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123001-3A)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成斌梁云涛潘英华徐志健黄娟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野生
  • 4篇野生稻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脱分化
  • 2篇普通野生稻
  • 2篇分化
  • 2篇分子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诱导分化
  • 1篇愈伤组织诱导
  • 1篇育种
  • 1篇原生地
  • 1篇水稻
  • 1篇水稻育种
  • 1篇胚性
  • 1篇胚性愈伤
  • 1篇胚性愈伤组织
  • 1篇最大面积

机构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宁职业技术...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陈成斌
  • 5篇梁云涛
  • 4篇潘英华
  • 3篇梁世春
  • 3篇黄娟
  • 3篇徐志健
  • 2篇余建平
  • 1篇颜群
  • 1篇高汉亮
  • 1篇陈远孟
  • 1篇刘开强
  • 1篇杨庆文
  • 1篇龙丽萍
  • 1篇曾华忠
  • 1篇张宗琼
  • 1篇张万霞
  • 1篇屈湫明
  • 1篇段俊枝
  • 1篇张君

传媒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贵港最大面积原生地新收集普通野生稻分子鉴定评价
2013年
为了对来自贵港市最大面积原生地新收集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居群内的个体进行区分。选择分布于水稻染色体组的25对微卫星(SSR)引物对来自贵港的349份材料进行多样分析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个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6,有效等位基因数Ae=2.23,期望杂合度He=0.44,实际杂合度Ho=0.40,香农指数I=0.88。该居群可分为4个亚群结构,并且90%以上个体可以得到区分。该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SSR分子标记可以简单有效的区分群体内的大部分个体,提高了保护效率。
黄娟陈成斌杨庆文徐志健梁云涛张万霞梁世春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分子标记
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以实现柬埔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保障国际粮食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柬埔寨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广西农业科学院与柬埔寨水稻科技的互补优势,提出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对策建议。【结果】柬埔寨水稻生产存在缺乏先进科学技术及创新能力、水稻产量低、品种退化严重、农田基本设施落后、栽培技术简单、管理模式粗放、农业加工体系落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具备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水稻种质资源与品种丰富、栽培和加工技术等互补优势。【建议】广西农业科学院可在柬埔寨推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水稻合作示范基地、加强与柬埔寨大米加工领域的合作等,以推动中柬农业合作进一步发展。
屈湫明张君陈远孟陈成斌刘开强龙丽萍
野生稻抗稻瘟病渗入系的培育及抗性分子分析
2014年
稻瘟病是严重威胁水稻种植生产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采用抗稻瘟病的野生稻种质材料为供体亲本,与栽培稻测253和GX-12为轮回亲本,通过多代杂交、回交和自交,培育出6个野生稻渗入系群体。经过自然诱发鉴定和苗期人工鉴定,分别从野生稻渗入系群体C1、C2和G1筛选出69份抗稻瘟病材料。其中,抗稻瘟病生理小种ZA1的渗入系材料有38份,抗ZB17小种21份,抗ZC13小种10份。随后,以对ZA1小种表现抗性的C1选择群体为定位群体,运用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法挖掘稻瘟病抗性基因/QTL位点,分别在1、2、5、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1个抗病QTLs。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水稻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基因材料和技术理论依据。
梁云涛陈成斌颜群潘英华高汉亮
关键词:稻瘟病QTL
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野生稻为水稻的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受到人为选择,其中蕴含着大量栽培稻已丢失的优异基因,是重要的基因宝库。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挖掘野生稻的优异种质,探索其优异性状的内在遗传规律,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从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近几年野生稻的不育性、抗病虫性以及抗逆性等优异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潘英华陈成斌梁世春黄娟徐志健曾华忠梁云涛
关键词:野生稻不育抗虫抗逆
普通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建立野生稻的脱分化与分化体系,以普通野生稻为试验材料,通过在N6D、NB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IAA、NAA、2,4-D、6-BA、KT),统计野生稻在不同诱导培养基上的出愈率,从而确定最佳诱导培养基,并观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情况。结果发现,以N6D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6.0mg/L、3.0mg/L、3.0mg/L、1.5mg/L的2,4-D、NAA、IAA、KT,接种7d后出愈率高达56.7%,愈伤组织直径为0.31cm,将其转入MS分化培养基,24d后分化成苗。说明该诱导培养基是培养普通野生稻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
潘英华梁云涛陈成斌梁世春段俊枝余建平黄娟徐志健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愈伤组织脱分化分化
高秆野生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获得品质优良的愈伤组织是野生稻资源离体保存和遗传转化的基础。以高秆野生稻为材料,通过采用N6D与NB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高秆野生稻愈伤诱导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优质胚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情况。结果表明,以N6D为基础培养基,2,4-D浓度为2.0 mg·L-1的培养基诱导高秆野生稻的出愈率最高,达到50.00%。以NB为基本培养基,最优激素组合为2.0 mg·L-12,4-D+3.0 mg·L-1NAA+3.0 mg·L-1IAA+1.5 mg·L-1KT,出愈率为35.0%,愈伤直径为0.43 cm,愈伤色泽淡黄,质地紧密。说明适宜的激素组合能够诱导高质量的高秆野生稻胚性愈伤,良好的胚性愈伤在MS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为60.0%。通过培养基改良的方式可建立高秆野生稻脱分化与分化的离体研究体系。
梁云涛潘英华余建平陈成斌张宗琼
关键词:诱导分化脱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