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13K12-09-03)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惠晓丽刘洋刘惊涛崔巍吴开春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新生血管
  • 3篇血管靶向
  • 3篇胃癌
  • 3篇靶向
  • 2篇血管生成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结合
  • 2篇特异性结合肽
  • 2篇肿瘤
  • 2篇肿瘤血管
  • 2篇细胞
  • 2篇显像
  • 2篇瘤血管
  • 2篇结合肽
  • 2篇聚体
  • 2篇抗血管生成
  • 2篇二聚体
  • 1篇蛋白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惠晓丽
  • 3篇吴开春
  • 3篇崔巍
  • 3篇刘惊涛
  • 3篇刘洋
  • 2篇殷继鹏
  • 2篇方如塘
  • 2篇张海萍
  • 2篇李明
  • 1篇梁树辉
  • 1篇刘秦元
  • 1篇王伟
  • 1篇相祎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肝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抑制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通过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RM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阴性对照组相比,100-200μM GX1二聚体及单体均可抑制RMEC增殖(P<0.05),且随着GX1二聚体及单体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GX1二聚体均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明显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对细胞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及阴性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罗莹莹刘惊涛张海萍雷志杰崔巍吴开春惠晓丽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
体内示踪技术评价噬菌体展示肽GX1特异靶向胃癌新生血管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噬菌体展示肽GX1与胃癌新生血管结合的特异性及体内靶向性。方法:化学合成BioGX1展示肽;构建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A组将Bio-GX1展示肽经尾静脉注入荷瘤小鼠体内,分别于体内循环8h、12h、18h、24h时处死裸鼠,B组将GX1噬菌体经尾静脉注入荷瘤小鼠体内,于体内循环8min时处死裸鼠,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X1噬菌体及展示肽与胃癌血管体内结合特异性及靶向性;构建小鼠肾包膜下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于移植瘤术后第5天、第10天经尾静脉注入Bio-GX1展示肽,体内循环8h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X1与胃癌血管体内结合的特异性及靶向性。结果:GX1展示肽体内循环8-24h,GX1噬菌体体内循环8min,可特异靶向人胃癌移植瘤裸鼠胃癌组织血管,而与肝、心、脾、肾(脑)、肺、肌肉组织等对照组织血管未见明显结合;GX1展示肽体内循环8h,可特异靶向小鼠肾包膜下胃癌移植瘤模型肿瘤血管,与对照组织血管未见明显结合。结论:GX1噬菌体及展示肽均可在体内特异靶向胃癌血管,具有体内胃癌血管靶向性,可作为胃癌血管靶向治疗及诊断的有效候选分子。
惠晓丽梁树辉刘洋刘惊涛吴开春
关键词:胃癌血管靶向
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抑制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罗莹莹刘惊涛雷志杰张海萍邰千慧崔巍吴开春惠晓丽
关键词:胃癌抗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显像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的显像差异,探讨GX1在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荷人结肠癌、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99Tcm直接法制备99Tcm-GX1,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荷人结肠癌、肺癌小鼠体内,SPECT显像连续追踪24h,观察99Tcm-GX1在结肠癌与肺癌中显像差异,计算机勾划肿瘤及心脏感兴趣区,比较两组T/NT比值差异。结果:99Tcm直接法标记GX1,所得标记率在90%以上,无需纯化,比活度大于200Ci/mmol,满足显像要求。结肠癌组荷瘤小鼠自8h起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即可见放射性浓聚,并高于心血池本底,T/NT比值>1,18h显影最清晰,随时间延长T/NT比值总体呈递增趋势;肺癌组荷瘤小鼠8h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无明显显影,自12h起肿瘤部位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并高于心血池本底,18h显影最清晰,T/NT比值随时间延长亦呈递增趋势。比较两组T/NT比值,自8h至24h,结肠癌组比值持续高于肺癌组。结论:GX1可靶向到结肠癌与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并具有肿瘤标志物的影像学特征,与肺癌相比,GX1在结肠癌成像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体内肿瘤组织滞留率和更高的T/NT比率。结合早期胃癌中研究结果,GX1在胃肠道肿瘤早期时相探测方面较肺癌具有更多优势。
