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706010)

作品数:13 被引量:254H指数:8
相关作者:王绍武黄建斌闻新宇张自银龚道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气候
  • 4篇海温
  • 3篇气温
  • 3篇夏季
  • 3篇环流
  • 3篇大气环流
  • 2篇冬季气温
  • 2篇冬季气温异常
  • 2篇气候系统
  • 2篇气候系统模式
  • 2篇气温异常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全球变暖
  • 2篇全新世
  • 2篇小冰期
  • 2篇降水
  • 2篇海温异常
  • 2篇变暖
  • 2篇冰期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西省气象局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6篇王绍武
  • 4篇闻新宇
  • 4篇黄建斌
  • 3篇龚道溢
  • 3篇张自银
  • 3篇周天军
  • 2篇赵宗慈
  • 2篇何学兆
  • 2篇郭栋
  • 2篇王少俊
  • 2篇罗勇
  • 2篇秦爱民
  • 1篇张丽霞
  • 1篇冯胜辉
  • 1篇朱锦红
  • 1篇吴波
  • 1篇朱艳峰
  • 1篇任国玉
  • 1篇王学忠
  • 1篇包庆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27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特征及对海温异常的响应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西冬季气温有怎样的变化?关于海温对气候的影响有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ENSO对气候的影响研究更多,但一些研究发现赤道东太平洋以外的其它海域,对东亚的天气气候也有重要影响。那么,山西冬季气温异常对全球...
王咏梅
关键词:冬季气温异常
文献传递
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首先分析了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探讨了影响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的同期、前期因子。结果表明:近46年来,山西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上升趋势仅为0.04℃/10a。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偏暖期,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则为偏冷期,90年代后期进入偏暖时期。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区域差别较大,北部、中部是增暖趋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则是变冷趋势。冷、暖夏年同期和前期的大气环流形势差异显著,极涡、高纬地区的阻高和副高是影响山西省夏季气温异常的关键系统。前期冬、春季的LaNina事件可作为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的前兆信号。
王咏梅王少俊秦爱民
关键词:大气环流海温异常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被引量:65
2008年
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有16次,冷湿组合有2次(1886/87、1904/05)。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方法分析异常低温与异常降水事件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有利于南方低温的环流特征是: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及东亚急流异常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是:东亚大槽偏弱;200hPa上中东急流异常偏强、东亚急流偏弱;东亚从对流层低层到中高层都有异常南风。当发生冷湿组合时,低温主要是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异常偏强的影响,而降水主要受对流层850hPa至200hPa环流异常的作用。南方冬季水汽主要来自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和南海上空的转向气流,在降水偏多时有异常西南水汽输送距平。西伯利亚高压、欧亚遥相关型、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北极涛动4个环流因子能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气温方差的47.2%和51.5%;而中东急流、东亚经向风、欧亚遥相关型则能共同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降水方差的49.4%和48.4%。统计降水异常与ENSO的对应关系表明,当发生El Nio事件时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概率较大,当发生La Nia事件时,降水偏少的概率较大,而温度与ENSO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
张自银龚道溢郭栋何学兆雷杨娜
关键词:雨雪大气环流水汽输送
近千年的大气涛动被引量:7
2010年
总结了近千年大气涛动的变化,即北大西洋涛动(NAO)、北太平洋涛动(NPO)或太平洋年代振荡(PDO)、南方涛动(SO)、南极涛动(AAO).首先利用观测资料比较研究了近百年(1900~2000年)涛动的变化.指数相关系数表明,AAO与NAO或NPO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20世纪的低频变化则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1920~1940年和1980~2000年各涛动均以正位相为主,1940~1980年负位相占优势.根据代用资料建立的1000~2000年涛动序列表明,涛动变化随时间各有不同:NAO的正位相出现在前期,PDO和ENSO的正位相在中、后期,AAO的正位相主要在后期.此外,近500年ENSO的变率有增强的趋势,同时ENSO增强,AAO增强.
黄建斌王绍武龚道溢周天军闻新宇张自银朱锦红
关键词:大气涛动气候变率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青藏高原下游云类特征统计分析
为了解青藏高原下游地区云的气候特征,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80-1999每日4次单站地面观测资料集中选取成都、恩施、武汉、南京4站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总云中低云量的气候特征,通过二分法计算等熵凝结高度并比较了等熵...
王学忠李昀英胡邦辉戴彩悌吕梅
关键词:强对流云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夏季青藏高原与其东部平原的热力差异对中国降水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亚洲东部存在二级热力差,即高原-平原和大陆-海洋的热力差.现有研究中讨论大陆-海洋热力差异变化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影响的工作很多,而讨论高原与其东部平原热力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工作很少.为此,本文利用1951~2007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以500hPa高原地区(27.5°~40°N,80°~100°E)平均温度和平原地区(27.5°~40°N,110°~120°E)平均温度之差近似表示高原和平原的热力差,并将其作为东亚副热带地区高原和平原热力差指数,探讨夏季高原-平原热力差异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关系.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夏季高原-平原热力差异变化和中国西部90°~110°E地区夏季降水有显著相关.高原-平原温差的高指数年表示高原-平原温差加大,高原上空的热低压加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这往往对应着90°~110°E地区的南涝北旱,低指数年则反之.近57年来,高原-大陆温差指数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和波动特点,与此相应,中国90°~110°E地区也经历了由北涝南旱向南涝北旱变化的过程.这些结果为加深认识亚洲东部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二级热力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也具有参考意义.
