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038)

作品数:9 被引量:78H指数:4
相关作者:秦志宏张丽英李新艳李兴顺陈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
  • 3篇萃余煤
  • 2篇炭化
  • 2篇炭膜
  • 2篇萃取
  • 1篇循环利用
  • 1篇正己烷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水蒸气活化
  • 1篇水蒸气活化法
  • 1篇陶瓷
  • 1篇萃取物
  • 1篇黏结性
  • 1篇小分子
  • 1篇小分子化合物
  • 1篇沥青质
  • 1篇煤结构
  • 1篇膜制备
  • 1篇孔结构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8篇秦志宏
  • 5篇张丽英
  • 4篇李新艳
  • 3篇陈娟
  • 3篇李兴顺
  • 3篇陈冬梅
  • 2篇巩涛
  • 1篇田誉娇
  • 1篇孙昊
  • 1篇蒋玢
  • 1篇李保民
  • 1篇张迪
  • 1篇王迪
  • 1篇刘奇伟
  • 1篇程远见

传媒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煤炭转化
  • 1篇煤炭工程
  • 1篇广州化工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 1篇Mining...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煤的黏结性来源及形成机理被引量:20
2010年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2/NMP混合溶剂萃取与反萃取,实现了对煤中强黏结能力组分、弱黏结能力组分和不黏组分等族组分的分离.对各族组分进行了FTIR,GC/MS和黏结指数GR.I的分析测定,探讨了煤中黏结性的来源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煤的P4+P3族组分都具有极强的黏结能力,其GR.I值基本相同;有弱黏结能力的P1族组分的GR.I值大小则因煤种而有差异.决定煤黏结性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煤中的P4+P3族组分含量,其次是P1族组分含量,再其次是煤的变质程度(决定P1族组分的黏结能力大小).煤中的苯系列化合物、萘系列化合物、蒽与菲系列化合物和长链烷烃是煤黏结性的活性组分;它们有适度的分子结构和大小,使其在热解过程中主要生成胶质体液相;萃余煤具有大分子结构,热解时主要产生气相、焦油蒸汽和固相,不产生液相或液相很少.黏结性活性组分越多,热解时形成胶质体液相就越多,黏结能力也就越强.
秦志宏李兴顺陈娟张丽英侯翠利巩涛
关键词:黏结性
萃余煤制备炭膜的炭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向萃余煤中添加黏结剂,按正交试验在设定条件下加压成型,炭化制备得到平板状炭膜,初步探讨了七个因素对炭膜孔隙率的影响,根据极差分析结果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借助比表面积孔径测定仪对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对炭膜的孔隙率影响最大,炭化终温保持时间的影响最小;最高孔隙率为23.29%;以中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在20~300觷A。
李新艳秦志宏张丽英陈冬梅
关键词:萃余煤炭膜正交试验炭化
全煤阶煤的正己烷分次萃取及萃取物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索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在整个煤阶中的赋存方式及溶出规律,采用正己烷溶剂对年轻褐煤至无烟煤八种煤样进行分次萃取,分析了一定时间段内各煤样萃取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次萃取物进行GC分析.结果表明,煤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三种赋存形态即游离态、微孔嵌入态及网络嵌入态,在整个煤阶中具有普遍规律性;不同煤阶煤的累积萃取率与累计萃取时间均服从对数函数关系;分次萃取率及总萃取率与碳含量均呈现"椅子"形曲线关系;正己烷可溶小分子化合物中的Ⅱ型分子最容易析出,Ⅰ型分子次之,Ⅲ型分子最难溶出,且Ⅰ型分子仅在烟煤中才有显现;煤的变质过程基本符合煤的三大变质反应过程即芳构化反应过程、裂解碎化加氢稳定反应过程和缩合反应过程的观点.
