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1-4003-02)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静侯海霞李博宇华琦吴娜琼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合并
  • 1篇血脂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标志物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他汀
  • 1篇住院
  • 1篇转归
  • 1篇卒中
  • 1篇细胞
  • 1篇隔日
  • 1篇梗死
  • 1篇伐他汀
  • 1篇反应蛋白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C-反应蛋白
  • 1篇标志物

机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篇郭远林
  • 1篇贾燕珺
  • 1篇华琦
  • 1篇孙静
  • 1篇徐瑞霞
  • 1篇李建军
  • 1篇李博宇
  • 1篇侯海霞
  • 1篇刘俊
  • 1篇吴娜琼
  • 1篇李静

传媒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隔日与每日治疗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隔日给药10mg与每日给药10mg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和炎症标志物的治疗差异。方法将3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隔日给药10mg(N=19)和每日给药10mg(N=18)治疗6周后,比较用药前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结果服药6周后,隔日治疗组和每日治疗组患者血清LDL-C、CRP、IL-6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效果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mg瑞舒伐他汀隔日治疗和每日治疗能同样有效改善中国患者的血脂和炎性标记物水平。
孙静徐瑞霞刘俊贾燕珺郭远林吴娜琼李建军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血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卒中病史患者危险因素及住院转归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发病及住院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并收治入院的7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既往是否合并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387例)和对照组(384例)。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发病特点及住院转归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全因死亡。结果(1)卒中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1(37~91)和62(29~90)岁,卒中组女性患者多于对照组(分别为125和91例),合并高血压[分别为72.9%(282例)和47.6%(183例)]和2型糖尿病[分别为39.0%(151例)和20.8%(80例)]的发生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卒中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中位数11和4 h),出现心电图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6.0%(62例)和1.8%(7例)]较高,合并应激性胃溃疡[分别为7.0%(27例)和2.1%(8例)]、心房颤动[分别为10.6%(41例)和3.9%(15例)]和急性肺水肿——心功能Killip≥Ⅱ级[分别为51.9%(201例)和37.8%(145例)]发生率更高;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发生率卒中组较对照组[52.9%(126/238)和32.4%(97/299)]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卒中组与对照组患者新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7%(22例)和1.8%(7例)]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3.7%(53例)和7.6%(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既往明确有卒中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女性患者发生率更高且大多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往往合并消化道溃疡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且冠状动脉造影多显示多支病变,住院期间更容易
李博宇华琦李静侯海霞
关键词:心肌梗死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