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705)

作品数:3 被引量:11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云川周兵王明婕崔顺九黄谦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鼻窦
  • 3篇鼻窦炎
  • 2篇嗜酸
  • 2篇嗜酸细胞
  • 2篇细胞
  • 1篇血嗜酸粒细胞
  • 1篇预后
  • 1篇嗜酸粒细胞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转归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嗜酸粒...
  • 1篇息肉
  • 1篇哮喘
  • 1篇粒细胞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内镜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3篇王明婕
  • 3篇周兵
  • 3篇李云川
  • 2篇黄谦
  • 2篇崔顺九
  • 1篇林枫
  • 1篇张晓晴

传媒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与轮廓化鼻内镜手术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即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和轮廓化鼻内镜手术(RSS)对难治性鼻窦炎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反复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FESS组和RSS组,分别统计2组患者术前的症状VAS评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血清总IgE水平、皮肤点刺试验、嗅觉功能、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及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等。所有患者术后均鼻内镜随访≥1年,统计2组患者术后1年的症状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等。将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客观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哮喘或特异性体质等临床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既往手术史者RSS组更多,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2组患者症状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比较,提示RSS组患者鼻窦炎症较重。2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症状VAS评分(P<0.01)、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P<0.01)、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P<0.01)均有显著降低,提示2种手术方式都可减轻鼻窦炎症。通过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发现,2组患者术后症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11.5,P>0.05),RSS组较FESS组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U=152.0,P<0.05)、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U=94.0,P<0.01)等鼻内镜客观评价指标术后均有显著降低。有手术史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采用轮廓化手术方式术后1年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U=26.0,P<0.01)、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U=25.0,P<0.01)等指标较功能性手术方式有显著降低。结论:RSS手术较FESS手术能更有效地缓解鼻窦炎症,减轻症状,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尤其对于既往有手术史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王明婕林枫张晓晴周兵崔顺九李云川
关键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窦炎骨炎
变应性鼻炎不同转归的临床指标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变应性鼻炎不同转归的临床指标,分析对转归有判断意义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鼻科患者71例,分3组:A组变应性鼻炎组;B组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组;C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包括伴或不伴鼻窦炎)。B组和C组患者病史中均为变应性鼻炎先发病。患者均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比值检测,血清总Ig E、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嗅觉功能、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和上、下气道一氧化氮(NO)浓度、血清C反应蛋白(C response protein,CRP)检测。将A组与B、C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寻找A组与B、C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再将该指标与变应性鼻炎的不同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指标描绘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及变应性鼻炎转归不良的诊断截断值。结果患者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组,A组24例,B组21例,C组26例。A组与B组间统计分析结果:Eos和嗅觉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U值分别为20.5、2.0;P均<0.01),血清总IgE、鼻分泌物Eos检查、SPT、CRP、上和下气道NO浓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间统计分析结果:Eos、嗅觉功能和下气道NO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U值分别为37.5、22.5、47.5;P分别为0.002、0.001、0.021);血清总IgE、鼻分泌物Eos检查、SPT、上气道NO浓度和CR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847,Eos>3.15%,为变应性鼻炎转归不良截断值。结论 Eos>3.15%可作为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其他检测指标无助于判定变应性鼻炎转归。
王明婕周兵崔顺九李云川黄谦
关键词:嗜酸细胞鼻窦炎哮喘预后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分类中的作用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鼻一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itiswithnasal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在分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嗜酸粒细胞浸润组(ECRSwNP)与非嗜酸粒细胞浸润组(non—ECRSwNP)。将两组患者血嗜酸粒细胞比例、血清总IgE水平、嗅觉评分、鼻窦CTLund—Mackay评分以及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将各指标与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强的临床指标,采用ROC曲线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及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ECRSwNP患者组63例,non—ECRSwNP患者组56例。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7.31%:3.90%)、血清总IgE水平(60.9IU/L:28.9IU/L)、嗅觉评分分别为(5.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20.01、1020.53、1092.52,P值均〈0.05)。两组上颌窦Lurid—Mackay评分分别为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01,P〈0.05);两组额窦、前筛、后筛、蝶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Lund—Mack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7.5、23.5、22.5、31.5、28.5,P值均〉0.05)。两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19)。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与血清总IgE均与病理结果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5、0.24,P值分别为0.001、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5.65%为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结论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两组CRSwNP患者在临床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是否大于5.65%进行初步分类�
王明婕周兵李云川黄谦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嗜酸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