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382)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泽钧蒋辉胡锦矗王继成张明春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珠海市第二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大熊猫
  • 2篇中华姬鼠
  • 2篇社鼠
  • 2篇生境
  • 2篇生境选择
  • 2篇食性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姬鼠
  • 2篇蜂桶寨自然保...
  • 2篇保护区
  • 1篇野生大熊猫
  • 1篇异速生长
  • 1篇有效性
  • 1篇郁闭
  • 1篇郁闭度
  • 1篇原始林
  • 1篇生态习性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机构

  • 7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珠海市第二中...
  • 1篇四川省野生动...

作者

  • 7篇张泽钧
  • 2篇蒋辉
  • 2篇母华强
  • 2篇胡锦矗
  • 2篇张明春
  • 2篇王继成
  • 2篇樊智
  • 1篇古晓东
  • 1篇杨学贵
  • 1篇黎运喜
  • 1篇赵秀娟
  • 1篇黄艳南
  • 1篇曹珊珊
  • 1篇曹姗姗
  • 1篇洪明生
  • 1篇黄雁楠

传媒

  • 6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兽类学报
  • 1篇Integr...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唐家河与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初步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对不同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横向比较迄今未有报道.笔者等以大熊猫在生境利用过程中留下的粪便等为依据,通过设置大小不同的3种样方,对岷山山系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山系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选择进行了初步比较.在研究的13个生境变量中,两地大熊猫在竹子密度、竹子高度、竹子基茎、灌木密度和灌木距离等5个生境变量的选择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对其它生境变量的选择差异不明显.两地大熊猫对生境平均利用时间的长短与生境质量高低相一致.大熊猫在唐家河与蜂桶寨两地生境选择上的异同反映了不同区域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既有物种的相似性,又有适应局部环境差异的可塑性.分析认为两地竹子、灌木种类的不同及唐家河自然保护区1991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外在原因.
赵秀娟张泽钧胡锦矗
关键词:大熊猫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生境选择
Bergmann规律在中华姬鼠和社鼠中有效性的检验被引量:3
2012年
尽管Bergmann规律在许多生物类群中得到了验证,然而其在啮齿动物中的有效性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主要分布于我国姬鼠属(Apodemus)的中华姬鼠(A.draco)以及白腹鼠属(Niviventer)的社鼠(N.confucianus)为模式动物,通过头骨颅基长与纬度、海拔间的相关关系对Bergmann规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华姬鼠和社鼠头骨颅基长与纬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与海拔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Bergmann定律在中华姬鼠和社鼠中并没有广泛适用性.分析认为啮齿动物体型大小的变化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皆可能有所不同.
黄艳南张泽钧樊智蒋辉黎运喜杨学贵
关键词:中华姬鼠社鼠纬度海拔
四川与秦岭野生大熊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的差异被引量:7
2012年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现仅分布于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以及凉山等隔离的山系中.本文在前人报道的基础上,对秦岭与四川野生大熊猫从形态、食性、栖息地利用、迁移、发情交配以及产仔育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两地大熊猫在头骨、牙齿以及体色等方面出现了差异,在食性、产仔育幼洞穴利用等诸多生态习性上亦明显不同.分析认为,两地大熊猫在形态以及生态习性上的分化,可能既是局部环境差异以及长期遗传分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也体现了大熊猫对人类干扰的适应性反应.在管理措施上,两地大熊猫应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来区别对待.
蒋辉古晓东黄雁楠张泽钧
关键词:大熊猫生态习性
Ecological scale and seasonal heterogeneity in the spatial behaviors of giant pandas被引量:4
2014年
We report on the first study to track the spatial behaviors of wild giant pandas(Ailuropoda melanoleuca)using high-resolutio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telemetry.Between 2008 and 2009,4 pandas(2 male and 2 fe-male)were tracked in Foping Reserve,China for an average of 305 days(±54.8 SE).Panda home range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previous very high frequency tracking studies,with a bimodal distribution of space-use and distinct winter and summer centers of activity.Home range sizes were larg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although there was considerable individual