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99331)

作品数:31 被引量:411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振尧李晓刚周和荣董超芳韩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大气腐蚀
  • 12篇合金
  • 11篇铝合金
  • 5篇电化学
  • 4篇涂层
  • 4篇大气环境
  • 3篇电化学阻抗
  • 3篇涂层耐蚀性
  • 3篇耐蚀
  • 3篇耐蚀性
  • 2篇电化学阻抗谱
  • 2篇应力腐蚀
  • 2篇应力腐蚀行为
  • 2篇失重法
  • 2篇碳钢
  • 2篇涂层耐蚀性能
  • 2篇阻抗谱
  • 2篇耐蚀性能
  • 2篇氟碳
  • 2篇氟碳涂层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金...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学研究院
  • 4篇武汉材料保护...
  • 3篇钢铁研究总院
  • 2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作者

  • 9篇王振尧
  • 7篇周和荣
  • 7篇李晓刚
  • 6篇董超芳
  • 5篇韩薇
  • 4篇张三平
  • 4篇李巧霞
  • 4篇邓洪达
  • 4篇杨丽霞
  • 4篇汪川
  • 3篇肖葵
  • 3篇韩恩厚
  • 2篇侯文泰
  • 2篇孙志华
  • 2篇柯伟
  • 2篇汤智慧
  • 2篇张晓云
  • 2篇梁彩凤
  • 2篇刘明辉
  • 2篇杨敏

