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711020214)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北罡马钦郭博书刘培怡高娜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主题

  • 7篇黄河
  • 7篇
  • 7篇沉积物
  • 6篇磷酸盐
  • 4篇磷形态
  • 3篇动力学
  • 3篇动力学研究
  • 3篇粒径
  • 3篇表层沉积物
  • 2篇等温线
  • 2篇生物可利用磷
  • 2篇生物可利用性
  • 2篇吸附等温线
  • 2篇吸附动力学
  • 2篇可利用性
  • 2篇库布齐沙漠
  • 2篇黄河表层沉积...
  • 2篇巴丹吉林
  • 2篇巴丹吉林沙漠
  • 1篇水体

机构

  • 14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14篇李北罡
  • 9篇马钦
  • 4篇郭博书
  • 4篇刘培怡
  • 1篇焦小宝
  • 1篇张丽明
  • 1篇胡欣琪
  • 1篇李欣
  • 1篇高娜
  • 1篇乔亚斌
  • 1篇丁伟杰
  • 1篇白晓玲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样中磷形态分析及生物可获磷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6步连续提取法对采集于乌兰布和沙漠磴口段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及生物可利用磷的估算。结果表明:在所取沙样中总磷(∑Pi)平均含量为251.32μg·g-1,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占∑Pi含量的96.2%;有机磷(Or-P)占∑Pi的3.8%。在所有不同粒径沙样中,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最高,平均为233.72μg.g-1,占∑Pi的93.0%;其他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有机磷(Or-P)、铁结合态磷(Fe-P)、弱吸附态磷(Ads-P)、铝结合态磷(Al-P)、闭蓄态磷(Obs-P)。在所取沙漠颗粒物样中,∑Pi、Ca-P、Fe-P含量均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其中∑Pi、Ca-P的变化幅度较大,而Fe-P的变化幅度较小;Or-P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Ads-P、Obs-P、Al-P含量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性不强。所取沙样中潜在的生物可获得磷的量约占总磷的6.6%。
李北罡马钦郭博书
关键词:粒径
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沙样中磷的化学赋存形态被引量:4
2008年
文章采用7步连续浸提法对采集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在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沙样中总磷(TP)的含量范围为164.28~342.85μg/g,平均含量为275.20μg/g,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平均含量为264.24μg/g,占TP含量的96.02%;而有机磷(Or-P)平均含量为10.96μg/g,平均占TP的3.98%。在所有不同粒径的沙样中,自生钙结合磷(Ca-P)含量最高,平均为217.17μg/g,占TP的78.91%,其次是原生碎屑磷(De-P),平均含量43.36μg/g,占TP的15.76%,二者占TP的绝大部分;其他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有机磷(Or-P)、铝结合磷(Al-P)、铁结合态磷(Fe-P)、可交换磷(Ex-P)、闭蓄态磷(Obs-P)。在所取沙漠颗粒物样品中Ca-P、De-P和Ex-P的含量均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Or-PFe-P的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Obs-P、Al-P、的含量随粒径的变化无特定规律;总磷(TP)含量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李北罡丁伟杰郭博书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化学形态粒径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及磷的生物可利用性被引量:13
2009年
采用改进的七步连续提取法分别对黄河中下游流域5个不同段位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有机磷(OP)及各种无机磷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河海可能产生的影响,为预测黄河乃至渤海流域的营养状况、预防及科学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测黄河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范围为240.71-576.59μg.g^-1,以无机磷(IP)为主,占TP含量的85.73%-98.48%;OP含量占TP的1.52%-14.27%。受陆地河流和海流注入的影响,所研究沉积物样中TP、IP和O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靠近黄河口的渤海浅海区,其次是黄河口。IP分为6种形态磷,即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bs-P)、自生钙结合磷(Ca-P)和原生碎屑磷(De-P),其中以De-P为主,其次是Ca-P,分别占TP的52.47%-73.67%和18.32%-38.20%,Ex-P、Fe-P和Al-P含量均相对较低,Obs-P含量最低。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均与调查区沉积物粒径有一定相关性,粒径小于0.063 mm的沉积物样中TP和IP含量均最高。Ex-P、Al-P、Fe-P、Or-P和部分Ca—P作为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其总量至少占TP的6.09%-24.46%。
马钦李北罡焦小宝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生物可利用磷
二溴羧基偶氮胂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铈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二溴羧基偶氮胂的褪色作用.结果表明,在0.05mol·L^-1H2SO4介质中,Ce(Ⅳ)对二溴羧基偶氮胂具有很强的氧化褪色作用,且有色溶液的褪色程度与Ce(Ⅳ)量在0.25~10.0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最大吸收波长为530ri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2×10^5L·mol^-1·cm^-1,检出限为4.5μg·L^-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Ce(Ⅳ)的新方法,该法可直接用于红豆、土豆等农副产品中痕量铈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102%,样品不需预处理。结果令人满意。
李北罡李欣
关键词:二溴羧基偶氮胂褪色光度法农副产品
黄河上游沉积物在不同pH值下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2011年
