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111406)
- 作品数:21 被引量:185H指数:9
- 相关作者:朱振东王晓鸣左豫虎黄丽丽康振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和激发素基因的大豆疫霉菌特异性PCR引物被引量:1
- 2008年
- 引起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是危害大豆的破坏性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植物病原菌。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和检测技术是阻止大豆疫霉菌传入和病害早期诊断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从大豆疫霉菌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Ⅱ(coxⅡ)序列和两个激发素(elicitin)家族基因EST序列中开发了3对大豆疫霉菌特异引物:Cox3-F/Cox3-R、PSEL1-F/PSEL1-R和PSEL2-F/PSEL2-R。这3对引物在大豆疫霉菌中分别扩增出450、289bp和370bp的特异性片段,其检测大豆疫霉菌基因组DNA的灵敏度分别为20、2pg/μL和2pg/μL。3对引物能够有效检测大豆疫霉菌侵染的大豆病株,可以用于病害诊断和鉴别。
- 徐静静王晓鸣武小菲朱振东
-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特异引物病害诊断
- 植物病原菌SSR标记开发与利用被引量:17
- 2008年
- SSR标记具有共显性、高多态性、位点专化性、稳定性好、操作技术简单等特点,是十分理想的分子标记。随着一些简单、经济和高效的SSR分离技术的发展,SSR标记已逐渐在植物病原菌中被开发和利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病原菌中SSR标记的主要开发策略及其应用进展。
- 徐静静蔺宇朱振东
- 关键词:植物病原菌SSR标记
-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幼苗致病性的遗传变异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性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大豆疫霉菌致病力的遗传变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国际标准鉴别寄主和黑龙江省部分主栽大豆品种测定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性,以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分离物为亲本,建立连续2代单游动孢子无性后代和1代单卵孢后代,测定大豆疫霉菌致病力的遗传变异特性。【结果】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性,但对国际标准鉴别寄主不致病。控制大豆疫霉菌致病力的某些致病基因在连续2代单游动孢子后代和1代单卵孢后代中发生变异,而其他致病基因遗传稳定。【结论】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和大豆品种具有美国大豆疫霉菌株和大豆品种所不具有的更为复杂的遗传多样性,用国际标准鉴别寄主鉴别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株的致病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控制大豆疫霉菌的致病基因分布在不同位点,有的遗传稳定,由纯合的核基因控制;有的遗传不稳定,由杂合核基因或细胞质基因控制,其有性和无性后代均发生变异。
- 左豫虎崔素萍黄丽丽侯巨梅韩青梅康振生
-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大豆幼苗
- 小麦矮腥黑粉菌的鉴定及检测方法被引量:4
- 2007年
- 由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也是我国对外的A类检疫对象。本文就该病原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分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检测技术在病害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 董微陈万权刘太国
-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形态学生物学分子检测
- 梨种质对梨火疫病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针对未来梨火疫病侵入我国的风险,采用幼果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对保存的54份梨种质资源进行梨火疫病抗性评价。通过接种后的症状鉴别、再分离细菌的分子检测,证明有16份种质对梨火疫病表现感病,其中9份为中国种质,7份为引进种质。中国的37份(80.4%)梨种质表现抗梨火疫病,而引进种质中表现抗病的仅有1份(12.5%)。结果初步表明,在中国梨种质中可能存在较丰富的抗梨火疫病资源;东方梨的抗性较西方梨更强;而在梨的地方品种中蕴藏着良好的抗病性。
- 刘华威王晓鸣郭庆元韩丽娟曹玉芬张薇田路明
- 关键词:梨火疫病抗性
-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20
- 2005年
- 接种后1.5~24 h,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与大豆疫霉菌Ps411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皮层组织中的扩展和进入维管束组织4个连续阶段.大豆下胚轴接种后在25℃保湿培养,1.5 h后游动孢子即形成休止孢并萌发产生附着孢,3 h后侵入表皮细胞,6 h后进入皮层组织,24 h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表皮细胞间隙是主要侵入部位.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胞间菌丝侵入皮层细胞并形成吸器.在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部位的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常有胞壁沉积物的形成.在抗病品种上病菌的侵染事件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吸器,胞壁沉积物明显多于感病品种,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明显受到抑制.利用β-1,3-葡聚糖免疫金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表明,胞壁沉积物内含有大量的β-1,3-葡聚糖,在大豆疫霉菌菌丝壁中也存在β-1,3-葡聚糖.以上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可诱导抗病寄主细胞内β-1,3-葡聚糖迅速的合成与积累、并形成胞壁沉积物,以抵御病菌的侵染与扩展.
