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7055)

作品数:6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秦志宏张迪孙昊李兴顺张丽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
  • 5篇萃取
  • 2篇萃取物
  • 2篇小分子
  • 2篇分子
  • 1篇正己烷
  • 1篇溶剂
  • 1篇溶剂萃取
  • 1篇萃取率
  • 1篇黏结性
  • 1篇小分子化合物
  • 1篇煤结构
  • 1篇己烷
  • 1篇反萃取
  • 1篇分次
  • 1篇CS2
  • 1篇FTIR
  • 1篇GC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篇秦志宏
  • 3篇陈娟
  • 3篇李兴顺
  • 3篇张丽英
  • 3篇孙昊
  • 3篇张迪
  • 2篇江春
  • 2篇李保民
  • 2篇巩涛
  • 1篇丁曙光
  • 1篇蒋玢
  • 1篇陈德仁

传媒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洁净煤技术
  • 1篇煤炭转化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煤全组分的族分离及应用展望被引量:17
2007年
从煤和石油的加工利用方式出发,比较了当前煤和石油加工转化的主要特点,结合煤结构研究的现实需要,论述了进行煤全组分族分离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与应用价值。介绍了族组分分离方法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用萃取与反萃取法进行煤全组分族分离的新工艺。
秦志宏张迪侯翠利江春孙昊
关键词:萃取反萃取
煤中小分子的微孔嵌入特征与溶出特性被引量:21
2007年
以CS2为溶剂对童亭暗煤进行了按时间段分次取样的溶剂萃取,采用GC/MS对各次萃取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与童亭亮煤和童亭丝炭的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童亭暗煤中部分化合物溶出时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较大微孔中的分子量大的化合物首先溶出,而较小微孔中的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后期溶出,极性化合物溶出时刻既受微孔大小也受极性强弱影响,但一般是延迟溶出;以细粒分散于有机质基质中的矿物质对游离态化合物的溶出有延迟作用;显微亚组分的不同将决定微孔嵌入态小分子的组成和数目分布,结构镜质体孔隙多较大,不利于对小分子的吸附嵌入,但可有游离态小分子装填;无结构镜质体孔隙多呈微孔分布,对小分子的嵌入较有利;当以微孔嵌入态存在时,长链烷烃溶出顺序总体上是高碳烷烃→中碳烷烃→低碳烷烃.
秦志宏侯翠利张迪丁曙光孙昊江春
关键词:萃取CS2
全煤阶煤的正己烷分次萃取及萃取物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索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在整个煤阶中的赋存方式及溶出规律,采用正己烷溶剂对年轻褐煤至无烟煤八种煤样进行分次萃取,分析了一定时间段内各煤样萃取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次萃取物进行GC分析.结果表明,煤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三种赋存形态即游离态、微孔嵌入态及网络嵌入态,在整个煤阶中具有普遍规律性;不同煤阶煤的累积萃取率与累计萃取时间均服从对数函数关系;分次萃取率及总萃取率与碳含量均呈现"椅子"形曲线关系;正己烷可溶小分子化合物中的Ⅱ型分子最容易析出,Ⅰ型分子次之,Ⅲ型分子最难溶出,且Ⅰ型分子仅在烟煤中才有显现;煤的变质过程基本符合煤的三大变质反应过程即芳构化反应过程、裂解碎化加氢稳定反应过程和缩合反应过程的观点.
李兴顺秦志宏张丽英陈娟李保民蒋玢
关键词:萃取小分子化合物
童亭煤族组分的溶剂萃取及萃取物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正己烷、甲醇、丙酮和氯仿4种溶剂对童亭煤经CS2/NMP混合溶剂萃取和反萃取所分离的3个族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和萃余煤组分)进行索氏分级分次萃取,以FTIR和GC为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各组分萃取物的结构特征和其中小分子的赋存规律。结果表明:各族组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差异显著,沥青质组分在正己烷中有很高的萃取率,而精煤则在丙酮中有大量物质被溶出,萃余煤在氯仿中表现出较高的可溶性;各族组分可溶物在溶出行为和组成结构上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别;各族组分可溶物中均有小分子化合物存在,且这些GC可检测的小分子主要集中于一定的保留时间区域内;不同族组分中的小分子的赋存形态具有相似性,且这种赋存形态是影响小分子溶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侯翠利秦志宏陈德仁陈娟张丽英李保民
关键词:萃取率FTIRGC
煤萃取过程的TEM分析与煤嵌布结构模型被引量:43
2008年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2/NMP混合溶剂萃取,发现该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可溶物的溶解,其间有一部分萃取物依靠浮力作用悬浮在溶剂中,在离心分离条件下并不能沉降到萃取残渣中,因此所得的CS2/NMP混合溶剂对某些煤的高萃取率并不是全部由分子意义上的溶解所得.通过向CS2/NMP混合溶剂萃取液中添加反萃取剂的反萃取过程,可以将2种类型的悬浮物高度富集形成固体形态的精煤和黏结组分.提出了煤的嵌布结构理论模型及其概念,认为煤是以大分子组分、中型分子组分(包括中Ⅰ型和中Ⅱ型)、较小分子组分和小分子组分共同组成的混合物,这5种族组分之间主要以镶嵌的分布方式相连接,可以通过CS2/NMP混合溶剂为主的萃取反萃取使其彼此分离.应用该模型可以对萃取过程及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秦志宏巩涛李兴顺侯翠利张迪孙昊
关键词:萃取煤结构
煤的黏结性来源及形成机理被引量:20
2010年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2/NMP混合溶剂萃取与反萃取,实现了对煤中强黏结能力组分、弱黏结能力组分和不黏组分等族组分的分离.对各族组分进行了FTIR,GC/MS和黏结指数GR.I的分析测定,探讨了煤中黏结性的来源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煤的P4+P3族组分都具有极强的黏结能力,其GR.I值基本相同;有弱黏结能力的P1族组分的GR.I值大小则因煤种而有差异.决定煤黏结性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煤中的P4+P3族组分含量,其次是P1族组分含量,再其次是煤的变质程度(决定P1族组分的黏结能力大小).煤中的苯系列化合物、萘系列化合物、蒽与菲系列化合物和长链烷烃是煤黏结性的活性组分;它们有适度的分子结构和大小,使其在热解过程中主要生成胶质体液相;萃余煤具有大分子结构,热解时主要产生气相、焦油蒸汽和固相,不产生液相或液相很少.黏结性活性组分越多,热解时形成胶质体液相就越多,黏结能力也就越强.
秦志宏李兴顺陈娟张丽英侯翠利巩涛
关键词:黏结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