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6348821)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樊东升孙阿萍张晖郑梅孙庆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小脑
  • 1篇梗死
  • 1篇分水岭梗死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血管
  • 1篇磁共振血管成...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1篇孙庆利
  • 1篇郑梅
  • 1篇张晖
  • 1篇孙阿萍
  • 1篇樊东升

传媒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小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点。方法收集178例小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按DWI上病灶部位分为小脑分水岭梗死和非分水岭梗死。根据MRA/CTA检查结果将椎一基底动脉狭窄部位分为四种类型:颅内段、颅外段、混合性和未发现狭窄,比较小脑分水岭梗死和非分水岭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178例患者中42例符合小脑分水岭梗死;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起病时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但血管狭窄发生率为90.5%,高于小脑非分水岭梗死(74.3%);颅内段、颅外段、混合性、未发现狭窄4种血管病变类型在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分别占14.3%,52.4%,23.8%,9.5%,在小脑非分水岭梗死中则分别为33.8%,16.2%,24.3%,25.7%。结论尽管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有着更为良性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但大血管狭窄,尤其是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高,应早期进行血管内干预治疗。
郑梅孙阿萍孙庆利张晖樊东升
关键词:分水岭梗死小脑磁共振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