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1325)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0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发棣陈素梅房伟民管志勇蒋甲福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基质对高山杜鹃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研究9种不同基质对高山杜鹃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和V(泥炭):V(珍珠岩)=1:1两种基质移栽组培苗后,其成活率较高,分别为95.4%和94.4%,且2个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用9种不同基质移栽组培苗后,高山杜鹃组培苗在泥炭处理中的株高、倒3~5叶叶长和宽、单株鲜质量四个指标与其他处理之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且泥炭和V(泥炭):V(珍珠岩)=1:1两种基质的多个生长指标都超过了其他7个处理。
- 何丽斯苏家乐刘晓青李畅陈尚平项立平
- 关键词:高山杜鹃组培苗移栽基质
-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切花菊品种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记录42个切花菊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中的11个多元性状,数值编码后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品种的来源或选育背景,分析这种方法用于评估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菊花品种DUS测试的相关多元性状在品种间具有广泛的多态性,综合这些性状的信息可以对切花菊品种进行性状相似性分析,并且类间距离的远近能够较准确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
- 管志勇王江民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陈春全俞吉钰
- 关键词:切花菊DUS测试表型亲缘关系
- ABA喷施提高菊花抗蚜性及其生理机理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检测ABA对菊花抗蚜性的影响,以切花菊‘神马’为材料,叶面喷施浓度为0(对照)、0.06和0.1 mmol·L-1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24 h后接种蚜虫。接种7 d开始统计蚜虫数目,每2 d统计一次,连续统计2周,发现0.06 mmol·L-1 ABA处理下,蚜虫数目明显少于对照和0.1 mmol·L-1 ABA处理,即0.06 mmol·L-1 ABA可以提高菊花的抗蚜性。同时研究了外源ABA以及蚜虫接种后菊花叶片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结果表明:未接种蚜虫时,0.06 mmol·L-1 ABA处理下各生理指标均有升高,而0.1 mmol·L-1 ABA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0.06mmol·L-1 ABA预处理后接种蚜虫植株中,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峰值分别为对照的1.6、2.3和1.9倍,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峰值时均为对照的2.3倍,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表明ABA可以通过调节活性氧水平来提高菊花的抗蚜性。
- 张瓒王萃铂房伟民陈发棣蒋甲福管志勇陈素梅
- 关键词:菊花蚜虫
- 小菊品种‘钟山金桂’与亚菊属细裂亚菊F_1回交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对菊属栽培菊‘钟山金桂’与亚菊属细裂亚菊F1回交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进行研究,获得观赏性和抗性改良的优异属间新种质。【方法】以‘钟山金桂’×细裂亚菊F1为父本,‘钟山金桂’为轮回亲本开展回交试验。对获得的回交后代进行细胞学鉴定,对BC1代的形态性状观测,对经过越冬期后田间苗脚芽萌发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低温胁迫下植株体内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共获得17个回交后代株系。回交后代株系的形态出现分离,与亲本有显著差异,回交后代在花型上出现了托桂型、半托桂型和非托桂型的分离,大部分花型为托桂型,且部分植株花序直径大于‘钟山金桂’,回交后代所有株系的花色均为黄色。回交后代的抗寒性比‘钟山金桂’强,遗传了细裂亚菊的抗寒特性。【结论】通过回交不仅可提高远缘杂交后代的观赏品质,还从细裂亚菊获得的耐寒性也能够稳定遗传。
- 朱文莹刘新春房伟民管志勇陈素梅蒋甲福陈发棣
- 关键词:远缘杂种回交观赏性抗寒性
- 基于叶形特征的切花菊品种鉴别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测定、计算获得40个切花菊品种叶片的6个定性分级性状及叶片的长宽比、尖削度、裂片长宽比、裂片开张度等14个叶形结构参数。以6个定性分级性状为变量,用聚类法选取叶形相似性大的18个切花菊品种,通过多元判别分析法对18个品种叶片的形态结构参数进行数值化鉴别。结果表明,18个叶形相似的品种多元判别的平均拟合率为88.28%,达到了判别品种的目的。说明根据叶形的测量数据能对切花菊品种进行有效鉴别。
- 王江民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管志勇唐海艳
- 关键词:聚类分析切花菊叶形
