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1DZW015)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宋文坛吴晓雪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新时期之初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化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化
  • 1篇伤痕
  • 1篇伤痕小说
  • 1篇史书
  • 1篇尴尬
  • 1篇文学
  • 1篇小说
  • 1篇写作
  • 1篇历史书写
  • 1篇历史叙述
  • 1篇话语功能
  • 1篇改革文学

机构

  • 2篇渤海大学

作者

  • 2篇宋文坛
  • 1篇吴晓雪

传媒

  • 1篇作家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道德化写作的话语功能与尴尬命运——“新时期”之初的“改革文学”创作
2014年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文学致力于建构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道德化写作模式。这一道德化叙事的形成与特定社会时局的影响紧密相连,也离不开时代语境转换下社会大众潜意识的支持,同时透露出一代作家、批评家期望以文学担负起历史责任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这一写作模式的批评形成对改革文学的另一种"主流"评价,从而使改革文学显现出与时代"错位"的尴尬。这一现象正凸显了当代历史叙述的内在悖论和冲突性难题。
宋文坛
关键词:改革文学
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书写——新时期之初伤痕小说的历史叙述模式分析
2013年
新时期之初的伤痕小说面临如何叙述当代历史的问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伤痕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的叙述模式表现其历史立场:以"忠奸对立"方式将文革历史"空白化",以时间切分方法表达"回归十七年"的历史立场,以"忠诚"叙述表现对革命"原点"的回归,等等。这些历史叙述模式体现出鲜明的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特点,使伤痕小说成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书写。
宋文坛吴晓雪
关键词:历史叙述伤痕小说意识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