传媒

  • 8篇中国腐蚀与防...
  • 5篇装备环境工程
  • 4篇腐蚀科学与防...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航空材料学报
  • 2篇Scienc...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C4铝合金在格尔木盐湖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在我国西北格尔木典型大气环境进行大气暴露实验,测定LC4铝合金在该地区的腐蚀率;利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电子探针(EPMA)、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LC4铝合金腐蚀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腐蚀产物结构。结果表明:LC4铝合金的腐蚀以点蚀为主要特征,比其在非盐湖大气环境中的腐蚀严重,朝地面的腐蚀比朝天面严重,腐蚀产物层中含有大量的氧和铝,较多的氯和硫;主要腐蚀产物为Al2O3,Al2O3.2SiO2.2H2O和Al2Cl6.6H2O;含氯和硫的盐参与铝合金的大气腐蚀过程,并起到促进腐蚀的作用。
王振尧李巧霞汪川韩薇于国才
关键词:铝合金大气腐蚀
LY12铝合金的长期大气腐蚀行为被引量:15
2009年
通过5种典型大气环境下为期20年的现场暴露试验,研究了LY12铝合金在我国长期大气腐蚀的规律和行为。结果表明,LY12在湿热的万宁和琼海分别暴露6年和10年后就发生了剥蚀,暴露20年后几乎丧失了力学性能,而在北京暴露20年后未出现剥蚀,仍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LY12在大气污染物较多的江津和青岛腐蚀失重较大,在北京的腐蚀失重最小。剥蚀发生之前,LY12的腐蚀失重随暴露时间的变化遵循幂函数C=KT^n。剥落腐蚀产物中除Al屑之外主要为γ-Al(OH)_3和α-Al_2O_3·3H_2O。
孙霜青郑弃非李德富陈杰温军国
关键词:LY12剥蚀腐蚀失重力学性能
铜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大气腐蚀被引量:10
2007年
以(NH4)2SO4(0.01 mol/L)+NaHSO3(0.01 mol/L)+NaC l(0.01 mol/L)为腐蚀介质,采用干湿交替复合循环试验,利用XPS、SEM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HSO3-、C l-和NH4+对铜的腐蚀影响,探讨了铜在该试验条件下的腐蚀机制。结果表明,铜在该条件下的质量损失随试验时间呈线性增加,其腐蚀率基本恒定,腐蚀产物不具有保护性;腐蚀产物主要为Cu2O、CuO及碱式硫酸铜。XPS分析技术用于腐蚀表面的化学成分测定是很有效的。
杨敏王振尧
关键词:大气腐蚀SEMXPS
典型铝合金在江津自然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在我国江津典型工业污染大气环境进行大气暴晒实验,测定了1060纯铝、2A12铝合金和7A04铝合金在该地区的腐蚀速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3种铝合金腐蚀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腐蚀产物结构。结果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铝及其合金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数值增加,腐蚀失重与时间的关系呈幂函数规律(C=A tn);腐蚀产物形貌呈块状或粒状,呈现不均匀的凹凸形貌;腐蚀产物主要为Al(OH)3和Al2(SO4)3.14H2O;耐蚀性能由强至弱依次为1060>2A12>7A04。
周和荣马坚陆启凯冯皓董超芳李晓刚
关键词:铝合金大气腐蚀失重法
石英晶体微天平工作原理及其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简要介绍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QCM在腐蚀研究方面的应用及其进展,讨论QCM技术用于腐蚀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汪川王振尧柯伟
关键词:石英晶体微天平
铝合金在NaHSO3溶液中干湿周浸腐蚀行为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干湿周浸实验、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铝合金1060、2A12和7A04在0.02mol/L NaHSO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腐蚀产物形貌,并用能谱仪(EDX)和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其组成,并测试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铝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增加,力学性能下降;腐蚀产物形貌以团状为主,并不断向外延伸,呈现不均匀的凹凸形貌;腐蚀产物主要为A12O3和A1的硫酸盐水合物;电化学阻抗谱拟合结果显示,腐蚀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腐蚀时间为360h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值;耐蚀性能由强至弱依次为1060,2A12,7A04铝合金。
周和荣李晓刚董超芳马坚陆启凯冯皓
关键词:铝合金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
高强铝合金在不同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行为被引量:16
2008年
采用预裂纹双悬臂梁试样(DCB试样)在4种不同的实验室模拟腐蚀环境中测试了4种新型铝合金7B04/T741,B95/T2,2D12/T4和2D70/T6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并与海南万宁试验站和青岛团岛试验站两个海洋环境下的户外大气试验的结果作对比,分析了4种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对实际使用环境的模拟加速性,根据试验中的一些现象,对DCB试验的方法做了一些讨论.结果发现,4种合金都有一定的应力腐蚀敏感性,但不同的加速试验得到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顺序不同,所采用的4种实验室环境模拟加速试验方法的模拟加速性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张晓云霍乾明孙志华高克玮刘明辉汤智慧
关键词:高强度铝合金应力腐蚀
2A12铝合金在模拟溶液中的周浸腐蚀行为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干湿周浸实验、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2A12铝合金在0.6 mol/L NaCl和0.6 mol/LNaCl+0.02 mol/L NaHSO3两种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和红外光谱(FTIR)观察分析腐蚀产物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增加,力学性能下降,阻抗模值逐渐减小;腐蚀产物形貌以团状和块状为主,在0.6mol/L NaCl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铝的氯化物和氧化铝,在0.6 mol/L NaCl+0.02 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铝的硫酸盐水合物和铝的氯化物;由于NaCl和NaHSO3共同作用,2A12合金在0.6mol/L NaCl+0.02 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电流密度高,阻抗模值相对较小,腐蚀速率较高,腐蚀后失重大,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大,腐蚀更严重。
周和荣李晓刚董超芳肖葵
关键词:铝合金大气腐蚀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
不同氟碳涂层在武汉地区老化行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武汉地区对两种不同氟含量的氟碳树脂涂层进行户外曝晒试验,并对曝晒1a后的试样进行盐雾试验,使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检测涂层的特征基团变化,用常规方法检测光泽度及结合强度。同时,通过对结合强度变化数据的拟合,分析了氟碳涂层中含氟分子链降解及结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曝晒时间下,含氟量低的氟碳涂层老化较含氟量高的严重,且含氟量低的氟碳涂层的耐蚀性能和结合强度随曝晒时间下降较快。
邓洪达张三平杨丽霞陈澜涛
关键词:氟碳涂层耐腐蚀性能
Corrosion behavior of aluminum alloys in Na_2SO_4 solution using the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technique被引量:8
2009年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luminum alloys 1060 and 2A12 in a 10 mM Na2SO4+5 mM KI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SEC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potential topography and corrosion morphology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tential of the sample surface over the same area chang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mmersion time. The corrosion area becomes large, and the potential becomes more negative.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2A12 alloy surface is lower than that of 1060 aluminum, and 2A12 alloy becomes easily corrosive.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preferential dissolution in the boundary region of some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IMPs) occurs and different dissolution behavior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MPs because of different potentials.
He-rong ZhouXiao-gang LiChao-fang DongKui XiaoTai Li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