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YZDA)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叶舒宪王倩李含崔世广唐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神话
  • 4篇文化
  • 3篇神话学
  • 2篇玉文化
  • 2篇四重证据法
  • 2篇文明探源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观
  • 1篇艺术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渊源
  • 1篇中华文明
  • 1篇中华文明探源
  • 1篇中华文明探源...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文化
  • 1篇神话研究
  • 1篇氏族
  • 1篇氏族制
  • 1篇氏族制度

机构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作者

  • 4篇叶舒宪
  • 2篇王倩
  • 1篇崔世广
  • 1篇唐卉
  • 1篇李含

传媒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珥蛇与珥玉:玉耳饰起源的神话背景——四重证据法的玉文化发生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穿耳和耳饰的起源,具有人类的普遍性。耳饰起源与史前期的人体神话观有密切联系。其特点是将头和耳视为通神或神圣的部位,并在耳与心之间建立神秘联系。以玉器为耳饰,是史前中国和东亚特有的文化现象,探究玉文化起源的奥秘,需要还原性地认识史前东亚的玉石神话观与人体神话观互动与结合的特殊情况。文章通过对珥玉礼俗与珥蛇神话的相关性探索,运用四重证据法,为玉文化发生研究提供神话学的理论解释。
叶舒宪
关键词:四重证据法
苏美尔青金石神话研究——文明探源的神话学视野被引量:8
2011年
人类五大文明的发生期都伴随着各自的玉石神话与信仰。其中,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以青金石崇拜为突出特色。分析20世纪考古学家解译出的苏美尔神话文本,从中可以找到重要的历史信息,如以青金石为神性特色的伊甸园生命树之原型,青金石产地阿富汗与苏美尔城邦的贸易关系,青金石神话信仰在古埃及、巴比伦和整个地中海文明中的传播等,据此重构5000年前文明城邦的神权意识形态内容,探索催生文明起源的神话观念动力。
叶舒宪
关键词:文明起源
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
2011年
通过对上古地中海文化区三大文明(埃及、苏美尔和希腊)的乱伦神话进行整体透视,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揭示乱伦主题在早期文明中发生的特定宗教观念语境,解读神话母题与农耕信仰的本源性因果关系。苏美尔创世神话突出表现两代神祇之间的乱伦与暴力杀戮倾向;古埃及的神权政治所建构的父母子三角关系神话,也以不惜乱伦为代价追求男性生命的再生与王权永恒。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为代表,希腊文学完成了对已流行数千年的代际冲突之主题的改造和提升,将该主题置换为英雄的无意识过失,让人伦道德引导下的自我问责和另一个异常古老的替罪羊主题组合再造,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俄狄浦斯王》。
唐卉
关键词:俄狄浦斯神话弑父乱伦
四重证据法重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以玉文化和龙文化的大传统研究为例被引量:15
2012年
中国文化是世界仅存的自史前时代一直绵续至今的古老文化体,其文化遗产形态复杂多样,既有多民族在广大地域空间的互动融合,又有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时间纵深维度。探索和重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并形成新的研究方法论。从四重证据法的应用角度,通过玉文化和龙文化交叉融合的案例分析——玉璜神话,可探讨立体地重新进入中国文化大传统的途径,为重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做出方法论的探索。
叶舒宪
关键词:四重证据法大传统玉文化龙文化
图像在古代文明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在高端文化中,图像是财富的象征物并且成为财富的一个构成性因素。作为财富的图像具有建构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功能,它成为精英阶层打造自身社会地位与身份的声威符号。图像在古代文明中的这种作用与其象征性属性密不可分,这也决定了它在古代文明中的双重价值——既是某一特定形态文明风格的象征性符号,又是特定形态下文明的物质性构成因素。因此,我们在界定文明内涵时,应将图像包括在内,使文明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同体范畴。
王倩
关键词:图像
神话学艺术起源研究新探
2012年
自古希腊以来的各种艺术起源学说均从经验论出发,将艺术发生视为一种静止的现象,艺术源头的探寻因而存在不可突破的"瓶颈"。神话学视角下的艺术探源遵循情境性原则,研究者将图像视为元叙述,它反映并揭示了艺术持有者的思想与理念。艺术源头的追寻由艺术与各种外部因素探讨转向艺术创造者认知体系的建构,其中包括宗教理念、宇宙观与意识形态框架的重构。神话学对艺术主体认知框架的重构使得艺术起源研究出现"向内转"趋向,艺术起源研究范式由此发生转变。
王倩
关键词:艺术神话学意识形态
中华文明探源的比较神话学视角被引量:8
2009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缺失了神话学视角,因而阻碍着考古学素材和人文学科阐释之间的沟通。比较神话学是重新进入中国传统的本源和有效门径,它具有贯通文、史、哲、宗教、道德、法律诸学科的多边际整合性视野。从整合性视野看,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它必然对特定文化的宇宙观、价值观和行为礼仪等发挥基本的建构和编码作用。要把握当代比较神话学整合性视野的优势,一个认识上的前提是:必须把神话概念从现代学术分科制度的割裂与遮蔽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转变就在于:将归类为民间文学一种体裁的神话,还原为文化编码的基因。
叶舒宪
关键词:比较神话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化基因
中日两国忠孝观的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考察中日两国的忠孝观,会发现在看似相近的表象下隐藏着各自不同的伦理要素。这一对道德观念反映了两国不同的伦理体系及社会形态。忠、孝道德观念在两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日两国传统意识间的差异,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对于正确认识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崔世广李含
关键词:忠孝道德观儒家文化氏族制度宗族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