研究了黄河上游10个不同表层沉积物在不同pH下对磷酸盐(P)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的影响,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比较了各自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沉积物对P的吸附量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在48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不同沉积物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但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异。2不同沉积物在不同pH值下对P的等温吸附具有相同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吸附容量随沉积物不同而异,其中8个沉积物对P的吸附量在接近中性时最大,随pH值增大或减小均表现为下降,且变化幅度均随沉积物不同而异;而其余两样品的吸附量在pH为9.0时最大,pH为6.0时最小。3不同pH条件下,沉积物对P的吸附行为很好地符合线性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同时对Lang-muir模型也具有较好地拟合效果。
刘培怡马钦李北罡
关键词:黄河表层沉积物磷酸盐吸附等温线PH
黄河上中游水体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释放行为被引量:13
2010年
研究了黄河上中游8个沉积物磷酸盐的吸附/释放动力学,比较了不同沉积物吸附磷的差别,分析了沉积物磷形态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均主要在前8h内完成,在前0.5h内对磷的吸附和释放速率均最快,在24h内吸附基本达到平衡;沉积物对磷的等温吸附曲线既符合线性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同时也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出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容量为0.095~0.272mg·g-1,且最大吸附容量与沉积物总磷、可交换态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在相应的上覆水中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存在一个吸附/解吸平衡点,对应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为0.009~0.031mg·L-1,均大于相应上覆水体中磷浓度,说明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磷的趋势。
李北罡高娜马钦
关键词:黄河沉积物磷酸盐
巴丹吉林沙漠沙样中磷形态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7步连续浸提法对巴丹吉林沙漠西北部黑风口沙样中磷的各种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同粒度的黑风口沙样中总磷(TP)含量范围为184.95-338.66μg·g-1,平均含量254.34μg·g-1,其主要组成为无机磷(IP),平均含量为246.60μg·g-1,平均占TP的96.96%;而有机磷(Or-P)含量范围为2.85-18.72μg·g-1,平均占TP的3.04%。在所有不同粒度的沙样中,自生钙结合磷(Ca-P)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174.52μg·g-1,占TP含量的68.62%,其次是原生碎屑磷(De-P),占TP含量的23.25%,二者占TP含量的绝大部分;其他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有机磷(Or-P)、铁结合态磷(Fe-P)、铝结合磷(Al-P)、交换态磷(Ex-P)、闭蓄态磷(Obs-P)。在所取沙漠颗粒物样中TP、Ca-P、De-P、Fe-P、Obs-P各自含量都随沙样粒度的减小而增大,而Or-P的含量变化则相反;Ex-P、Al-P含量受颗粒物粒度变化的影响趋势不明显。
李北罡张丽明郭博书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粒度
黄河中下游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了黄河中下游10个不同表层沉积物在黄河水体中对磷酸盐(P)的吸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黄河沉积物对P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但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吸附速率均在前8h内较快,以后逐渐趋缓,在48h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不同黄河沉积物对P的吸附量均随P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沉积物含量增大而减小;(2)不同沉积物在不同P初始质量浓度下对P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及Weber-Morris扩散方程,求得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和扩散速率常数分别在11.9866~157.55g·mg-1·h-1和0.0005~0.0119mg·g-1·h-1/2之间,吸附过程由P在沉积物内扩散控制。
李北罡马钦刘培怡
关键词:黄河沉积物磷酸盐吸附动力学
沙漠颗粒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颗粒物中的磷含量及其在黄河水体中对磷酸盐(P)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不同沙漠颗粒物中无机磷(IP)、有机磷(OP)和总磷(TP)含量有所差别,其平均值分别为257.70μg/g、42.65μg/g和312.39μg/g;(2)沙漠颗粒物对磷的吸附行为既受温度影响,也随颗粒物的种类不同而异,但吸附等温线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其等温吸附行为均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线性方程和Langmuir模型,达到了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并由Langmuir方程获得了不同沙漠颗粒物样分别在25℃、35℃和45℃下对P的最大吸附容量在0.074~0.110mg.g-1、0.054~0.131mg.g-1和0.024~0.132mg.g-1之间,此值可真实反映沙粒进入水体后吸附P的库容量。
李北罡胡欣琪马钦
关键词:库布齐沙漠颗粒物磷酸盐
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沙样中磷的化学赋存形态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采用七步连续萃取法对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沙样磷形态的分析,揭示了恩格贝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及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所取沙样中总磷(TP)含量在94.33~251.04μg·g^-1之间,且含量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无机磷(IP)含量在88.75~234.83μg·g^-1之间,占TP含量的94.08%~93.54%,其中以自生钙结合磷(Ca-P)和原生碎屑磷(De-P)为主,二者占到TP含量的82.81%~86.13%。有机磷(Or-P)含量在5.58~16.21μg·g^-1之间,占总磷的5.91%~6.46%。在所有不同粒径沙样中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原生碎屑磷(De-P)、自生钙结合磷(Ca-P)、有机磷(Or-P)、吸附态磷(Ads-P)、铁磷(Fe-P)、铝磷(Al-P)、闭蓄态磷(Obs-P),其中Obs-P含量极微。在所取沙样中Ads-P、Fe-P、De-P、Or-P、Al-P、Obs-P各自含量都随颗粒物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但Al-P和Obs-P的变化幅度很小。而Ca-P含量受粒径影响较小,粗颗粒沙样中含量略高一些。
李北罡郭博书
关键词:库布齐沙漠磷形态粒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