惠晓丽刘惊涛刘洋殷继鹏方如塘李明吴开春
关键词:肿瘤血管靶向结肠癌肺癌
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要素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解析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要素,为如何有效提高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提供策略。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平台,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科研能力"为主题词,应用文献分析法,提炼筛选出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要素的权重指数。结果共筛选出十要素,按其权重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导师制、系统科研训练、独立科研课题研究、科研团队管理、培养科研兴趣、关注临床研究、考核目标/保障、发表论文、科研奖励。结论导师制对加强我国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系统科研训练、独立科研课题研究、科研团队管理、提高科研兴趣是提升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临床研究更适合于全科规培医师,制定考核目标,保障考核顺利实施,鼓励发表论文并给以奖励可进一步促进科研能力提升。
罗莹莹刘惊涛惠晓丽崔巍
关键词:全科医师科研能力培养
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与NGR在胃癌中显像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肿瘤血管内皮特异性靶向肽GX1与NGR在胃癌中显像差异。方法:构建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99Tcm直接法制备99Tcm-GX1、99Tcm-NGR,由尾静脉分别注入荷瘤小鼠体内,SPECT显像连续追踪24h,观察两组小肽在胃癌中显像差异,计算机勾划肿瘤及心脏感兴趣区,比较两组T/NT比值差异。结果:99Tcm直接法标记NGR,所得标记率在90%以上,无需纯化,比活度大于200Ci/mmol,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稳定性。两组荷瘤小鼠自8h起右后肢背侧肿瘤部位均可见放射性浓聚,T/NT比值随时间延长总体呈递增趋势。99Tcm-GX1组自8h起,肿瘤部位放射性浓聚即高于心血池本底,T/NT比值>1;99Tcm-NGR组8h-18h肿瘤部位放射性分布均低于心血池本底,T/NT比值<1,至24h其肿瘤部位放射性明显浓聚,并超过心血池本底,T/NT比值增高至1.34。比较两组T/NT比值,自8h至18h,99Tcm-GX1组其比值持续高于99Tcm-NGR组,但至24h小时,99Tcm-NGR组比值迅速升高并高于99Tcm-GX1组。结论:99Tcm直接法标记NGR,标记率大于90%,比活度高,体内外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完全可以满足SPECT显像的要求。99TcmGX1、99Tcm-NGR均能够靶向到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具有肿瘤标志物的影像学特征,与99Tcm-NGR相比,99Tcm-GX1灵敏度更高,适合早期实时探测,而99Tcm-NGR在晚期实时探测方面具有更多优势。
刘惊涛惠晓丽刘秦元刘洋方如塘李明殷继鹏吴开春
关键词:肿瘤血管靶向胃癌NGR
肝细胞肝癌血清GP73和HMGB1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血清GP73和HMGB1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意义。方法 HCC组167例,良性肝病组137例,两组患者清晨空腹抽血检测GP73、HMGB1水平。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类型、肝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AST、ALT水平高于肝病组(t=13.45、12.66,P<0.05);HCC组GP73、HMGB1水平明显高于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19.25,P<0.05);GP73、HMGB1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包膜形态、临床分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26.43、7.99、7.64、6.98、9.76、23.1、8.43、7.87、7.01,P<0.05);GP73+HMGB1联合筛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GP73、HMGB1单独筛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P73、HMGB1单独筛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测HCC时,GP73+HMGB1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GP73、HMG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78、18.90,P<0.05)。结论 GP73、HMGB1阳性率与HCC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GP73+HMGB1联合筛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均高于GP73、HMGB1单独筛查,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小华相祎王伟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高尔基体蛋白73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