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KFJJ04)

作品数:3 被引量:7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淑勇夏江宝孙景宽赵艳云刘京涛更多>>
相关机构:滨州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分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贝壳堤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光合
  • 1篇叶片光合作用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壤粒径
  • 1篇土壤粒径分布
  • 1篇气体交换参数
  • 1篇维数
  • 1篇利用效率
  • 1篇黄河三角洲
  • 1篇光合效率
  • 1篇光合作用

机构

  • 3篇滨州学院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夏江宝
  • 3篇张淑勇
  • 2篇赵艳云
  • 2篇刘京涛
  • 2篇孙景宽
  • 1篇谷广义
  • 1篇赵自国
  • 1篇张光灿
  • 1篇王冰
  • 1篇王荣荣
  • 1篇高源
  • 1篇刘庆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贝壳堤岛旱柳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临界效应及其阈值分级被引量:25
2013年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旱柳(Salix matsudana)叶片光合效率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机制,明确其水分阈值效应,以二年生旱柳为材料,采用人工给水与自然耗水相结合获取系列水分梯度的方法,测定分析贝壳砂生境下旱柳叶片光合效率参数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及其生产力分级。结果表明:旱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合光响应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1)Pn、Tr、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但各指标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Pn水分气孔限制转折点和水分补偿点分别出现在相对含水量(Wr)为42.9%和14.4%时;Pn和Tr的水分饱和点为73.1%和68.9%,WUE水分高效点为80.1%;(2)水分胁迫下旱柳叶片具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可通过减弱对光的利用来适应水分逆境。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但光补偿点(LCP)相反。Pn、AQY、LSP、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表现为渍水胁迫明显高于干旱胁迫。Wr为69.1%时,LCP达到较低值(18.6μmol·m–2·s–1),AQY最高(0.05),利用弱光能力较强。Wr为80.9%时,LSP达到最高(1 775μmol·m–2·s–1),光照生态幅最宽,光能利用效率最高,水分对光强的补偿效应显著;(3)采用临界值分类法确定出贝壳砂生境下旱柳光合效率的5级水分阈值,73.1%
夏江宝张淑勇赵自国赵艳云高源谷广义孙景宽
关键词:气体交换参数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
贝壳堤岛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及水分生态特征被引量:38
2013年
运用土壤粒径质量分布原理与分形学理论,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的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测定分析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粒径组成和水分物理参数,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贝壳砂土壤中粗砂粒含量最高;其次是细砂粒,而石砾和粉粘粒含量较低。灌木林地和草地具有降低石砾、粗砂粒,增加细砂粒和粉粘粒含量的作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值在1.5845—1.9157之间,大小依次为酸枣林、杠柳林和草地,表层高于20—40cm土层。酸枣林、杠柳林及草地0—40cm土壤容重均值分别比裸地低23.87%,14.51%和10.47%;总孔隙度均值分别比裸地增加16.96%,16.71%和1.31%。植被恢复措施对贝壳砂表层的孔隙结构、疏松程度改善较好,草地及灌木林地的蓄水性能均表现为0—20cm高于20—40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粉粘粒含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吸持蓄水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粗砂粒含量和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滞留蓄水量的相关性不大。从土壤分形维数及其水分生态特征来看,贝壳堤岛3种植被类型的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及蓄水保土功能表现为灌木林好于草地,其中酸枣林好于杠柳林,0—20cm好于20—40cm土层。
夏江宝张淑勇王荣荣赵艳云孙景宽刘京涛刘庆
关键词:分形维数土壤粒径分布土壤水分植被类型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及土壤水分的响应被引量:16
2014年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生境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光合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以2年生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苗木为材料,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试验,利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的CO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叶底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对土壤水分(SRWC)变化具有阈值效应。维持叶底珠叶片较高光合生产力的SRWC为50.3%—83.2%,CO2浓度为700—1100μmol/mol,其中最适宜的SRWC为70.5%,最大值出现在CO2浓度为900μmol/mol,而正常CO2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下维持叶底珠叶片较高光合生产力水平的SRWC范围分别为45.5%—90.0%和47.0%—92.6%。叶底珠叶片表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c)和羧化效率(CE)随着SRWC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变化。CO2补偿点(Г)呈现与Pmax,c和CE相反的变化规律,在SRWC为70.5%时,Г达到最低值(51.3μmol/mol)。光呼吸速率(Rp)在SRWC为50.3%时达到最小值(2.62μmol·m-2·s-1),随着SRWC的增加,Rp增加缓慢。说明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生境条件下,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具有宽泛的适应范围,对贝壳砂生境经常出现的干湿交替逆境表现出一定适应能力,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可引种栽培。
张淑勇夏江宝张光灿王冰赵洪峰刘京涛
关键词:光合作用CO2浓度土壤水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