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1-002)

作品数:7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林丹廖纪佳朱筱敏唐洪明任明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低渗
  • 3篇油田
  • 3篇特低渗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砂岩
  • 2篇油藏
  • 2篇油层
  • 2篇砂岩
  • 2篇特低渗透
  • 2篇特低渗透砂岩
  • 2篇西峰油田
  • 2篇储层
  • 1篇低渗透砂岩储...
  • 1篇低渗透砂岩油...
  • 1篇低渗油藏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震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2篇唐洪明
  • 2篇朱筱敏
  • 2篇廖纪佳
  • 2篇林丹
  • 1篇翟文亮
  • 1篇沈霞
  • 1篇何瑶瑶
  • 1篇毛治国
  • 1篇唐敏
  • 1篇张春生
  • 1篇赵峰
  • 1篇李皋
  • 1篇宋立忠
  • 1篇白斌
  • 1篇陈践发
  • 1篇刘柳红
  • 1篇周从业
  • 1篇曾凡成
  • 1篇焦创赟
  • 1篇杜红权

传媒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5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露头、自然伽玛、岩石地球化学和测井地震一体化综合厘定层序界面——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被引量:15
2010年
基于层序地层单元形成过程中古气候环境及其控制下的湖平面突变面,以及层序单元中岩石粘土矿物、微量元素、镜质体反射率等微观参数突变面具有良好响应的原理,通过开展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实测野外地质剖面、地震剖面、电测曲线等常规识别方法,结合野外自然伽玛数据测量、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微观综合识别层序界面方法,最终在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据此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为减少层序地层研究中依靠人为经验识别层序界面的随意性,探索建立综合识别层序界面,对建立划分层序格架的精确方法提供新的尝试。
白斌邹才能朱如凯翟文亮刘柳红戴朝成张健杜红权毛治国
关键词:层序界面自然伽玛岩石地球化学
用微观方法研究西峰油田长8油层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岩石应力敏感性被引量:13
2012年
基于铸体薄片、岩心物性测试及压汞分析认为,西峰油田长8油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通过试验研究孔隙型岩样和裂缝型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利用特殊设计的裂缝可视化测试系统、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等微观分析测试手段评价裂缝闭合规律及定量表征裂缝宽度变化;基于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孔隙和裂缝应力敏感性的损害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孔隙型岩样应力敏感性较弱,裂缝型岩样应力敏感性强;孔隙衬里绿泥石、局部分布的石英加大、自形程度高的石英雏晶是孔隙型岩石应力敏感损害率低、渗透率恢复率高的主要原因;裂缝表面的微凸起发生弹塑性形变是裂缝应力敏感性损害极强的主要原因。建立的孔隙和裂缝的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可以为高效开发该类油藏提供依据。
廖纪佳唐洪明朱筱敏李皋赵峰林丹
关键词:西峰油田长8油层特低渗透砂岩孔隙应力敏感性
大型整装特低渗油藏中含水期稳产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靖安油田五里湾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的大型整装特低渗砂岩油藏,目前含水已超过20%,进入中含水开发期。针对开发中暴露出的水驱油效率下降、见水后产液(油)指数急剧下降及油田稳产难度大的特点,建立了中含水期长6油藏稳产技术,提出了下步稳产方向,通过稳产技术的现场试验及应用,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开发水平。
杨玉祥
关键词:稳产技术长6油层组靖安油田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实验及损害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为例被引量:46
2012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砂岩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及全岩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应用室内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进行水敏实验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水敏实验前、后岩心内部粘土矿物产状和孔隙结构参数等微观特征的变化,以此探讨水敏损害机理。研究表明,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其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不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少(仅为11.4%),主要体现为伊利石的化学性质。储层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膨胀性粘土矿物引起的损害程度有限,岩心水敏损害机理主要为:次生非晶态物质缩小有效喉道半径;多种粘土矿物共生结构破坏或分散;非膨胀性粘土矿物集合体的分散和单晶碎裂;孔隙杂基结构坍塌及微粒运移加剧喉道堵塞。
廖纪佳唐洪明朱筱敏任明月孙振林丹
关键词:水敏性特低渗透砂岩西峰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松南长春岭背斜带油源对比与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长春岭背斜带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南邻双城、北邻三肇两个生烃凹陷。为明确其油源和成藏控制因素,利用萜烷、伽马蜡烷和藿烷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原油类型和油-油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岭背斜带和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原油为I类,双城凹陷原油类型为II类。通过三环萜/五环萜与Tm/Ts比值对比可知,长春岭背斜带与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原油相似,与双城凹陷的原油存在明显区别。结合烃源岩成熟度、生排烃能力和平面分布可知,长春岭背斜带的石油来自其北部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可能行较大,为上生下储组合。南部双城凹陷供油少的原因是烃源岩成熟度低、排烃能力差。用泥岩压实法恢复的古构造结果表明,位于现今高部位的勘探失利井实际上处于古构造的低部位,不是主成藏期油气运聚的有利方位,因而无油气显示。生烃中心的分布、成藏期的古构造背景、近南北向展布的砂体及断层是控制本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宋立忠陈践发刘灵童窦旭明唐敏沈霞
关键词:油源运移古构造松辽盆地南部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4+5层沉积微相研究
2012年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根据已有的岩心、测录井资料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三叠纪长4+5期的沉积相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华庆地区元281~白284井区三叠纪长4+5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长4+5期由于后期发生了一次湖侵,砂体产生退积,分流河道变宽,分割性减弱,砂体沉积范围较前期扩大;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为发育,是该区内良好的储集层,也是今后勘探和开发的主要方向.
周从业张春生何瑶瑶曾凡成王文乐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微相展布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合水-塔尔湾长7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综合运用物性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与资料,对合水—塔尔湾长7砂岩储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等研究,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溶蚀相、石英加大和高岭石胶结+弱溶蚀相以及粘土薄膜和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而机械压实致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几乎使储层完全丧失储集性能。长7砂岩储层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
高伟焦创赟屈亚龙陈小东汪澜雷秀洁
关键词:延长组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