朱艳峰张博陈隆勋
关键词:青藏高原夏季
山西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1961-2006年山西省42个测站的气温及NCEP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高度场、全球海温资料,采用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冬季(12~2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并从大气环流和海温两方面分析了气温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山西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1960—198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1987年以后至今则持续偏暖,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至2004年,为近46年以来最暖时期。山西冬季气温变暖趋势显著,气候倾向率为0.52℃.(10a)-1,变暖趋势的区域差别不明显。冷、暖冬年大气环流形势差异显著,同期影响因子主要为海平面气压场的西伯利亚高压、河套以西至伊朗以东的500 hPa高度。前期秋季影响因子是副热带的西太平洋、墨西哥湾附近、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附近及印度的500 hPa高度;前期夏季影响因子是贝加尔湖-河套及以西地区、里海-地中海之间以及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区的500 hPa高度。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以南的海温与冬季气温同期相关最好,当这些海区SST为偏暖(冷)时,冬季气温偏暖(冷)。前期秋季北大西洋和印度洋SST特定的型态对冬季气温有明显影响,当秋季这两个海域的海温指数出现暖(冷)异常时,则引起暖(冷)冬。
王咏梅秦爱民王少俊张红雨
关键词:冬季气温异常大气环流海温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被引量:12
2008年
文中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Fgoals_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能力。通过与观测表层海温(SST)强迫的大气模式SAMIL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海气耦合过程对年循环模态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_s1.1能合理再现热带地区降水年循环模态的基本特征。Fgoals_s1.1模拟出了年平均降水场中的主要降水中心,但模拟的赤道和南太平洋降水偏多,而北太平洋降水则偏少。Fgoals_s1.1的季风模态降水呈现与观测一致的关于赤道反对称的特征,其模拟偏差大部分来自大气分量,尤其是在赤道外。Fgoals_s1.1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对春秋非对称模态模拟能力低于单独大气模式,这主要是由于耦合模式模拟的SST距平的年循环位相与观测相反。SST纬向梯度的位相偏差使得太平洋沃克环流和印度洋的反沃克环流在春季强于秋季,最终导致模拟的春秋非对称模态的偏差。Fgoals_s1.1模拟的季风区范围接近观测,存在的问题在于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季风区、东亚季风区都偏小。本文结果表明,大气模式偏差仅是Fgoals_s1.1在降水年循环模态模拟上的偏差的部分来源,改进模式模拟的SST,特别是赤道地区SST季节循环,是今后Fgoals_s1.1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张丽霞周天军吴波包庆
关键词:气候系统模式全球季风
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的两种模态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气候模拟的夏季降水量及古气候湿润度代用资料,指出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存在两种模态。模态1:降水量异常的中心为一个东北-西南向的带;从东北、内蒙东部、经华北、河套到青藏高原为一正异常中心。模拟结果的EOF分析表明这种模态占模拟的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总方差的75.8%。全新世降水量变化的模拟主要考虑地球轨道要素,其中岁差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个模态可以称为岁差模。岁差模主要反映近万年全新世降水变化的趋势。模态2:降水量异常分布在中国东部(100°E以东)自北向南表现为负-正-负分布。负异常在内蒙中部到华北,正异常在黄河中游、淮河、到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地区又有负异常。这与模拟的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所造成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分布一致。因此,这个模态可能与全新世的气候突变有关,称为气候突变模。覆盖中国的80个代用资料序列给出的9kaB.P.和4kaB.P.干湿分布,证明早全新世气候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干旱。这种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岁差的影响。同时,4kaB.P.虽然干旱分布广泛,但是长江流域、关中地区到高原东部则有若干气候湿润的指示。这表明4kaB.P.同时受岁差及气候突变的影响。
王绍武黄建斌闻新宇杨保任国玉
关键词:全新世夏季降水量
关于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被引量:15
2010年
NIPCC报告是一份与IPCC针锋相对的报告,报告主要想证明:是自然原因,而不是人类活动造成了全球变暖。本文的目的不是支持NIPCC的观点,而是要分析报告中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与证据,看看在研究气候变暖时值得注意的事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认真听取不同的声音比单边主义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在简要介绍了NIPCC报告的主要内容后,又讲述了代表IPCC观点的"哥本哈根诊断"的核心思想,以供读者自己作出判断。
王绍武罗勇赵宗慈
关键词:IPCC全球变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