩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显微结构观察和SHRIMP法锆石微区UPb定年.在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一个花岗岩样品中的大部分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初始岩浆振荡环带,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少有蚀变的颗粒和/或区域;而另一个花岗岩样品中的锆石虽然同样具有振荡环带,但是大部分颗粒中心的初始岩浆环带被扰动,指示这些锆石为岩浆锆石,受到了较强的后期热液蚀变的改造.对锆石具有初始岩浆环带和溶蚀结构的区域分别进行SHRIMP法UPb微区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浆岩的形成年龄为(820±4)Ma,热液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为(780±4)Ma.新开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和后期超固相热液蚀变作用分别对应于超大陆裂解之前的约830~795Ma岩浆活动和裂解过程中约780~745Ma的岩浆作用.单矿物激光氟化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岩浆岩具有非常低的δ18O值,其中锆石为1.90‰~5.78‰,石英为-2.88‰~-7.67‰,斜长石为-4.01‰~-11.40‰.锆石和其他矿物之间表现出强烈的氧同位素不平衡,而其他矿物之间则达到了氧同位素的再平衡.结合不同δ18O值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认为该地区的热液蚀变作用为超固相条件下的高温热液蚀变.这一过程不但改变了石英等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所以这些样品中低δ18O值锆石可能是超固相条件下热液蚀变的结果.石英中具有异常低的δ18O值表明蚀变流体来源应为寒冷气候大气降水.所以,新开岭地区亏损18O蚀变岩石的形成与裂谷岩浆作用和雪球地球事件相耦合的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有关.
-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赵子福
- 关键词:锆石氧同位素U-PB年龄热液蚀变裂谷构造
-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有两种类型,为变质增生锆石和变质重结晶的残留碎屑锆石。变质增生锆石和完全变质重结晶锆石都具有较低的U、Th 含量和Th/U 比值,且给出两组变质年龄,分别为240.9±4.8~24...
-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
- 关键词:大理岩流体活动板块俯冲
- 文献传递
-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Precambrian continental crust in South China被引量:104
- 2007年
- 有~ 3 .8 Ga 和 Hf 模型的 U-Pb 年龄的锆石的出现在华南~ 4 .0 Ga 变老在华南建议地府的外壳的残余的存在。而且,有象 4.1 Ga 一样旧的 U-Pb 年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在西藏被发现了。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报导的最旧的锆石。这些结果暗示那个大陆人外壳比以前想在是更普遍的晚地府,但是它的多数高效地被重做进太古代的大陆人外壳。根据可得到的锆石 U-Pb 年龄和 Hf 同位素数据,看来,在华南的大陆人外壳的生长后来开始了早太古代,但是著名计算机生产厂商通过重做的有能力的 cratonic 块没发生直到 Paleoproterozoic。自从 Eoarchean,因此,板 tectonics 的某形式的操作可以发生在中国大陆。华南 craton 的起始的破坏被集中的 magmatic 活动在 Neoproterozoic 期间与超级大陆 Rodinia 的集会和决裂联合引起。然而,大多数太古代并且在华南的 Paleoproterozoic 外壳的材料不作为表面岩石发生,但是作为分散的外壳的残余存在。不过, Neoproterozoic magmatism 的出现仍然是签名把华南与诺思中国区分开来。
- ZHENG YongFei ZHANG ShaoBing
- 关键词:前寒武纪
- 北淮阳庐镇关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被引量:38
- 2004年
- 对大别造山带北麓的北淮阳庐镇关浅变质岩浆杂岩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显微结构观察、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锆石U-Pb定年以及单矿物激光氟化氧同位素分析。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样品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或片状分带,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少数样品的锆石具有窄的蚀变边。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浆岩有较一致的形成年龄,变化范围为739±8Ma~754±5Ma。岩浆岩单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其中锆石δ^(18)O为1.39‰~6.81‰,石英为3.12‰~12.47‰,斜长石为0.71‰~8.38‰。锆石的δ^(18)O值在不同岩体和/或同一岩体的不同样品之间具有明显差别,反应了其初始岩浆在氧同位素组成上的不均一性。锆石与其它矿物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氧同位素不平衡,说明它们经历了岩浆期后的扰动,其中部分样品受到了亚固相条件下高温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还有部分样品在岩浆后期演化过程中可能同化混染了高δ^(18)O值的围岩。大多数锆石具有低于典型地慢锆石的δ^(18)O值,表现出^(18)O亏损特征。低δ^(18)O锆石的内部结构和化学组成表现出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表明这些低δ^(18)O锆石是从亏损^(18)O的岩浆中结晶出来的,而非热液蚀变成因。这一结果证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低δ^(18)O锆石形成于热液蚀变岩石经部分熔融所形成的低δ^(18)O岩浆。结合这些样品的形成年龄,我们认为这些低δ^(18)O岩浆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地幔柱裂谷岩浆活动有关,并对应于全球性的雪球地球事件。此外,这些岩石中锆石U-Pb年龄与矿物δ^(18)O分布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火成岩原岩相似。
-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唐俊赵子福查向平
- 关键词:氧同位素U-PB年龄新元古代
-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有两种类型,为变质增生锆石和变质重结晶的残留碎屑锆石。变质增生锆石和完全变质重结晶锆石都具有较低的U、Th含量和Th/U比值,且给出两组变质年龄,分别为240.9±4.8~245....
- 吴元保郑永飞龚冰
- 关键词:大理岩流体活动U-PB年龄板块俯冲
- 文献传递
- 胶东地块东部变质岩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51
- 2004年
- 对胶东地块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作了系统的锆石U-Ph定年和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提供了制约。研究得到:(1)区域花岗片麻岩及岩浆锆石普遍不同程度地亏损^(18)O,3个片庥岩样品中岩浆核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23±36Ma、738±17Ma和744±63Ma,低δ^(18)O值(-0.42~4.14‰)岩浆核锆石说明其原岩为新元古代低δ^(18)O值岩浆岩,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及少量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出现,指示片麻岩与榴辉岩曾经共同经历了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2)花岗片麻岩中的榴辉岩原岩年龄有两种,一种是新元古代,其U-Ph年龄为806±79Ma。另一种是古元古代晚期,其 U-Pb年龄为1838±41Ma。这2个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分别为229±3Ma和242±21Ma。多数榴辉岩中的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也具有低δ^(18)O值特征(0.22~3.4‰),指示在榴辉宕相变质作用之前,这些榴辉岩原岩为低δ^(18)O值蚀变岩或低δ^(18)O值基性岩浆岩;(3)大理岩中榴辉岩变质增生锆石δ^(18)O值高达15.9‰,U-Pb年龄为229±4Ma,指示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之前,榴辉岩原岩与大理岩一样具有高δ^(18)O值;(4)斜长角闪岩的原岩U-Pb年龄为1719±18Ma,与同时期榴辉岩原岩一起构成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侵位时的裂谷肩部围岩,在三叠纪大陆碰撞时同样受到变质改造。
- 唐俊郑永飞吴元保查向平周建波
- 关键词: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锆石U-PB定年氧同位素原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