李兴顺秦志宏张丽英陈娟李保民蒋玢
关键词:萃取小分子化合物
煤全组分分离工艺中溶剂循环利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新鲜NMP、精馏塔釜液NMP和减压蒸馏回收NMP溶剂分别与CS2按体积比(1∶1,V∶V),并使用反萃取剂在温和条件下,将淮北童亭煤全组分分离为四种不同的族组分,对各族组分的产率和FTIR特征吸收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精馏塔釜液NMP可直接作为循环溶剂使用,当其中的轻质组分积累到一定量后,提取部分塔釜液除去其中的轻质组分后再循环,以此实现溶剂的优化利用。最后提出了煤全组分分离工艺技术路线。
陈娟秦志宏张丽英程远见刘奇伟
关键词:循环利用产率FTIR
基于煤沥青质族组分的陶瓷-炭复合膜制备被引量:4
2012年
以煤全组分族分离所得的沥青质族组分为新型前躯体材料,采用浸渍法在陶瓷支撑体上涂膜,再经干燥和炭化制备出陶瓷-炭复合膜,并主要考察了成膜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沥青质溶胶浓度、涂膜次数和浸渍时间的增加,复合膜孔隙率和水渗透率降低,对Fe(OH)3胶体截留效果增强;适当提高涂膜液温度和干燥温度,也能使复合膜更致密均匀,改善其孔结构和分离性能;根据对Fe(OH)3的截留结果,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沥青质溶胶浓度为336.7g/L,浸渍涂膜2次,浸渍时间为35min,涂膜温度为55℃,干燥温度为80℃。
陈冬梅秦志宏李新艳田誉娇王迪
关键词:沥青质复合膜
煤萃取过程的TEM分析与煤嵌布结构模型被引量:43
2008年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2/NMP混合溶剂萃取,发现该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可溶物的溶解,其间有一部分萃取物依靠浮力作用悬浮在溶剂中,在离心分离条件下并不能沉降到萃取残渣中,因此所得的CS2/NMP混合溶剂对某些煤的高萃取率并不是全部由分子意义上的溶解所得.通过向CS2/NMP混合溶剂萃取液中添加反萃取剂的反萃取过程,可以将2种类型的悬浮物高度富集形成固体形态的精煤和黏结组分.提出了煤的嵌布结构理论模型及其概念,认为煤是以大分子组分、中型分子组分(包括中Ⅰ型和中Ⅱ型)、较小分子组分和小分子组分共同组成的混合物,这5种族组分之间主要以镶嵌的分布方式相连接,可以通过CS2/NMP混合溶剂为主的萃取反萃取使其彼此分离.应用该模型可以对萃取过程及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秦志宏巩涛李兴顺侯翠利张迪孙昊
关键词:萃取煤结构
萃余煤制备炭膜支撑体及孔结构表征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向萃余煤中添加黏结剂加压成型,进行炭化和活化制备得到平板状炭膜支撑体。结果表明:萃余煤热解的残碳量为79.18%;活化后支撑体的比表面积约为活化前的7~8倍,总孔容增大了4倍;孔隙率和渗透率最大分别为38.04%和6 219.90 L/(m.2h.MPa);对Fe(OH)3胶体的截留率为37.44%
李新艳秦志宏张丽英
关键词:萃余煤炭化孔结构
Group separation of coal components and new ideas of coal utilization as petroleum被引量:19
2009年
Four different groups of components were separated from coal under mild conditions of extraction and stripping process. Within these groups, and with pre-separation, individual utilization of all coal components can be realized, similar to petroleum components and enhance the inherent value and utilization value of coal, as well as increas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omponent were analyzed with measurements by FTIR, GC/MS, 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aking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al can be separated into residues, ultra-pure coal, asphaltene components and light components by adding solvents for stripping into the CS2/NMP mixed extraction solution. Those four groups of components present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presence of carbon and hydrogen elements, in the structure of functional groups, in their macroscopic structure and micro-morphology and caking properties. Every component possesses its own inherent values and approaches. A new idea of coal processes and utilization, similar to the use of petroleum is proposed.
QIN Zhi-hong HOU Cui-li CHEN Juan ZHANG Li-ying MA Jie-qiong
关键词:COALSEPARATION
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炭膜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童亭萃余煤为原料制备炭膜,采用水蒸气为活化剂调孔,探讨了加水蒸气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炭膜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炭膜的孔主要是微孔和中孔,当水蒸气加入量1.41 mL/min,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05 min,最有利于孔隙率的增加,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炭膜孔隙率为35.8%。可见利用水蒸气活化法调节炭膜的孔隙是可行的。
李新艳秦志宏陈冬梅
关键词:萃余煤炭膜水蒸气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