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53)
-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2
- 相关作者:袁训来周传明龚淼曹瑞骥孔凡凡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Chuaria的解剖结构及其植物属性被引量:2
- 2011年
- Chuaria是目前已知的前寒武纪的少数几个全球广布的宏体化石之一.尽管Chuaria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但是其系统位置却至今尚未最后确定.人们曾经围绕着这个常见化石的系统位置提出了多个互相排斥的假说.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其是多细胞藻类,但是这种说法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解剖结构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本文清晰地揭示了Chuaria的细胞结构,Chuaria中细胞壁的存在表明其是真核多细胞藻类.这一结论与最近生物地球化学的结论不谋而合.其中细胞壁厚度的变化表明该生物中已经出现初步的细胞分化.这些前寒武纪化石细胞内的膜状结构进一步支持该生物的真核生物属性.这些数据和结论部分结束了长期以来围绕Chuaria分类位置的争辩,使得Chuaria成为少数几个已知的新元古代冰期之前出现的多细胞真核生物的成员.
- 王鑫袁训来周传明杜开和龚淼
- 关键词:植物细胞壁多细胞真核生物
- 古元古代冰期事件:山西五台地区滹沱群的碳同位素证据被引量:6
- 2011年
- 古元古代全球性冰期(~2.3Ga)可能是地质历史时期发育最早的雪球事件.华北地区广泛出露古元古代轻微变质沉积岩,但缺乏古元古代冰期事件的沉积学证据.研究了山西五台地区古元古代滹沱群(2.5~2.2Ga)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δ13C值在垂向地层序列中的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豆村亚群大石岭组碳同位素高正值(δ13Ccarb值3.2‰~1.0‰);东冶亚群纹山组-大关洞组中部碳同位素值的降低(δ13Ccarb值2.0‰~-1.2‰),伴随着叠层石从繁盛到衰落的过程;至大关洞组上部及其与槐荫村组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发生显著负漂移(δ13Ccarb值1.4‰~-3.3‰),该段地层叠层石不发育;在其之上的北大兴组-天蓬垴组碳同位素比值逐渐恢复到零值附近(δ13Ccarb-1.2‰~1.4‰),叠层石迅速繁盛.在东冶亚群建安村组-大关洞组中部出现的碳同位素负漂移可能是古元古代全球性冰期事件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响应,反映古元古代全球古气候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 孔凡凡袁训来周传明
- 关键词:冰期碳同位素滹沱群古元古代
- 元古代刘老碑组Leiosphaeridia asperata膜壁的超微结构及其亲缘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安徽淮南元古代刘老碑组页岩中产出大量光面球形疑源类化石Leio-sphaeridia asperata.化石的膜壳直径为13-360μm,变动范围非常大.本文利用SEM和TEM技术观察其膜壳超微结构的特征,结果显示部分L.asperata标本的内表面具有微弱的棱状条纹,一些化石的膜壁具有明暗相间的条带,一类标本的膜壳具有"三明治"式结构(TLS),个别标本的膜壳同时具有明暗条带和TLS结构.通过与现生藻类进行对比,这些复杂的膜壁结构可能反映了与现生微体绿球藻类具有亲缘关系的真核藻类的不同生长阶段的结构特征,抑或表明真核藻类在元古代已经发生了较大的结构分异.
- 龚淼周传明尹磊明袁训来王春朝
- 关键词:超微结构亲缘关系元古代
- 中国叠层石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09年
- 叠层石学科是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经中国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叠层石研究取得多项成就,主要有:建立了华北元古宙叠层石组合序列;对某些新元古代叠层石的微生物组分和微生物席特征进行了初步揭示;从理论上对矿化叠层石的成因提出了解释;提出假裸枝叠层石科(Pseudogymnosolenaceae)可作为中元古代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利用雾迷山组的叠层石标本开展了古生物钟研究的尝试以及探明新元古代一种特殊的叠层石微构造可能具等时性。
- 曹瑞骥袁训来
- 关键词:叠层石蓝菌元古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