- 茎尖培养法脱除菊花B病毒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以感染菊花B病毒(CVB)的菊花品种‘寒小白’为试材,分别切取长度小于0.3 mm、0.3~0.7 mm和0.7~1.0 mm的茎尖接种于MS+2.0 mg·L-16-BA+0.5 mg·L-1NAA的培养基中,以及第1次切取0.7~1.0 mm菊花茎尖接种于MS培养基中,培养后再切取0.3~0.7 mm的菊花茎尖接种于MS+2.0 mg·L-16-BA+0.5 mg·L-1NAA培养基中(二次茎尖培养法),结合RT-PCR方法鉴定脱毒效果,研究茎尖长度及培养方式对茎尖诱导分化成活率和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大小与茎尖诱导成活率成正比,与脱毒效果成反比,即茎尖长度小于0.3 mm时,成活率最低,仅为6%,而脱毒率最高,可达66.67%;当茎尖长度为0.7~1.0 mm时,茎尖成活率最高,为90%,脱毒率最低,仅为6.67%。在一次茎尖培养法的基础上,运用二次茎尖培养法对CVB进行脱毒培养,既保证了较高的成活率(60%),又保证了较高的脱毒率(43.33%)。
- 尤燕平彭诗怡朱文莹王靓蒋甲福陈素梅房伟民管志勇陈发棣
- 关键词:菊花脱毒
-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遗传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切花小菊的分枝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用不同分枝特性的切花小菊品种‘QX-145’(作母本)和‘南农银山’(作父本)杂交获得F1群体,对F1杂种的一级分枝数、分枝高度、一级分枝长度和分枝角度等4个分枝性状在2011和2012两个年度的表型数据进行记载,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分枝性状在F1群体中广泛分离,变异系数为14.60%~38.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一级分枝长度外,其他3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1.46%、–46.96%和–8.85%。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切花小菊一级分枝长度、分枝角度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符合A-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45%和53.92%。
- 彭辉陈发棣房伟民蒋甲福陈素梅管志勇廖园
- 关键词:菊花切花菊杂种优势主基因+多基因
- 菊花B病毒外壳蛋白互作蛋白的筛选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PCR扩增菊花B病毒(CVB)外壳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所需的诱饵表达载体pGBKT7-CVBCP,测序验证后转化Y2HGold酵母菌。将酵母菌Y187/pGADT7-cDNA与酵母菌Y2HGold/pGBKT7-CVBCP进行交配转化,在SD/-Trp/-Leu/-His/-Ade/X-α-Gal平板上筛选蓝色阳性克隆并测序pGADT7-cDNA的插入片段。结果表明:诱饵载体表达产物对酵母无毒性作用,且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筛选菊花cDNA文库初步得到了与CVB外壳蛋白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ARIADNE-like蛋白和ATP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VB外壳蛋白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 楼望淮蒋甲福陈素梅房伟民陈发棣管志勇廖园
- 关键词:菊花外壳蛋白E3泛素连接酶酵母双杂交
- ^(60)Coγ射线对鹿角杜鹃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是杜鹃花属植物中垂直分布最宽的种类之一,其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是函待研究开发的优良庭园绿化树种[1-2].目前,有关鹿角杜鹃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园林应用[2]、栽培生理[3]等方面,在育种研究上罕见报道.辐射诱变育种可在短时间内改变植物的某种性状、创造自然界没有或少有的类型或性状,满足人们对培育观赏植物追求新奇特的需求,故在近年来逐渐成为观赏植物品种培育和改良的重要手段[4-6].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鹿角杜鹃辐射诱变的报道.因此,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6℃oγ射线处理鹿角杜鹃干种子,分析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其辐射诱变效应及辐射敏感性指标,并通过直线回归拟合分析等方法对其适宜辐照剂量进行初步预测,以期为鹿角杜鹃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 刘晓青李畅苏家乐何丽斯陈尚平
- 关键词:Γ射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芍药病害种类及其品种感病性调查被引量:6
- 2013年
- 调查了江苏省扬州市市区芍药的主要发生病害及其不同品种的抗病性程度。结果表明,芍药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和锈病等5种;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性差异较大,紫凤羽、碧天晴空、粉池滴脂、粉兰楼、枫林翠鸟、佛光珠影、红绫簪等7个芍药品种的抗病性较强。
- 姜瑶葛金涛宁传龙陶俊
- 关键词:芍药病害种类感病性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