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1042)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魏国锋王昌燧秦颍张爱兵宫希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铜器
  • 5篇青铜
  • 5篇青铜器
  • 3篇相分析
  • 3篇矿料来源
  • 2篇铜矿
  • 1篇锈蚀
  • 1篇锈蚀产物
  • 1篇岩相
  • 1篇岩相分析
  • 1篇氧化铜矿
  • 1篇冶金史
  • 1篇冶炼
  • 1篇冶炼过程
  • 1篇遗物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出土
  • 1篇中毒
  • 1篇同位素
  • 1篇铅同位素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安徽大学
  • 2篇黄石市博物馆
  • 2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作者

  • 7篇秦颍
  • 7篇王昌燧
  • 7篇魏国锋
  • 2篇宫希成
  • 2篇张爱兵
  • 2篇毛振伟
  • 1篇曲艺
  • 1篇李清临
  • 1篇韩楚文
  • 1篇刘文齐
  • 1篇龚明
  • 1篇曲毅

传媒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岩矿测试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有色金属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天然氧化铜矿与铜制品腐蚀产物区别的探讨被引量:5
2005年
在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铜渣、小块孔雀石等与炼铜有关的遗物。为探究这些孔雀石到底是天然的氧化铜矿还是铜制品的腐蚀产物 ,本工作对天然氧化铜矿和青铜器腐蚀产物进行岩相分析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天然氧化铜矿大都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构造 ,而在铜制品的腐蚀产物中却很难发现这些结构构造 ;同时 ,二者在元素成分上也有显著不同 ,Bi、Sb、As、Fe、Mo、Co、Mn等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区分天然氧化铜矿和青铜器腐蚀产物的一个判别标志。结合岩相分析和成分分析 ,可以确定一个遗址出土的孔雀石或蓝铜矿是天然氧化铜矿还是铜制品的腐蚀产物 ;同时 ,可进一步判断是红铜的腐蚀产物还是青铜的。这一结论对探讨铜冶金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魏国锋秦颍王昌燧张爱兵宫希成
关键词:青铜器氧化铜矿岩相分析
大冶李德贵冶炼遗址矿冶遗物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大冶李德贵冶炼遗址矿冶遗物进行了物理测试、成分分析和物相分析。物理测试结果表明,遗址炼渣的熔融温度高于1280℃;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李德贵炼渣中铜含量很低,远低于炼铜渣的铜含量;而其铁含量很高,与欧洲早期铁器时代和罗马时代的块炼铁渣相近;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李德贵炼渣的主要物相与炼铜渣没有区别,但炼铜渣中发现一些铜氧化矿和硫化矿。结合对其他冶炼遗物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该冶炼遗址是一处炼铁遗址。工作台面上发现的炼渣与铁矿石的混合物,表明古人很可能已将炼渣回收利用,与铁矿石原料一起回炉冶炼。
魏国锋秦颍韩楚文曲毅王昌燧董亚巍
关键词:炉壁物理测试物相分析
青铜器溶铅实验及有关问题初探被引量:7
2005年
为科学探讨夏商周三代因使用青铜器可能引起的铅中毒和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仿古含铅青铜器做了一系列溶铅实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了铅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含铅青铜器煮、盛食物会导致严重的铅污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而以使用这些青铜礼器为荣耀的上层统治者们却为此可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铅中毒,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秦颍魏国锋刘文齐毛振伟王昌燧董亚巍
关键词:青铜器铅中毒青铜时代
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主要研究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冶金考古中的潜在应用。实验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试了湖北铜绿山、宁夏照壁山、山西中条山和内蒙古林西大井古代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元素含量,通过对其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结果发现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主要富集在炼渣中,金属铜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因此,要想根据青铜器中的稀土元素特征示踪铜料来源,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对比各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配分曲线,发现炼渣的稀土配分曲线为判断古代所使用的冶炼技术及铜矿石的输出路线提供了可能。
魏国锋秦颍罗丰曲艺王昌燧
关键词:青铜器铜矿矿料来源稀土
大井矿冶遗址冶炼产物的输出方向被引量:3
2006年
大井矿冶遗址是我国北方发现最早的一处古铜矿遗址。本文利用ICP方法,测试了该遗址的铜矿、炼渣和辽西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结果显示,遗址的冶炼金属产品Ag、As、Sb、Bi、Co、Zn等元素含量偏高,Mo含量偏低。同时发现,这批辽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明显不同于铜绿山和皖南的铜锭,而与大井铜矿很相似,其铜料来源很可能来自大井古铜矿或其周边铜矿。这一结论,对探讨大井古铜矿冶炼产品的使用范围和辽西地区的冶金历史有重要意义。
魏国锋秦颍王昌燧刘博王刚
关键词:矿料来源青铜器微量元素
古代青铜器基体与其锈蚀产物铅同位素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利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和ICP-AES测试了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样品的锈蚀产物和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及其化学成分,以研究铅同位素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因不同产地铅料混用引起的混合不均匀现象.结果初步显示,铅同位素组成不受青铜器锈蚀的影响,可以用锈蚀产物的铅同位素比值代替其基体的;同时,不同产地铅料在青铜器中的混用且又混合不均,可能造成青铜器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和锈蚀产物的明显不同.
魏国锋秦颍王昌燧李清临张爱兵宫希成
关键词:铅同位素青铜器锈蚀产物矿料来源
金沙遗址出土铜片的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X射线荧光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现代检测手段,分析金沙遗址出土铜片的元素成分和金相组织,探讨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铜片为高温热锻成形,其热锻温度范围在500-700℃之间,符合现代金属学原理。铜片表面的树形纹饰是用预先制作的树模在铜片上压印而成。这一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成都平原的青铜加工技术有重要意义。
魏国锋毛振伟秦颍王昌燧龚明
关键词:冶金史金沙遗址热锻金相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