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123)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安德明岳永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乡愁
  • 1篇对象化
  • 1篇信仰
  • 1篇神话
  • 1篇能动
  • 1篇能动性
  • 1篇文体
  • 1篇乡土
  • 1篇乡土性
  • 1篇乡音
  • 1篇民间信仰
  • 1篇民俗
  • 1篇民俗志
  • 1篇街亭
  • 1篇互动
  • 1篇家乡
  • 1篇非均质
  • 1篇非均质性
  • 1篇非物质文化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机构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安德明
  • 1篇岳永逸

传媒

  • 2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象化的乡愁:中国传统民俗志中的“家乡”观念与表达策略被引量:6
2015年
中国古代到近代的民俗志中,有不少属于作者因战乱等各种原因离开故土之后的一种回忆式记录,通常是记录者根据自己过去对家乡生活的参与、体验和观察而书写完成的。这种借助记忆构建的民俗志,在保留当时生活文化方面珍贵资料的同时,也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浓厚乡愁以及对于故园美好生活的理想化想象。而由于客观记录和保存以往生活传统的目的,故乡的风俗和基于这些风俗的乡愁,在这类志书中往往被以对象化的方式加以呈现,从而使作者的离散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掩藏在客观冷静的描写当中。但是,尽管没有直抒胸臆,被那种看似克制、沉着的文字所衬托出的家国之思,却沉淀得更为深沉,更为隽永。
安德明
关键词:乡愁
城镇化的乡愁被引量:5
2015年
当下中国乡村空间的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人的衣着举止言行的城镇化快于人的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城镇化。以此观之,"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意义非凡。如果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重中之重,那么在此过程中保留多元的乡土文明就更显得意义非凡。在有着重土思乡文化传统而且城愁凸显的当代中国,相比乡村的城镇化,逆向的城镇的乡土化或者才是更健康、持久的发展之道。
岳永逸
关键词:乡愁乡土性乡音
文体的协作与互动——以甘肃天水地区伏羲女娲信仰中的神话和灵验传说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立足于甘肃天水地区与伏羲女娲信仰相关的神话和灵验传说,力图对口头艺术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深入探讨。文章认为:口头艺术作为表达、维系和强化民间信仰的重要手段,其诸种文体之间在功能和具体语境应用方面存在着协作与互动的关系。就其功能而言,神话是证实和确立相关信仰最初合法性的基础,而此后,灵验传说则在信仰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继续强化着神灵信仰的合法性,而且将遥远的人类始祖或英雄转化为人们身边灵验的地方神灵,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佑护现实生活。从应用来看,不同文体的应用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具体语境,在某个特定场合必然会出现某一特定的文体,其间有着相对稳定的规律。总之,神话和灵验传说之间存在着彼此互动的关系之网,这种关系,既具有维护民间信仰系统的完整的作用,又能够发挥促使信仰传承和延续的功能。
安德明
关键词:文体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的能动性与非均质性——以街亭村民间信仰重建过程中村民互动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作者家乡街亭村民间神灵信仰复兴与重建过程的民族志考察,展示和分析信仰重建过程中村民之间的协商与互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为保证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延续而表现出的能动性,以及社区内部的非均质性等问题。本文认为,任何社会中都不会有一个现成的本真传统,供人们随时启用或传承,从历史上看,那些今天被我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称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因素持续传承的同时,总是处在不断调整、变化或重建的状态,充满了动态性和创新性。在非遗传统动态传承的过程中,既存在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冲突与协商,积极主动维护相关非遗项目的社区内部也并非均质同一,而是充满了多种立场、动机和诉求等之间的碰撞、交流与互动。经过互有进退的协商与妥协,人们才能最终达成一个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并为整个非遗项目内部成员共同接受的折中的新传统,从而保证相关非遗项目的持续存在和有效传承。
安德明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