- 左豫虎康振生黄丽丽韩青梅
-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大豆侵染过程超微结构
- 大豆和大豆疫霉菌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 2008年
-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适于分析大豆遭受大豆疫霉菌侵染后基因表达研究的互作体系。在比较了15个携带不同抗病基因的大豆基因型的组织培养情况和7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及其游动孢子单孢系的毒力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大豆悬浮细胞和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的共培养体系,进而分析了共培养过程中大豆细胞的活力和防御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亲和力菌株的游动孢子引起的大豆细胞活力变化十分相似;非亲和菌株的游动孢子可诱导寄主防御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此系统为深入开展大豆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 孙果忠朱振东武小菲崔友林王晓鸣
-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大豆共培养
- 大豆疫霉多态性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用FastPCR软件在大豆疫霉全基因组中搜索到1 234个含2~4个重复基元精确SSRs。选择260个SSRs设计引物,经对大豆疫霉5个分离物的基因组DNA检测,有212对(81.5%)有效扩增出SSR特征条带,112对(52.8%)扩增多态性。用18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了来自美国、中国黑龙江省和福建省大豆疫霉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在73个分离物中共扩增出112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4~9,平均为6.22个,表明选择的引物对具有高的多态性。在3个大豆疫霉群体中,黑龙江省和福建省分离物的遗传距离最近,美国和福建省分离物的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将73个分离物划分为6组,其中8个美国分离物(72.73%)和53个中国分离物(85.48%)被聚类在一起,表明大豆疫霉中国分离物与美国分离物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中国分离物可能为外来种。
- 徐静静王晓鸣武小菲朱振东
- 关键词:大豆疫霉基因组SSR标记
- AFLP双酶切和连接方法探讨被引量:21
- 2003年
- 通过AFLP双酶切和连接技术在植物病原菌分子检测和小麦抗病基因AFLP标记的研究,探讨了酶切时间,酶的用量,缓冲液选择,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此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 高文娜陈万权王中康
- 关键词:AFLP双酶切分子标记技术植物病原菌分子检测抗病基因
- 用SSR标记和巢式PCR快速检测大豆疫霉菌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大豆疫霉菌检测和病害早期诊断分子技术。【方法】基于大豆疫霉菌SSR标记Psc239设计两对引物Psc239EF/Psc239ER和Psc239F/Psc239R,建立特异性检测大豆疫霉菌的巢式PCR方法。【结果】用36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和25个其他卵菌和真菌分离物基因组DNA评价引物及巢式PCR的专化性,引物对Psc239EF/Psc239ER、Psc239F/Psc239R和巢式PCR反应只在大豆疫霉菌中分别扩增出519、242和242bp的特异片段,在其它卵菌和病原真菌中不扩增片段;用两对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检测大豆疫霉菌DNA的灵敏度均为50pg·μl-1,而巢式PCR的灵敏度为50fg·μl-1;巢式PCR检测土壤中卵孢子的灵敏度为每克土壤0.4个卵孢子;巢式PCR能够特异地从大豆病株和土壤中检测到大豆疫霉菌。【结论】基于SSR标记建立的巢式PCR方法能够用于大豆疫霉菌的快速检测和病害诊断。
- 徐静静蔺宇董立明王晓鸣武小菲朱振东
-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SSR标记分子检测巢式PCR