variability.All tracked pandas exhibited individualistic,unoriented and multi-phasic movement paths,with a high level of tortuosity within seasonal core habitats and directed,linear,large-scale movements between habitats.Pandas moved from low elevation winter habitats to high elevation(>2000 m)summer habitats in May,when temperatures averaged 17.5°C(±0.3 SE),and these large-scale movements took<1 month to complete.The peak in panda mean elevation occurred in Jul,after which they began slow,large-scale movements back to winter habitats that were completed in Nov.An adult female panda made 2 long-distance movements during the mating season.Pandas remain close to rivers and streams during winter,possi-bly reflecting the elevated water requirements to digest their high-fiber food.Panda movement path tortuosity and first-passage-time as a function of spatial scale indicated a mean peak in habitat search effort and patch use of approximately 700 m.Despite a high degree of spatial overlap between panda home ranges,particularly in winter,we detected neither avoidance nor attraction behavior between conspecifics.
Zejun ZHANGJames K.SHEPPARDRonald R.SWAISGOODGuan WANGYonggang NIEWei WEINaxun ZHAOFuwen WEI
关键词:BEHAVIORPANDATELEMETRY
食肉动物的扩散模式、后果及对大熊猫生态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2
2012年
扩散是动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种群的动态和分布,对物种内部各种群之间基的因交流、各局部种群的地理适应及分化等均有深远影响,因此对野生动物扩散现象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野生动物生态学中的一大热点.在对各类历史研究文献进行综合的基础上,笔者在本文中就食肉动物扩散的模式及进化后果进行了一般性的归纳,并就在大熊猫生态学研究中开展迁移扩散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王继成张泽钧
关键词:食肉动物扩散基因交流大熊猫
原始林与次生林中大熊猫微生境结构的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活动密集区设点,就原始林与次生林中大熊猫微生境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比较分析了坡度、坡位等25个反映大熊猫生境结构的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原始林与次生林各变量间均存在差异,其中乔木郁闭度、乔木高等15个变量差异显著.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数、乔木郁闭度、灌木高度、死亡竹子数等因素对区分原始林与次生林有显著贡献.另外,林下灌丛(包括大熊猫所食竹类)对大熊猫生境选择亦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对乔木的选择是源于对有一定郁闭度的原始林中综合因素的选择,由于砍伐等原因,次生林的植被结构发生了变化,显著影响了竹子的生长.
洪明生王继成杨旭煜古晓东张泽钧
关键词:原始林次生林生境选择郁闭度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中华姬鼠和社鼠食性的季节变化及与肠道长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为揭示啮齿动物食性及其对消化道肠道长度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在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中华姬鼠和社鼠为对象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社鼠和中华姬鼠均以摄食种子为主,食谱中各食物成分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季节变化明显。在各食物成分中,摄入种子百分比与中华姬鼠及社鼠小肠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昆虫成分则相反。分析认为,中华姬鼠和社鼠取食食物成分的季节变化,可能与不同季节中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的不同有关,消化道长度的变化可能体现了对季节性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
母华强曹姗姗古晓东张明春胡锦矗张泽钧
关键词:中华姬鼠社鼠食性肠道
基于异速生长公式对6种哺乳动物头骨形态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基于异速生长公式(Y=aXb)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耳姬鼠(Apodemus latronum)和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等6种动物头骨样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导致哺乳动物头骨分化异同的潜在原因.单因素方差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在1至多个头骨变量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各动物头骨分化的变量主要包括D1(颅基长)、D2(腭长)、D4(眶间距)、D6(听泡长)、D7(听泡宽)、D11(下颌长)和D12(下颌全高)等.分析认为,食性和生活方式是导致哺乳动物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
曹珊珊樊智杨青花母华强张明春张泽钧
关键词:头骨分化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