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6F40)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宏宗云李莎卞建胜何冰清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轻工业学院枣庄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退火对化学镀Ni-W-P合金晶化及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在不同温度下对制备的Ni-W-P合金镀层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定量分析了镀层的晶化、晶粒尺寸和晶格应变,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镀层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并通过在0.5mol/L H2SO4溶液中的浸泡腐蚀速率和阳极极化曲线对退火前后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W-P镀层在镀态为非晶态结构,晶化温度高于400℃,镀层中有Ni3P相析出,且Ni3P相的晶粒尺寸大于Ni相,温度超过500℃时,两相的晶粒尺寸特征与之相反,各镀层的晶粒尺寸都保持在纳米级范围;镀层的晶格应变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700℃退火时,镀层的耐蚀性最高。
- 李莎郭荣新卞建胜钟浩刘宏
- 关键词:化学沉积晶粒尺寸阳极极化腐蚀速率
- 不同镀液组分对化学沉积Ni-W-P合金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9年
- 为了探索镀液组分对Ni-W-P合金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合适的镀液配比,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化学沉积Ni-W-P合金层,测量了不同成分沉积层的镀态与热处理后的硬度。结果表明:对于Ni-W-P合金镀层,镀液组分是决定镀层结构状态的关键因素。镀液中钨酸钠含量增加,次磷酸钠含量减少时,镀层结构将发生由非晶态→混晶态→纳米晶态的连续演变,其相应的镀态硬度与热处理后硬度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因成分改变导致的结构、晶化程度、W含量、Ni3P析出量与尺寸等因素的改变有关。
- 宗云郭荣新何冰清刘宏
- 关键词:纳米晶化学镀非晶态合金
- 高磷含量Ni-W-P镀层热处理晶粒尺寸及微应变的演变被引量:6
- 2010年
- 用XRD定量分析法研究了两种成分的高磷Ni-W-P镀层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晶化组织、晶粒尺寸及微应变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400℃晶化时,尽管P含量有所差异,但镀层的晶化程度趋于一致,且在400~500℃之间形成的Ni3P晶粒尺寸大于Ni;加热温度超过500℃,则Ni的尺寸大于Ni3P。温度达到700℃时,仍有残存的非晶相,其P含量越高,Ni3P转变的体积分数越大于Ni的分数。用XRD方法实测得到的残余应力温度范围在400~700℃之间,残余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变化规律与通过XRD计算的晶格应变的变化规律一致。镀态时镀层的晶格应变最大,非晶态程度越高,晶格应变越大。
- 刘宏郭荣新宗云何冰清
- 关键词:晶粒尺寸
- 晶化处理对化学镀Ni-P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Ni-P镀层的研究成果。文中从基材预处理对沉积的影响到热处理晶化改善镀层组织结构与性能,尤其对激光晶化提高镀层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还反映了Ni-P镀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Ni-P镀层研究的发展方向。
- 李莎卞建胜巩芳李太宗钟浩刘宏
- 关键词:化学镀
- 化学沉积Ni-P/Ni-W-P合金的热处理晶化及磨损行为被引量:15
- 2011年
- 用XRD定量法分析了W的共沉积对Ni-P基合金镀层热处理晶化程度、晶粒尺寸的影响,通过镀层硬度测试、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实验以及SEM形貌观察研究了镀层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W的共沉积提高了镀态和热处理的Ni-W-P镀层的晶化程度,加速Ni相的晶化过程,提高了Ni3P相的晶化反应温度,并使Ni-W-P镀层硬度大于Ni-P镀层的硬度。非晶态Ni-9.27%P镀层晶化前后的磨损行为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当P含量与其相同(相近)时,W的加入不改变Ni-5.13%W-9.32%P合金在镀态及低温热处理时的粘着磨损行为,但对高温(600℃以上)热处理镀层起主导作用的磨损形式为微切削磨损机制。
- 刘宏郭荣新宗云卞建胜李莎
- 关键词:化学沉积晶粒尺寸磨损行为
- Ni-W-P/Ni-P合金的化学沉积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通过硬度测量和耐蚀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金相分析,研究了化学沉积Ni-W-P和Ni-P合金。结果表明:在镀态下,非晶态Ni-W-P沉积层的硬度低于非晶态Ni-P的硬度,但其耐蚀性优于Ni-P。当沉积层的含W量基本不变时,降低P含量所获得的纳米晶沉积层具有极高的硬度,加之与基体牢固的结合强度及其达到的30μm厚度为齿轮减速器的齿面硬化提供了可能性。而对于高压液压阀工作表面的防腐及抗冲蚀则宜采用非晶态Ni-P沉积层。
- 刘宏马波郇海东程立刚孙伟
- 关键词:化学沉积非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