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4004)
-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茂松孔进徐驰徐霞王莹莹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71
- 2013年
- 对6种水生植物进行64d的腐烂分解试验,对比不同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的腐烂分解速率差别较大,浮叶植物分解速度最快,沉水植物次之,挺水植物最慢.不同水生植物腐解过程对水质影响不同,并与植物生物量密度相关.挺水植物芦苇腐解过程中的水体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浓度最低;在茭草分解后期,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浓度上升,水质变差.浮叶植物荇菜和莲腐解过程中,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浓度高于其他植物.沉水植物菹草和狐尾藻腐解过程中,水体铵态氮、硝态氮和总磷浓度最高.对于同一种植物,不同生物量密度处理下,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相似.适量的植物残体的存在可以有效促进水体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一定程度上去除硝态氮,降低水体氮负荷.
- 唐金艳曹培培徐驰刘茂松
- 关键词: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营养盐水质
- 灌木柳对间歇性河流湿地污水中氮和磷的清除作用
- 2019年
- 【目的】研究灌木柳对流经间歇性河流湿地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应。【方法】人工模拟间歇性河流湿地,分别经历了长期积水(持续积水90 d)与涝旱交替(积水45 d后干旱45 d)这两种不同地表环境处理后,分两轮,每轮注入人工配制的富营养化污水72 h后,测定灌木柳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栽种灌木柳的实验组对全氮(TN)、全磷(TP)的去除率均超过80%,对NH^+_4-N、PO■-P的去除率均超过90%,高于对应的无灌木柳空白对照组;栽种灌木柳的两个实验组之间对水体的净化能力无显著区别(P>0.05);从净化时效看,灌木柳组对富营养水体中污染物的累积去除率随净化时间增长而升高,而净化效率则逐日降低,单天去除量在每轮的第3天降到最低;长期积水处理后,灌木柳组前后两轮对TP、TN的去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涝旱处理后,灌木柳组对前后两轮污水中TP和PO■-P的去除能力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灌木柳能够在3 d内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适用于间歇性河流湿地的水体净化。
- 王天乐孔进刘茂松
- 关键词:灌木柳氮磷水体净化
- 小型河流库坝建设对河道重金属元素分布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研究小型河流库坝建设对河道沉积特征及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淮河4级支流索河三仙庙水库至丁店水库段为研究对象,依据水流方向及库坝位置将其分为上、中、下3段,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对3段的表层沉积物及下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以及As、Cr、Pb、Cd、Cu、Hg和Zn共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层和下表层沉积物各粒度组分和有机碳含量基本相同,但表层重金属含量略高,表明库坝建设后该区域沉积环境总体上较为稳定,而重金属污染有所加重;3段间的水文条件差异较大,上段常处于相对断流状态,沉积物中砂粒含量较多,中段水流较小,粉粒和黏粒等粒径较小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含量较高,下段常年积水,但水位变化较大,沉积物特征与上段相似;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显示其在中段的含量均高于上段和下段;有机碳在中段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在上、下段的含量。【结论】总体上,库坝建设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影响沉积物特征,对重金属元素分布影响较大,使得中段重金属元素相对容易富集。
- 王莹莹刘茂松盛晟孔进徐驰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
- 河流植物群落下底泥中碳氮磷和重金属富集效应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明河流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碳氮磷和重金属的积累机制。【方法】在淮河上游地区索河流域不同生境类型(浅滩区和浅水区)下分别选取3处当地优势植物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单优势群落,采集植物群落下和对照(植物盖度<5%)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和≥20~30 cm(下层)处的底泥,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植物群落下3个层次的底泥中OC(有机碳)、TN(全氮)、TP(全磷)、As、Cd、Co、Cr、Cu、Hg、Ni、Pb和Zn是否有显著富集效应,计算底泥中各元素的相对富集指数E(relative enrichment index,E),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分析相对富集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扁秆藨草和黑三棱群落下的底泥中OC、TN、As、Cd、Cr、Hg、Ni、Pb和Zn有显著富集作用,且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底泥。整体上,植物群落下0~30 cm深的底泥中OC、TN和各重金属的E值主要受到各元素在底泥中本底值的影响,其次为植物种类,再次为生境类型,而底泥质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在污染河流中种植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种可以使河流中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定向转移到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尤其是表层底泥中。这其中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植物对水体中颗粒物和营养物质的拦截,以及植物枯落物和死亡根系的分解及矿化。扁秆藨草可能对Cd、Cr、Hg、Pb和Zn有吸收富集作用。
- 王晓宇盛晟孔进王莹莹张小伟刘茂松
- 关键词:底泥植物群落总有机碳重金属
- 基于生态工程恢复的游湖湾水环境改善效果被引量:1
- 2014年
- 苏州游湖湾由于长期围垦养殖以致水体恶化,有必要对游湖湾水产养殖区实施沟通水系、底泥生态疏浚、植被恢复与生物放养等工程进行生态恢复。于2010年4月-2011年2月对修复工程区进行跟踪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游湖水体得到改善,水生植被恢复良好,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工程前的Ⅳ类提高到Ⅲ类。生态恢复区内水质明显优于区外水质,生态修复区内DO、透明度比修复区外对照点分别提高了29.92%、25.22%,CODMn、TOC、TP、TN、NO-3-N、NH+4-N比区外对照点分别降低了17.31%、12.13%、46.07%、65.93%、77.72%、60.19%,浮游植物丰度得到控制。
- 曹亚丽王飞徐霞
- 关键词:生态恢复水质浮游植物面源污染
- 库坝和土地利用状况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库坝建设对河流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及库坝建设后不同河段主要水质指标与河道两侧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河南省荥阳市淮河的4级支流索河为研究对象,对位于乡村、市区、郊区3个区位的由于库坝建设而形成的河流段与库区段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区位河流段与库区段比较,水体全磷(TP)浓度在河流段显著高于库区段,NH_4^+-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在河流段低于库区段,而全氮(TN)、NO_3^--N浓度等水质指标受库坝建设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河流段和库区段,建设用地占比均与TN、TP、NO_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正相关,而林地占比与TN、TP、NO_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负相关。耕地占比与TN、TP、NO_3^--N浓度等水质指标在河流段呈负相关,而在库区段则呈正相关。【结论】库坝建设使河流形成相对不连续的河流段与库区段,总体上可降低河流水体的TP含量,但NH_4^+-N、COD浓度等指标则有所上升;在河流段与库区段,水体水质与河道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也存在一定差异,库区段水质状况更易受周边土地利用结构影响。
- 牛宇琛孔进王薇喜文娟芮正琴刘茂松
-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质
- 上海大莲湖退渔还湖工程水环境改善效果被引量:4
- 2012年
- 于2010年4月—2011年2月逐月对上海大莲湖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工程跟踪调查与监测,对工程前后大莲湖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估工程修复之后大莲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生态修复区内TP、TN、NO3--N、NH4+-N和COD比工程区外对照点分别降低了62.5%、72.2%、92.9%、63.3%和8.9%,溶解氧提高了11.1%,叶绿素a、浮游植物丰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比工程区外降低了47.7%、15.3%和48.0%;生态修复工程区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而工程区外为Ⅳ类水;出水水质明显优于进水水质。修复工程区浮游植物区系得到良好改善,水生态系统具备了一定的自净能力。
- 徐霞王庆刘华赵晖姜昊冷欣安树青
-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质浮游植物标识指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